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消息,近日,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务年度中期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阿里巴巴收入达到了人民币4797.39亿元(约683.62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4589.46亿元增长5%。净利润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达到人民币675.69亿元(约96.29亿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596.96亿元增长了13.2%。
报告披露了一系列关于股权激励和投资损益的重要信息。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阿里巴巴的股权激励费用共计人民币82.77亿元(约11.79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52.01亿元,有所增加。这一变动主要归因于授予给员工的股权激励数量和平均公允市场价格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与蚂蚁集团股权激励相关的费用呈现净拨回,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对其持有蚂蚁集团的股权激励进行市值重估,以反映蚂蚁集团估值的变动。具体而言,该期间蚂蚁集团的股权激励费用为负15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负674.9亿元,显示出了显著的收窄。
另外,阿里巴巴还提到了延后一个季度确认所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的情况。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为收益人民币24.83亿元(约3.54亿美元),而2023年同期则为损失人民币29.14亿元。这一改变主要源于投资减值的同比减少,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投资组合管理上的灵活应对能力和风险把控机制。
特别是蚂蚁集团,其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损益为人民币63.95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52.10亿元,增长了22.7%。这一数据的变化体现了蚂蚁集团在财务表现上的稳健成长及其对阿里巴巴集团总体业绩的积极贡献。
报告还显示,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商业部门在此期间的收入达到人民币2004.29亿元(约285.61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023.88亿元基本持平,微降1%。这一结果反映了直营收入8%的下降趋势,然而客户管理收入依然同比增长1%,主要是受在线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的支撑,尽管Take rate(平台佣金率)的下降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Take rate的下调源于淘天集团内部变现率较低的新兴模式的GMV比例上升所致。
中国零售商业下的直营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499.50亿元(约71.18亿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540.66亿元减少了8%,主要原因在于电器和消费电子品类的销售额下降。然而,中国批发商业的收入却呈现出不同景象,达到人民币119.38亿元(约17.01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人民币102.19亿元增长了17%,这得益于为付费会员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带来的收入增加。
淘天集团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经调整EBITA(即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934.00亿元(约133.09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963.96亿元小幅下降3%。尽管客户管理服务收入有所增加,但用户体验投入的加大影响了整体表现。
云智能集团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为人民币561.59亿元(约80.03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527.13亿元增长了7%。这主要得益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公共云产品收入的两位数增长,即使在公司逐渐削减低利润率项目并聚焦高质量收入的情况下,非公共云收入的下降也被有效抵消。云智能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为人民币49.98亿元(约7.12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3.25亿元相比增长了115%,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尽管对技术和客户增长的投入增加造成一定影响。
国际零售商业部门在2024上半年的收入为人民币493.09亿元(约70.26亿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61.16亿元增长37%,主要驱动力来自于速卖通Choice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长。考虑到国际业务的货币兑换效应,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收入受到了汇率波动的影响。国际批发商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16.56亿元(约16.61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05.18亿元增长11%,主要归功于跨境业务相关增值服务收入的提升。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66.11亿元(约9.42亿美元),2023年同期亏损为人民币8.04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对速卖通和Trendyol跨境业务的额外投入,不过部分损失被Lazada变现率和运营效率的显著改善所缓解。
菜鸟集团的收入在2024上半年为人民币514.58亿元(约73.33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459.87亿元增长12%,主要得益于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收入的增加。菜鸟集团经调整EBITA为人民币6.73亿元(约0.96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7.83亿元相比下降62%,这是由于跨境物流解决方案领域增加了更多投入所致。
本地生活集团在2024上半年的收入为人民币339.54亿元(约48.38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00.14亿元相比增长13%,主要受高德和饿了么订单量以及营销服务收入的双重推动。本地生活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7.77亿元(约1.11亿美元),相比之下2023年同期亏损为人民币45.46亿元,亏损大幅收窄,主要得益于运营效率提升和规模化效益显现。
大文娱集团的收入在2024上半年为人民币112.75亿元(约16.07亿美元),相对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11.60亿元微增1%。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为亏损人民币2.81亿元(约0.40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1.38亿元相比略有扩大。
除了核心业绩指标外,阿里巴巴的所有其他分部表现同样抢眼,收入达到了人民币991.79亿元(约141.33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938.50亿元相比增长6%,这主要得益于零售商业中盒马和阿里健康等业务的显著收入增长。
在成本与费用方面,阿里巴巴维持了合理的管控。营业成本为人民币2901.35亿元(约413.44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为60.5%,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820.11亿元占收入比例61.4%相比较为稳定。若排除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营业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同期的61.2%降至60.2%,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精明决策。
产品开发费用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入为人民币275.55亿元(约39.27亿美元),占收入比例为5.7%,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46.83亿元(占收入比例5.4%)。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产品开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同期的4.8%微升至5.0%,体现了阿里巴巴在技术创新和研发领域的持续加码。
销售和市场费用在该报告期内共计人民币651.67亿元(约92.86亿美元),占收入比例13.6%,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525.32亿元(占收入比例11.4%)相比有所增加。若不计股权激励费用,这一比率将从2023年同期的11.3%升至13.4%,反映出了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上加大了推广和市场开拓的力度。
最后,一般及行政费用为人民币230.57亿元(约32.85亿美元),占收入比例4.8%,高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67.05亿元(占收入比例3.6%)。如果不计入股权激励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则会从2023年同期的3.5%增长至4.3%,显示出公司管理团队对于业务发展的全面支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情况。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这一数值为人民币344.10亿元(约49.00亿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491.00亿元下降了30%,体现出公司在资产管理上的严谨态度和优化措施。
商誉减值方面,报告提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曾录得人民币203.10亿元的商誉减值,这主要是由于某一特定报告单位的账面价值超过了其公允价值所致,但在最新一期报告中未见类似情况发生,表明阿里巴巴在商誉评估与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审慎的策略。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712.35亿元(约101.51亿美元),占收入比例15%,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760.74亿元(占收入比例17%)相比,下降了6%。报告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存在一笔高达人民币690.10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拨回。
阿里巴巴的经调整EBITDA(即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984.88亿元(约140.34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012.89亿元下降了3%。经调整EBITA(即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855.96亿元(约121.97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882.16亿元相比降低了3%,主要归因于电商业务的投入增加,这部分影响被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所部分抵销。
其他净收入或支出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出现了人民币12.21亿元(约1.74亿美元)的支出,而在2023年同期则是人民币27.55亿元的收入,这一转变主要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净损失增加。
净利润为人民币675.69亿元(约96.29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96.96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则为人民币772.09亿元(约110.02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851.10亿元下降了9%。这一调整涵盖了非现金股权激励费用、投资收益(损失)、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以及其他若干项目的调整。
截至202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包含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股权证券与其他理财投资合计为人民币5543.78亿元(约789.98亿美元),与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6172.30亿元相比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