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蚂蚁集团IPO被紧急叫停,并被列入国家重点监管对象,而这在金融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此后阿里集团被有关部门约谈,阿里巴巴的股价持续下跌,集团整体面临高额罚款。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末,中国银保监管委会发布了一则主题为“重庆市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蚂蚁金融公司增加注册资金及股权调整”的批复。
批复中一则关键的信息提到,当地行政管理机构,批准重庆的蚂蚁金服公司将资本金由之前的80亿的人民币提高到185亿的规划,集团内部可以为其消费部门筹集105亿人民币。
此外有一则信息同样显得尤为重要,就是同意杭州市金科集团可以进行参资入股。
这一批复的发布,可谓令国际国内的金融圈发生了巨大动荡。根据香港股市消息,阿里巴巴集团的港股于1月4日涨幅约8.5%。
那么此时就有专家分析,此举是否是中国相关行政机构,要结束对阿里巴巴的监管前释放的讯号?
监管前后蚂蚁金服的股权比例变化较大,呈国有化、多元化发展
股权结构是企业的发展核心,所以首先我们看一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在监管前后的股权比例。
监管前的持股比例:马云(50%)、南洋商业银行-中国信达投资集团(国有企业15%)、国泰世华银行(混改企业10%)、宁德时代(民营企业8%)、千方科技(民营企业5%)、中国华融集团(国有企业5%)。
监管后的持股比例:马云(50%)、中国信达投资集团(国有企业20%)、浙江舜宇光学(民营企业6%)、鱼跃医疗(民营企业5%)、博冠科技(网易实控民营企业,4.5%)、南洋商业银行(国有企业4%)、国泰世华银行(混改企业2.6%)、渝富资本(重庆市国资委2.6%)、宁德时代千方科技(民营企业4%),中国华融集团(国有企业1.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变化,一是国有资产占股权比例变化较大,监管前百分之20、监管后百分之27.9;
二是监管前后参股企业涉及行业多元化,像舜宇光学等制造业,也纷纷参与进来,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监管前后蚂蚁金服的利润营收未受冲击,反而充满韧性
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企业的花呗、借呗等传统放贷业务规模收小、疫情冲击下的民众消费水平降低。
很多人认为会影响到蚂蚁金融的利润收支情况,但蚂蚁集团并未受到重大影响。
根据2020年财经报显示,2020年监管前蚂蚁金服全年净利润为219亿元,而根据阿里巴巴集团财经数据披露,单在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收入就来到了112.7亿元。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行政机构的监管部门介入后,企业通过国有化、多元经营化的大战略,成功顶住了不利因素。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具有耐冲击力的属性,成功的稳住了企业的发展,保持住了稳中有进的前进趋势。
本次股改调整的目的鲜明,为企业呈国有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增资股改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杭州金科集团的参资入股,并成为了蚂蚁消费金融的NO.2股东,那么杭州金科的资产背景如何呢?
据了解该企业为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杭州金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参股的企业,具有当地国资背景,是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
国资的进入、增资、降杠杆,但实际经营的权利还是给到了蚂蚁团队,对未来降低风险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蚂蚁这种老牌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通过以上三种论点的结合下,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此次获准增加资本并不是监管结束的讯号。
随着以杭州金科集团等国有资本的持续进场,它更是释放出了企业在立足面向监管下多元化发展的一个信号,也体现出了在未来的市场化竞争中,蚂蚁公司将承担先行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多元探索、多元发展,将对未来国际的数字化金融市场进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