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孚能科技(68856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TWh时代软包电池将重回主流 | 科创家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7-25  孚能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财联社2023-07-25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编者按:筚路蓝缕敲钟成,上下求索知路远。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创始人)的访谈节目。他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对话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对话科创家》栏目的嘉宾是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

  image

  “发展到最后,电池能量密度增加,安全方面一定要靠固态电解质来解决,也只有固态(电解质)才能让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得到应用。”

  ▍个人介绍

  王瑀博士,孚能科技董事长,资深锂离子电池科学家,博士毕业于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先后在NEC Moli、PolyStor Corporation担任研发科学家、电芯总设计师;其创办的孚能科技自2017年起稳居中国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产品的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领先行业,是奔驰集团、广汽集团等的战略合作伙伴。

  ▍第一标签

  资深锂离子动力电池科学家,软包叠片技术路线开创者

  ▍公司简介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孚能科技,688567.SH)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首批量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孚能科技创始团队自1997年起专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已超过20年,是全球最早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的技术团队之一。

  2020年,孚能科技登陆科创板,迈入从“1到N”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2022年,孚能科技赣州基地满产、镇江基地全面产业化,全年营收超115亿元,出货量跻身全球前十。孚能科技计划在广州、赣州、芜湖、昆明等建设产能,2025年规划产能约150GWh。

  秉持“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开发思路,孚能科技在中、美、德建有研发机构并与全球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持续在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高安全性能等研发的高投入,在新型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成本领先化学体系等方面积累丰厚经验。孚能科技批量供应的高镍三元软包电芯和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85Wh/kg和188Wh/kg领先于行业,开发并验证了能量密度330Wh/kg的下一代动力电池获得USCAR(美国汽车研究委员会)年度团队成就奖。2022年,孚能科技面向全面电动化的“TWh”时代发布SPS超级软包解决方案。2023年,孚能科技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量产装车,初步构成钠锂互补的产业格局。

  2022年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大放异彩的一年,在全球517.9GWh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中,中国便占了60.4%,达到了294.6GWh。其中,“软包动力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以高性能软包三元动力电池而知名,并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了国内龙头、全球领先。据SNE Research数据,2022年孚能科技全球出货量位列全球前十,目前主要包括奔驰、TOGG、广汽、东风、吉利等。

  image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了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他认为,只有解决动力电池“好不好”的问题,才能迎来全面电动化的TWh时代,软包作为理想解决方案有望重回主流赛道。

  01

  ——————————

  谈创新:TWh时代需要“好”的动力电池

  王瑀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纯电动汽车已经证明在现阶段可以满足市场的初步需求,而且符合国家的“双碳”战略、符合全球减碳的目标,但现有动力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撑“双碳”目标的落地见效。

  随着补贴、牌照等鼓励政策的退坡,售价更亲民且可加油可充电的插电混合(PHEV)车型的销量逐年攀升,从2020年前约25万台,到2021年超过50万辆,再到2022年超过150万辆。从去年至今,PHEV销量的同步增速显著高于纯电动汽车。

  “接下来要解决如何突破现状,让纯电动汽车成本能够与传统汽车相当,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并把碳排放量降下来,使得消费者能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纯电动汽车,就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王瑀坦言,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价格和安全性等痛点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已经成为消费者主动选择纯电动汽车的主要障碍。

  当问及如何做到时,王瑀直言,只有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让动力电池的性能、成本、安全三者达成统一,“发展到最后,电池能量密度增加,安全方面一定要靠固态电解质来解决,也只有固态(电解质)才能让更高能量密度的材料得到应用。”

  需要警惕的是,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全固态领域等迭代技术上与日韩企业还存在差距。以全固态电池专利数量为例,丰田以1300余件位列全球第一,而前十名均为日韩企业。正因为此,在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固态电池研发和应用。

  据了解,孚能科技能量密度330Wh/kg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耐低温、高倍率、长寿命等优势,辅以充电10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的快充,将解决消费者的里程和充电焦虑。

  在此基础上,王瑀强调,动力电池的制造环节同样要杜绝碳排放给社会、环境带来的负担,“纯电动汽车是代表着未来的低碳产品,制造过程要实现‘净零’碳排放,实现环保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筹”。

  02

  ——————————

  谈技术:软包电池将重回主流**

  站在未来需求的无人区里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最佳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这是王瑀创办孚能科技以来恪守的唯一信条。

  软包电池,即采用了铝塑复合膜外壳软性包装的电池,在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这四大电池核心材料上与圆柱和方形区别不大。时至今日,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既有因特斯拉而广为人知的圆柱电池,也有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方形电池,孚能科技则是软包电池的领军企业。

  当问及孚能科技为何选择深耕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时,王瑀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早在97年做公司整体规划时就把能量密度更高、理论成本更低、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软包叠片电池技术路线,定为长期发展的方向并分步实施落地。

  软包电池正处于技术的不断突破中。

  去年9月,孚能科技面向TWh时代发布了全新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这是一整套覆盖从材料设计到工艺流程,再到回收利用的系统性集成方案,兼容三元、磷酸铁锂和钠离子电池,兼顾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的转换。

  “我们的技术路线是沿着上述方向率先5到10年投产下一代产品,这也是确立软包电池技术路线的初衷。”王瑀表示,只有从创立之初就进行超前布局,在技术研发上做到“开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才能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如今,这种终局思维已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就采用了软包封装,而近期卫蓝新能源宣布交付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也同样是软包电池。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涌现更多的高性能软包动力电池。

  “软包电池的成本很低,理论上性能最好,只有软包才能更好的支撑TWh时代的真正到来。我认为软包电池以后一定会重回主流赛道,今年行业内大家都在谈论软包。”王瑀总结到。

  03

  ——————————

  ##谈愿景:钠电池破除资源制约**

  过去两年,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给行业带来影响,业界普遍希望解决供应问题以持续降本。

  王瑀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全球范围内的锂资源储量丰富,但作为锂电池强国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锂资源进口国,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锂价的剧烈波动,实际上已经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原材料储量丰富且价格便宜的钠电池,备受关注。

  产业化钠电池不仅能解决锂资源对行业的制约,还可建立更稳固的供应链以满足市场对电动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钠电池技术趋于成熟,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产品倍率性能、低温容量保持率等方面表现优异,且能量范围也更高。

  事实上,专做三元动力电池的孚能科技,在此之前已成功解决钴资源的制约问题,将三元材料的钴含量降到5%以下甚至可以完全去掉钴。如今面对锂资源问题,孚能科技同样迈入了去锂的进程中。

  “目前钠离子电池的痛点是能量密度较低,但是层状氧化物技术路线在短期内可以做到与磷酸铁锂相当,虽然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未来依靠研发都可以解决。”王瑀介绍,孚能科技计划在短期内用钠电池取代300公里以下的经济型车型,中期会取代500公里以下的车型,未来给整车厂提供的方案将是钠电池与三元相辅相成的组合方案。

  “今年量产第一代160Wh/Kg的钠电池,未来三年将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推动钠电池快速进入产业化。”王瑀总结说。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