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创板公司中自科技举行业绩说明会。此外,中自科技举行了1个半小时的业绩说明会,会上《科创板日报》记者与投资者提出了诸多问题。
作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上半年中自科技营收同比大降68%,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214%。对此,有投资者十分不解:从行业来看,中自科技理应是细分领域翘楚,在汽车排放净化行业具有强大竞争力,但为何公司自去年三季度开始至今年二季度盈利逐季下降,公司的技术与产品所在的市场是否萎缩?或者已经落后、甚至被淘汰?
面对这一尖锐问题,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表示,上半年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全球供应链严重危机,引发发达经济体通胀。同时,国内因上海、长春等汽车产业重地因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导致汽车产业链部分停摆,物流中断,汽车零部件和上游材料端产业链受阻。
“由于公司天然气车产品、柴油车产品基本配套于商用车,因此收入也受上述不利因素影响而大幅下降。”
至于产品是否落后,陈启章则引用了天风证券的分析。其表示,在与国内外催化剂同行的竞争中,中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通过多年研发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上。“环保催化剂厂商对催化材料的研究深度,以及对催化剂涂覆等主要生产工艺的掌握程度,是其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这决定产品的性能和成本。在满足同等排放标准的情况下,中自科技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
不过,《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外围局势、内部产业链受阻的背景下,中自科技上半年却计提了97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陈启章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97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包括了原材料371万元,库存商品407万元,发出商品88万元等。
与此同时,中自科技最新对外投资了6亿元碳谷产业基地项目,陈启章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中自碳谷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贵金属稀土催化剂项目、工业催化剂产业化项目和高端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涉及新增200吨/年的催化材料及600吨/年的贵金属粉料产能,为公司IPO募投项目之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的配套材料项目,增加最终产成品的产能。
“项目投产后,公司催化材料自制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至24.07%,贵金属粉料保持100%自制比例,这有助于保障公司供应链的稳定和降低公司综合采购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陈启章说道。
然而,中自科技一方面要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另一方面,又扩大催化材料、贵金属粉料产能,未来这项目的存货、以及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又会进一步影响公司业务?
对此,陈启章没有进一步回答。中报显示,中自科技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含贵金属、载体、稀土材料和其他化学原料。其中,贵金属主要是铂族贵金属,上半年以铂金为代表的贵金属,围绕200元人民币/克的价格上下波动。
此次,中自科技计提371万元原材料存货跌价损失,是否意味着中自科技认为铂族贵金属下半年会有价格下跌?如此,6亿元的中自碳谷产业基地项目,若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也会有较大业绩波动,或者无法完全消化其产能,进而计提更多的存货跌价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中自科技该笔对外投资,所需6亿元资金,而中期公司货币基金仅有4.4亿元,该笔投资又是否会影响公司资金流动性?对此,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均没有回答。
除此之外,今年5月,中自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的“原位聚合阻燃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等10项专利成果转让协议,也备受关注。根据公告,此次受让价格为1503.5万元,已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全部价款支付。
对于这一转让,有投资者提问:为何要受让电子科技大学吴孟超教授的固态电池专利技术?公司自身有固态电池研发的优势,或者配套基础如何?吴孟超教授团队是否进入公司半年度报告的研发人员名单中?如果共同研发不成功,是否有对吴孟超教授团队有限制性合作条款?
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对应称,此次签署,主要是为了对冲纯电动汽车对纯燃油汽车的替代风险,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陈启章称,中自科技开展固态电池研发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的技术路径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与目前主营业务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氧化物材料研发,和生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是,开展固态电池的研发需要的多项研发和检测设备,与公司现有设备共用;
三是,固态电池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在生产环节的部分工艺浆料制备、精准涂覆、烘干、烧结等生产环节,以及固态电解质材料制备工艺较为吻合,以上生产经验和管理体系应用于固态电解质中试生产,可大幅度加速固态电解质产业化进程;
四是,客户共通。公司现有主要客户如长安汽车、上汽、一汽、广汽等整车厂,均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均着力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这也为公司开发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工艺和产品提供了精准市场引导,有望进一步加快研发步伐,推进商业应用。
陈启章进一步介绍,与吴孟强教授团队合作的具体方式为:先由公司购买相关知识产权,待完成知识产权购买后,公司将按注册资本平价转让子公司30%的股权给吴教授团队,上述购买的知识产权将免费授权给子公司使用。
“目前,公司固态电池业务项目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项目公司30%股权转让事宜正在推进中。公司与吴教授团队是合作方式,因此后者不会进入公司研发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