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华熙生物(688363.SH)发布2024年三季度财报。这份财报并不乐观,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跌超七成。
“组织管理变革”被认为是该公司业绩疲软的因素之一。
10月17日,华熙生物官微发布《致大家的一封信》,表示当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组织管理变革。信中表示,公司聘请了IBM管理咨询团队,用时4个月进行调研及系统诊断,发布48个变革项目。
2024年半年报也显示,华熙生物在2023年就做出了要全面变革的战略决策,并进行了4个月的管理诊断。
根据半年报披露,该公司将2024年称为“变革元年”,基于“一线—平台—治理”重新搭建了组织架构,包括成立战略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并分解战略目标到每位员工,形成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
如今,2024年已所剩无几,华熙生物的变革成效如何?
营收净利双降,变革走到“深水区”
从整体业绩来看,已经变革大半年的华熙生物,尚未走出业绩下滑的困境。
近年来,华熙生物业绩表现并不乐观,在最新发布的财报中,华熙生物就出现了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4亿元,同比减少8.21%;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减少29.62%。
如果只看第三季度的数据,情况更不乐观。财报显示,2024年7月-9月份,华熙生物营收10.64亿元,同比下降7.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26万,同比下降77.44%。
对于业绩的持续下滑的原因,华熙生物将其归结为:目前公司的管理变革处于“深水区”,公司主要精力放在调整团队、梳理内部、检讨策略、纠正动作等方面,经营成果短期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熙生物处于变革“深水区”的时候,其二股东却不想继续等了。
10月8日,华熙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公司第二股东国寿成达(上海)健康产业股权投资中心(下称:国寿成达)因自身资金需求将减持不超过1204.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50%,以当日收盘价计,预计套现金额在9.69亿元左右。
这是国寿成达自华熙生物上市以来首次减持其的股份。截至2024年9月30日,国寿成达持有华熙生物3443.3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15%,是目前最大的流通股股东。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寿成达这波减持与股市向好有一定关系,但也可能与华熙生物这两年的业绩承压有关。
自2019年11月上市以来,华熙生物每年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都处于整体上升态势,2021年和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着高增速。从2023年开始,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且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
▲华熙生物近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镁经小组制图
华熙生物能否重回增长轨道?或许,还是要看其组织管理变革的成效如何。
变革初见成效,最大业务却在“拖后腿”
虽然华熙生物的变革尚未扭转整体业绩疲软的局面,但已经能看到一些成效了。
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持续下滑的同时,华熙生物的医美业务逐步进入良性发展。今年上半年,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营收5.55亿元,同比增长70.14%,其中“微交联润致娃娃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0%。
这也进一步催生了华熙生物上半年医疗终端业务的增长,营收7.43亿元,同比增长51.92%,目前该业务占整体营收的26.51%。
华熙生物的“老本行”生物原料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也实现6.3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1.02%,占总收入的22.47%。
尽管其他板块的业务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华熙生物过去几年最倚仗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还没缓过来。今年上半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为13.8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卖了5.85亿元,同比下降29.74%。而且,该业务占比仍高达49.13%,依然是华熙生物最大的业务。
华熙生物此前业绩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增长。2019年到2022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分别卖出6.34亿、13.46亿、33.20亿和46.07亿元,增速为118.53%、112.19%、146.57%和38.8%,其占总营收比重也由33.62%攀升至72.45%。
该业务过去的高增长更多是靠营销拉动。之前为了维持线上推广的力度,华熙生物常年在抖音、天猫等平台重金投入,而且与头部主播进行了深度合作,李佳琦、薇娅等大主播都曾是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增长的重要推手。2023年,公司线上推广服务费14.27亿元,分别占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的50.2%、23.5%。
财报显示,2018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为2.84亿元,之后的三年里,该费用几乎每年都翻倍。2020年和2021年,其销售费用分别达到11亿元和24.4亿元,同比增长110.84%和121.62%。2020年开始,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率均在40%以上。
意识到之前的增长模式存在弊端后,华熙生物主动放缓了对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扩张,将精力放在调整团队、梳理内部、检讨策略、纠正动作等方面。6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枝繁繁事件”,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调整所致。
内部的纷争也让华熙生物重新审视多年来的营销策略。过去大手笔的线上投入,本质上是依赖外部流量,公司实际上处于被动位置。相比之下,更注重自播的珀莱雅,反而能优化费用支出,在营销中拿到“主动权”。
从数据上来看,华熙生物已经大幅减少了销售费用的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11.8亿元,同比下降17.02%,销售费用率降至42%。其中,线上推广服务费4.72亿元,同比下降36%。前三季度,该公司销售费用16.31亿元,同比下降16.04%。
这也让公司的现金流得到了改善。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4亿元,同比增长16.67%。
此外,华熙生物在大单品塑造、品牌规划上也进行了改革,旗下四大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均有调整。例如,过去主打透明质酸钠原料的润百颜在今年将品牌重新定位为“以生物科技修护健康美肌”;夸迪则开始布局香薰品类。
从三季报来看,华熙生物的阶段性调整仍在持续,变革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玻尿酸失宠?华熙生物需要新故事
华熙生物的变革还体现在原料成分的研发方面。过去,华熙生物主打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它占据了全球透明质酸市场近50%的份额。
虽然华熙生物旗下品牌众多,但本质上还是一家围绕“透明质酸+”的原料公司。它旗下的两大护肤品牌润百颜和夸迪,其核心成分均是玻尿酸。
短期内,它或许能通过某个爆款成分吃到红利,但长期来看,仅凭一个爆款成分很难维持公司的持续增长。
而且,从功效护肤的市场风口来看,消费者对玻尿酸似乎没那么感兴趣了。根据Frost Sullivan的预测,2025年胶原蛋白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越玻尿酸,成为护肤品第一大原料成分。
重点布局充足胶原蛋白市场的巨子生物(02367.HK)和锦波生物(832982.BJ)上半年都实现了非常可观的业绩增长。其中巨子生物上半年营收增长68.6%,锦波生物营收增长90.59%。
在玻尿酸逐渐“失宠”的趋势下,华熙生物需要讲出新故事。在今年的半年报里,它给自己提出一个新定位——“全球知名的以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
从2018年起,华熙生物便依托合成生物技术,聚焦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6大类生物活性物,布局新原料的研发。
据悉,公司目前有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95个,包括6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完成上市,涉及透明质酸、麦角硫因、红景天苷等多个原料产品。显然,华熙生物想借合成生物技术拓展更多的原料成分版图。
华熙生物似乎也有意将发展重心放在胶原蛋白领域。今年以来,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动作频频。2024年1月,华熙生物拿到重组胶原蛋白创面敷料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月,旗下润百颜推出次抛胶原蛋白产品;9月,润百颜推出胶原“紧塑霜”,夸迪推出新品——主打医用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敷料。
有意思的是,华熙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赵燕曾经并不看好胶原蛋白。她曾表示:“如果我们正常的皮肤,胶原蛋白是没办法起效的,尤其资本市场都觉得胶原蛋白今后要存在什么替代,我觉得不太可能。”
或许是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的高速增长,让华熙生物看清了现实。
正处于变革深水区的华熙生物,能否靠着重组胶原蛋白再续昔日辉煌,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