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盘后,国内仿制药CRO(研发外包)龙头阳光诺和(SH688621,股价109.50元,市值87.60亿元)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37.06%;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1.56亿元和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59%、38.69%。
能在行业低迷时保持业绩增长,这是阳光诺和作为上游“卖水人”的竞争力,但与药明康德(SH603259,股价80.22元,市值2375亿元)、康龙化成(SZ300759,股价57.21元,市值681.50亿元)等头部临床前CRO企业相比,其创新药项目的规模和业务一体化建设则差距甚远。
“若未来公司在创新药方面的服务链条不能及时得到完善,以及在药物研发各个细分领域的服务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将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阳光诺和表示。
2022年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18.62%
2022年,国内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为负增长,其中利润总额下降幅度为31.8%;但阳光诺和新签订单11.02亿元,同比增长18.62%,公司的人均产值、主营业务毛利率稳步上升,其中2022年人均产值达到60.09万元,较上年同期人均提高3.54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5.48%,较上年同期增加2.14个百分点。
放在行业里看,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细化到业务,公司“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的定位还待完善。
2022年,药学研究服务仍是公司主力业务,该部分收入为4.4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65.29%,同比增长58.66%;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的营收为2.34亿元,同比增长9.40%。后者的规模和增势都相对有限。
从费用端看,阳光诺和2022年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8968.57万元的研发费用增长最为突出,同比增幅88.51%,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所致。
其中,阳光诺和主力布局的还是仿制药项目。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发生额超过30万元的在研项目中,仿制药项目共37个,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98亿元,2022年投入金额6123.69万元,已累计投入1.55亿元;创新药项目共12个,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10亿元,2022年投入金额2844.88万元,已累计投入4608.25万元。
从适应症看,在创新药方面,这些在研产品主要应用在镇痛、肾病与透析、肿瘤辅助、心脑血管、抗菌用药等适应症领域;在改良型新药方面,公司在药物传递系统上开展技术研发及产业转化研究,以长效微球制剂、缓控释制剂等为研发重点;在仿制药方面,公司在研产品重点包括复杂注射剂、多肽制剂、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及其他特殊制剂等。
拟通过并购实现研、产一体化布局
在国内医药审批时间缩短、医药市场需求增加的大环境下,创新药成为企业研发重点,耕耘仿制药CRO市场并取得一定成绩的阳光诺和,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中间地带。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至2020年,公司仿制药开发业务的收入占比为70%左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收入占比为20%左右,创新药开发的收入占比为8%左右;2019年,阳光诺和在中国药学研究CRO市场(采用CMC市场数据)的占有率约为1.82%,在中国临床试验阶段CRO市场的占有率为0.41%。
在多、小、散的竞争格局中,公司还要抵抗跨国CRO公司的侵袭:一方面,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艾昆纬(IQVIA)以及科文斯(Covance)等已陆续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国内CRO企业与跨国CRO公司在医药研发业务上展开直接竞争;另一方面,随着阳光诺和的境外业务拓展,公司抢夺外国市场份额。
同时,参与国内外市场争夺的还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国内CRO龙头企业,这些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和研、产一体化布局均明显强于阳光诺和。因此,“求变”是阳光诺和年报给人的直接感受。
例如,目前阳光诺和主要提供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药物研发服务,缺少商业化生产环节的服务能力。为了补齐短板,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公布了购买北京朗研生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朗研生命”)100%股权的计划。
年报显示,朗研生命是一家从事高端化学药品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对外提供药品生产服务(即CMO业务),目前已完成心血管疾病类、抗感染类、内分泌系统疾病类、消化系统疾病类等多个重要领域用药的研发和生产。
对于这笔尚未落地的交易,阳光诺和寄予了“新增药品定制化生产业务,实现在现有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的基础上向产业链下游拓展”的期望,同时还计划持续加大自主立项的多肽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通过选择市场前景良好的研发标的,前期先自行投入并计入研发费用,待开发到一定阶段后择机推荐给客户,并接受客户委托继续提供研发服务。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92376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