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变革的时候,所谓的产能过剩都是没有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先进产能往往都是不足的。”天合光能董秘吴群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天合光能将深耕产业链一体化优质产能布局及先进高效电池组件技术研发,持续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及内在价值。
股东减持是市场行为
近期,有市场人士质疑天合光能股东兴银成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兴银资本”)和上海兴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兴璟投资”)大幅减持涉嫌掏空公司。
对此,吴群表示,两大持股股东减持是股票市场的股份买卖行为,与上市公司资产完全无关,这种质疑完全没有道理。“兴银资本和兴璟投资公告的减持都是合法合规的,也是他们的合法权利。”
据了解,天合光能于2023年5月27日披露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兴银资本和兴璟投资将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及时披露减持进展或减持结果。
此外,近期有报道称实控人高纪凡及一致行动人在减持套现,副总经理高纪庆也同样在进行大幅度减持。
对此,吴群表示,实控人高纪凡到目前为止并未进行股票减持,而且对公司发展非常有信心。
“据我们了解,公司副总经理高纪庆所减持的4万多股,仅仅是用于缓解股权激励股票归属后的缴税压力,不存在所谓的大幅减持的情况。”
吴群表示,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当前的价值是被市场低估的,故实施股份回购计划,一方面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回购的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这是基于公司的独立判断所做出的决策。
加码先进产能抢夺市场份额
“光伏行业本质上是技术进步驱动的快速迭代产业,正是由于过往快速的技术进步,才使得当前行业达到平价上网的水平,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吴群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光伏上市公司纷纷聚焦垂直一体化布局,头部企业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多家企业发布公告,加码一体化产能。此外,还有一些非产业链企业因看好行业发展前景,“跨界”而来,宣布较大规模的扩产计划。
面对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吴群则抱着更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在技术变革的时候,所谓的产能过剩都是没有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先进产能往往都是不足的,尤其是在当前N型替代P型并存在溢价的时候,N型先进产能是供不应求的。
“当前是N型产能替换P型产能的关键时间点,TOPCon电池组件处于高溢价,且成本不断下降的阶段。”吴群说,“公司作为头部企业,在当前时点投入N型先进产能,目的在于引领行业N型技术应用,加快先进电池组件产能建设,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并加强领先地位,增强盈利能力,并为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近期,公司在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中制定的2023-2025年净利润目标分别为65亿元、100亿元、130亿元,公司对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有信心。”
面对市场有关公司持续融资且面临较大偿债风险的质疑,吴群表示,公司的融资节奏与自身产能发展规划是匹配的,公司的融资能力也侧面印证了市场对公司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认可。当前公司资金情况正常,公司经营也一切正常,在光伏行业电池组件头部企业中负债率处于中等水平,而公司现金储备足以覆盖有息贷款,不存在偿债压力。
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发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多次发生高管的人事变动。以7月为例,协鑫能科7月29日公告,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振辉,因工作岗位调整而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爱康科技7月19日公告,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董秘沈龙强因个人原因辞去相关职务,并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对于天合光能董事兼副总经理曹博和核心技术人员方斌的离职,吴群表示,上述人员均系个人原因辞去职务,属于正常的人员变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运作均正常进行,并未受到影响。
“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综合管理能力,有一定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也经常发生高管的人事变动,历史证明头部企业的竞争力保持的非常稳定。”吴群说。
据公司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天合光能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28亿元-37.52亿元,同比增长162.14%至195.61%;扣非净利润35.03亿元-39.27亿元,同比增长204.40%至241.32%。
天合光能表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以及公司先进产能的大幅提升,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但股价持续走低的情况,吴群认为,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受宏观经济、情绪偏好、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股价走势暂未反映出优秀的业绩基本面。“公司将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发展,深耕产业链一体化优质产能布局及先进高效电池组件技术研发,持续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及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