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赵燕一再强调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但近年来,华熙生物业绩越来越依赖护肤品已是不争的事实。
01
玻尿酸龙头要靠护肤品“撑门面”
以2022年的营收结构来看,华熙生物的营收来源包括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是其四大业务板块。
其中作为基本盘的原料业务实现营收9.80亿元,但营收占比仅为15.41%。相比之下,功能性护肤品营收高达46.07亿元,营收占比达到72.45%。实际上,自2020年以来,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就已经超越原料业务成为华熙生物的营收支柱。
头顶着“玻尿酸第一股”华熙生物,财报看上去更像一家化妆品公司。但是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可不这么认为。
在今年4月3日举行的2022年度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赵燕谈到“有观点认为华熙生物是化妆品公司、是(玻尿酸)原料公司、是医美公司,这是对于华熙生物的误解”,赵燕重申了公司定位,即华熙生物是一家“用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是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作为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确实是靠技术卖原料赚到了第一桶金。玻尿酸(透明酸质)早期也是我国一项“卡脖子”技术,最初只能通过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提取,约200公斤的鸡冠(20000只鸡)才可以提取出1公斤的透明质酸,成本高达10万美元,价格堪比黄金。
1980年,山东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天民在国内首先进行透明质酸的研究工作,并成功从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提取出透明质酸;1985年,张天民又率先突破透明质酸产品应用,研制出中国第一款HA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张天民因此被誉为“中国玻尿酸之父”。
20世纪90 年代,张天民的学生郭学平团队攻克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彻底改变我国从动物组织中提取透明质酸且主要依靠进口的落后局面。
2000年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偶然结识了郭学平,双方联手开启玻尿酸产业化运作。凭借微生物发酵技术,华熙生物用来短短几年时间便奠定了龙头地位,2007年华熙生物已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到2021年华熙生物一家销量已占据全球44%。
不过随着技术日益成熟,玻尿酸也很难再延续早期的“暴利”,价格一降再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渐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过4成,并且未来还有下降趋势。
反应到财报上则是不断走低的毛利率。2020年、2021年,华熙生物原料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8.09%、72.19%,2022年进一步下降到了71.54%。
从产能上看,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2021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达到720吨,其中82%来自中国,而华熙生物一家的透明质酸产能就已达到770吨,比全球销量还高。
全球透明质酸原料产能过剩的问题隐现,市场天花板渐近。华熙生物开始从B端往C端走,陆续推出以玻尿酸原料为基底的商业化产品,比如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等等,成功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但也让其科技底色逐渐褪去,甚至被打上收“智商税”的标签。
02
过度营销被指收“智商税”
由B端向C端,由玻尿酸向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似乎切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的壁垒远低于玻尿酸,竞争更为激烈,想要从中分到一块“蛋糕”,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在功能性护肤赛道上,华熙生物旗下有“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四大主力品牌,分别对应敏感肌、抗衰老、油性肤质等功能。润百颜、夸迪2022年营收均迈过10亿级门槛,全年营收分别为13.85亿元、13.68亿元,米蓓尔、肌活全年营收分别为6.05亿元、8.98亿元。
2021年,华熙生物还开启了将透明质酸钠应用于普通食品的布局,先后推出了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GABA夜间健康饮品品牌“休想角落”。
从目前来看,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赛道上斩获颇丰,但代价是巨额的营销投入。2020年至2022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爆增,分别为10.99亿元、24.36亿元和30.4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10.84%、121.62%和25.17%。
2022年,华熙生物一家的销售费用就超过同行爱美客、昊海生科、贝泰妮的销售费用,三者加起来也不过28.91亿元,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率近50%,意味着公司近一半的收入都用于产品营销。
而在巨额的营销投入下,华熙生物还被贴上收“智商税”的标签。比如,华熙生物宣称“水肌泉”长期饮用能有效地加强你的皮肤锁水能力。赵燕也曾公开表示,口服含透明质酸的食物,可以有效补充人体内透明质酸含量,从而改善人体皮肤水分。
但这些说法很快遭到消费者质疑,甚至还遭到市场监管部门打假。上海市消保委在多方查证后发现,目前尚无任何权威的证据证明食用玻尿酸能够促进人体内透明质酸的合成,政府审批部门只明确玻尿酸作为食品原料是安全的,而对于玻尿酸食品是否还具有美容等功效却并未作出回应。(出品|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