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芯国际(68898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28nm生产线停产?外国媒体:中芯国际官方回应:结果已经很清楚了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4-05  中芯国际内幕信息

来源 :末末说财经2023-04-05

  在中美两国“芯战”进入白热化时期,台积电弃中投美、切断对华为的供货后,冲破西方对“中国芯”的封锁,便由中芯国际来扛起。

  

  中芯国际是国内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厂家,可为客户提供14纳米以下的成熟制程。虽然相比起台积电、三星等3 nm制程技术,还差了一大截,但依旧无法压过中芯国际一头。

  目前能够使用5 nm、3 nm等高端技术的产业还没有几个,仅限于智能手机等少数几个领域。反倒是28 nm的成熟制程技术,由于其极高的性价比,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依旧很大,使用率甚至超过了80%,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重要“赛道”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也是为什么, EUV光刻机被美国强制封锁后,中芯国际放弃了对高端芯片的追求,选择了顺应潮流,大规模扩产28纳米的原因。

  资料显示,中芯国际在近两到三年内,先后四次扩大了生产,并在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共投资逾一千七百亿元人民币。根据它的产能计划,12英寸的工厂一旦投入生产,每月可以生产330,000块芯片。

  

  虽然这并不能有效地为华为提供“绝唱”级的麒麟芯片,但中芯国际却能为国家在2025年之前,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降低国内企业对美芯芯片的依赖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最近,有新闻报道,中芯国际宣布,28 nm制程的产能,将会被暂停,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设备的购置、维护、折旧,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让他们无法承受。

  

  要知道,光是一台低级光刻机,就价值上百万美元,更别说制造一条芯片生产线,还需要大量的刻蚀机、光刻胶、光刻胶等各种材料,还有维护、人工、水电费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的折旧时间也在不断缩短,一般五年左右就会更换一次,不然的话能源效率和良品率都会受到影响。以台积电为例,一年光是回收费用,就高达几十亿元。

  

  不得不说,中芯国际目前已经站在了全球最顶尖的位置,无论是良率还是客户数量,还是晶圆产品种类,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而2022年,他们的收入已经突破了72亿美金,但距离四家晶圆厂同时投产,还差得远。

  平心而论,中芯国际暂停产能扩张的可能性并不大,业界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毕竟芯片生产是一项“烧钱”、高风险、长时间回报的产业,再加上西方国家对中国芯的严格技术封锁,想要“突围”,无疑是充满了荆棘的。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正当大家都在担心国产芯片前途时,中芯国际官方发布了暂停扩产的公告:“传言,28 nm扩产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再难也不会停下来。”

  而中芯国际的这番话,无疑是一粒“定心丸”,让国内芯片企业,不负众望,继续挑起了重担。与此同时,更是将国外一些试图利用公众舆论,扰乱“中国芯”的脚步,打得落花流水,落花流水。

  

  对此,一些外国媒体认为,现在的结果已经基本明朗,中美“芯战”虽未落幕,但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纵观美国针对华为和其他中企所采取的措施,从单方面的芯片禁运,到“四面楚歌”和“三足鼎立”,显然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甚至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随着中企在2022年削减960亿枚芯片的订单,2023年头两个月,国产芯片将再削减180亿枚左右,但国产芯片的自给率将持续上升。另外,中企在光刻机等核心设备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摆脱美芯芯片的依赖。

  

  相反,在美的半导体市场,因为断货而被打上“不可靠”的烙印,失去了中国的消费芯片市场做后盾的美芯,在这两年内,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现了“积压库存”、“价格暴跌”的情况,高通与英特尔更是无一例外,被迫“降薪裁员”,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衰落的趋势。

  有句话说得好,这场比赛的胜负,已经很明显了。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