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为世纪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据公告显示,公司当期营业总收入1.77亿元,同比下降65.98%;归母净利润为-8101.36万元,同比下降150.87%;扣非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降178.31%。公司于科创板上市后次年便业绩变脸,营收、净利润均跳水式下降且由盈转亏。
康为世纪于2022年10月登陆A股市场,登陆科创板之前,康为世纪业绩均稳步大增。2019-2022年,康为世纪营业收入分别为7394万元、2.33亿元、3.39亿元、5.22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897.2万元、1.08亿元、1.26亿元、1.59亿元。
但实际上,业绩的快速增长源于新冠疫情带来的检测需求井喷,并不具备可持续性。而在疫情爆发之前,公司年度盈利不足千万,营收规模也不过数千万。2018年及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582.88万元和7393.8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43.78万元和838.02万元。
这样一家明显达不到科创板上市要求的企业,却最终凭借不可持续的短期业绩成功过会,那么业绩变脸或许在那时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业绩明显不可持续外,康为世纪上市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带病闯关现象突出。
例如,康为世纪在招股书中称其游离DNA保存试剂是市场上“唯一”预期用途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离核酸的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在遭到监管问询后又改口将唯一改为首家;2021年向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卫健委提供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服务,获得一次性收入5000万,进而直接推动当期业绩实现同比增长;申报前夕突击引进核心技术人员等等。
然而,对于业绩的不可持续以及存在的诸多隐患,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及众多投资机构似乎选择视而不见,不仅助推公司成功过会,更是在申购时纷纷给出高价。例如,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过242支旗下基金以73.7元的报价共计拟申购15.97亿股;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过53支旗下基金以63.88元的报价共计拟申购3.25亿股;保荐机构中信证券通过71支旗下基金以59.9元的报价共计拟申购4.97亿股。
在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通力合作”下,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剩余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公募基金、公募产品、社保基金等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四个数中的最低值仍达到51.9996元,最终康为世纪发行价格定为48.98元/股。
这一报价对应康为世纪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40.80倍,显著高于当时行业22.71倍静态市盈率的平均水平。根据发行后总股本测算,康为世纪发行总市值达到45.63亿元。如按照疫情前的盈利水平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将超过450倍,可见IPO时的估值中存有多少水分。
一家疫情前年度盈利不足千万,靠核酸检测临时将业绩拉起来的企业,保荐机构及众多投资机构却对风险充耳不闻,毅然决然地给出高于市场的估值水平,令人不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2022年10月成功IPO后,康为世纪财务总监夏红却于2023年1月匆匆离职。
从募投资金数额看,招股书中披露的募集资金需求金额为9.86亿元,而发行价格48.98元/股对应融资规模为11.41亿元,高于募集资金需求金额1.55亿元。而事实上,凭借疫情带来的市场需求,公司早已赚的盆满钵满,并不缺钱。招股书显示,2021年,康为世纪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3.6亿元,其中2.33亿元为理财产品。
在拉高发行价,强行“塞钱”给康为世纪的同时,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或也凭借高额佣金及转融通业务赚的盆满钵满。在超额募资的背景下,中信证券获得了6448.68万元的保荐承销费用。同时,据公司2022年年报中的股份变动情况表显示,在上市2个月后,就有37.33万股限售股因出借获配股票而解除限购。
在预期不佳,上市估值虚高以及战略投资者高位转融通套利的三重压力之下,康为世纪上市即巅峰,股价持续下跌,截至发稿股价为21.43元/股,对应市值为24.11亿元,市值已经腰斩。
IPO之后,公司募投项目落地情况同样不及预期。据招股书,康为世纪共有4项募投项目,分别为医疗器械及生物检测试剂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分子检测产品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分别为4.87亿元、1.17亿元、1.42亿元和2.4亿元。
其中,医疗器械及生物检测试剂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最多,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预计为202 3年8月31日,而截至6月半年报披露,项目累计投入进度仅为61.36%,募投项目或大概率延期。
研发投入方面,虽然坐拥近13亿现金类资产,但康为世纪似乎仍吝于投入研发,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376万元、3858万元、7402万元、4182万元,在低基数情况下提升较小。从研发费用占现金资产比重看,为可比企业中垫底,不及创业板的透景生命、艾德生物,很难想象这竟是一家科创板的上市公司。
近期,应监管质量回报双提升倡导,多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康为世纪同样于3月4日发布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但从内容看,不仅诚意不足,甚至反映出公司对于自身发展的看衰。
据公告,3月4日,康为世纪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59,262股,占总股本比例仅0.0528%,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21.64元/股,最低价为20.98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127.4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少的可怜的回购股份并非用于注销,而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在公司股价距发行价已经腰斩,公司靠核酸检测和IPO吸纳了大量资金后,却仅回购几万股股票,且用于给自己人发钱,由此观之,公司自身或许也不指望股价能有所提振了,亦或者回购本身就是应监管倡议,做做样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