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公司碧兴物联上市首年业绩暴跌,扣非净利润连亏四个季度,多名高管遭监管谈话,华英证券的两位保荐人也被予以警示。
10月11日晚间,碧兴物联(688671)发布公告称,因存在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未及时披露订立重大合同事项等问题,公司收到深圳证监局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决定对公司出具警示函,对董事长何愿平、时任总经理朱缨、财务总监王进、董事会秘书潘海瑭分别采取监管谈话的措施。
同日另一张罚单指出,李季秀、李立坤作为华英证券指定的首发上市申请项目保荐代表人,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被上交所采取监管警示。
据公司官网,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科创板挂牌的创新型高科技上市企业。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感知层(科学仪器与感知设备)及大数据领域的自主技术开发,业务涉及:数字生态、数字水利、数字农业、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安全大数据等诸多领域的软硬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
上市首年业绩“大变脸”
扣非净利润连亏四个季度
警示函显示,该公司于2023年7月11日已初步形成半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但在2023年7月21日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8月4日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时,未更新半年度业绩预计数据或对实际业绩与原预计情况的差异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记者注意到,碧兴物联于2023年8月9日上市,刚登陆科创板二十天便出现业绩“大变脸”,不仅上半年业绩明显低于其在招股书中的预计业绩,下半年还出现亏损,2024年上半年更是延续亏损态势,归母净亏超6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390.70万元。
早在碧兴物联IPO审核期间,监管层就要求公司说明收入增长是否可持续。该公司当时回复称,截至2022年11月末,公司全部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达9.57亿元,公司收入增长趋势具有可持续性。
碧兴物联还在2023年8月4日发布的招股书中披露,预计2023年1-6月可实现营业收入23000万元至24000万元,同比上升1.91%至6.34%;预计归属净利润为3144.04万元至3447.33万元,同比上升40.09%至53.60%
但该公司在二十多天后,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大跌眼镜”的半年成绩单,营收由预增变为下滑,归母净利润比预计少约千万元。2023年1-6月,公司仅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减少25.71%;实现归属净利润2390.70万元,同比上升6.52%。
截至2024年上半年,碧兴物联的扣非净利润已经持续四个季度亏损。2023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27.20万元和-69.25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01.28万元和696.60万元。
针对2024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因智慧环境监测行业上半年市场需求总体下降,行业技术产品也处于升级过渡期,针对智慧环境监测产品的大的建设项目相对减少,同时部分地方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导致在执行订单部分项目工程进度放缓,项目验收时间延后,使得营业收入下降。
订立重大合同未及时披露
算力业务首单“出状况”
此外,碧兴物联还存在未及时披露订立重大合同事项等问题。警示函指出,2023年10月、11月,公司签订GPU硬件设备采购合同,达到信息披露标准,但公司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一项的有关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营业务业绩不佳的情况下,碧兴物联决定跨界算力领域,但首单便出现了问题,或就是警示函提及的重大合同。据近期披露的诉讼公告,2023年10月,碧兴物联与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恒为科技(603496)子公司恒为智能签订《合作备忘录》,约定碧兴物联向恒为智能采购GPU硬件设备,为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指定用户提供云计算GPU算力服务。
2024年1月,恒为智能反馈因受相关政策影响,要求对货物实际交付周期和型号进行调整,公司遂与恒为智能签订《合同变更协议》4份,变更了原服务器型号及服务器交付日期。基于前述《销售合同》及《合同变更协议》,公司向恒为智能共支付订金2.13亿元。
后因恒为智能仍无法如期交付货物,碧兴物联开始与恒为智能磋商解除合同并退还预付款项。截至2024年9月3日,还有剩余5332.50万元订金经公司多次催告至今未退。公司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案件已受理,尚未开庭审理。
跌至发行价五成
股东抛大额减持计划
二级市场上,碧兴物联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超270%,最高价报179.00元/股,一年多后,碧兴物联股价跌剩发行价的五成。截至10月11日收盘,碧兴物联收跌5.47%报18.16元/股,最新市值14.26亿元。
10月8日,碧兴物联披露,公司第三大股东丰图汇烝因自身经营需要,计划拟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35.5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丰图汇烝持有公司股份588.89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50%。
其中,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785189股,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570378股,减持期间为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即2024年10月30日至2025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