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熙生物(68836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上海消保委“四问”戳痛 华熙生物成长故事好讲么?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2-17  华熙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首财2023-02-1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如何避免智商税,也是项技术活儿。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就玻尿酸食品乱象公开发布四问:一、玻尿酸食品是不是真能“吃出水光肌”?二、是谁在说玻尿酸食品能“吃出水光肌”?三、商家是用什么办法做到“精准洗脑”?四、玻尿酸为什么会成为普通食品的原料?

  其中,华熙生物旗下的“水肌泉饮料旗舰店”,因宣传语和问答涉嫌误导消费者,被上海消保委直接点名。

  据介绍,“水肌泉饮料旗舰店”在宣传语包含“可以喝的玻尿酸”“双重解渴”等内容。

  此外,商家还表示,饮用水中的玻尿酸经过消化,会从大分子变成小分子。

  对此,上海消保委有所怀疑。表示曾专门向国家卫健委询问玻尿酸入食的功效,后者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因此上海消保委希望相关企业能向消费者提供权威证据。

  

  2月10日,上海消保委在《玻尿酸食品乱象监督后续》一文表示,“水肌泉饮料旗舰店”将“一口水润双重解渴 0糖0脂”宣传语,改为“水肌泉玻尿酸水”。至于玻尿酸能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说法亦被商家删除。

  揭破真相,确是一件幸事,然对企业、消费者又会带来哪些反思呢?

  1

  重营销、轻研发转型困点

  2019年11月,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企业,华熙生物成功登陆A股。彼时,按销量口径统计,其2018年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占到全球市场36%。2019年占比再提三个百分点,几乎是当时全球排名第二到第五的企业的总和。

  业务层面看,上市前的华熙生物还是一家B端企业,主要从事B2B原料业务和B2B2C的医疗终端业务。彼时,相关业务收入占到总营收七成以上。

  上市后,其开始寻求进军C端市场。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达21.27亿元,占同期总营收72%,同比增速达77.17%。业务结构也蜕变为: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新业务功能性食品四部分。

  明眼人都能看出,华熙生物的业务更加多元、机构改善明显,有利企业抗风险力提升。

  然审视财务报表,转型也有困点,如“重营销、轻研发”责难。

  2018年至2022年Q3,华熙生物研发费分别为5286.59万元、9388.62万元、1.41亿元、2.84亿元、2.77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4.19%、4.98%、5.36%、5.74%、6.41%。

  同期,销售费为2.84亿元、5.21亿元、10.99亿元、24.36亿元、20.30亿元,分别占营收22.49%、27.63%、41.74%、49.23%、46.77%。

  两者体量差距越拉越大。到底靠啥驱动核心成长?核心竞争力咋样呢?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对于身处竞争激烈赛道的华熙生物而言,抠搜的研发费不利其新品孵化、产品特色打磨。销售费高企,虽是短期拉动业绩的利器,但也有边际效应、双刃效应,过多依赖不但反噬利润、还可能引发乱象。

  以上述玻尿酸食品为例,上海消保委表示,关于玻尿酸食品能“吃出水光肌”更为直白的信息多来自大量互联网文章和博主。他们以“科学研究”或“亲身体验”等名义,向消费者宣称玻尿酸食品的功效。这背后存在的利益勾连显然无需多言。

  市场从没一招鲜吃遍天,营销只是“面子”,如何夯实产品力这个“里子”才是常青密码,才是消逝质疑迷雾的根本抓手。

  2

  “玻尿酸女王”烦恼

  个中取舍,考验当家人大智慧。

  2022年11月2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华熙生物前员工向监管部门举报董事会主席赵燕侵占小股东利益,强制低价回收员工股票。

  举报文件显示,赵燕于2020年7月授意相关人员,要求前员工以90元/股的价格低价售卖市值约140元的股票,且需在当年11月6日前完成。

  手持待解禁股票的员工若按要求完成低价售卖,将保留工作;反之,该员工则须离开公司,同时股票解禁后,GP(普通合伙人)不会帮助这些员工顺利减持。

  对此,华熙生物相关人士回应称:“此事还需验证真伪,且等国家有关部门做过定论,公司会针对此事进行正式回应。”

  之后,该举报收到证监会、山东证监局回复:正在介入调查。不过目前,舆论旋涡中的“玻尿酸女王”赵燕至今未出面解释。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如果赵燕及相关方回收员工股票系依据双方事前已经协商一致的条款,则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合法;如不具有以上条件,公司强制收回,则可能违反约定。”

  此外,华熙联合创始人、华熙集团副董事长崔广平也向媒体爆料称,赵燕未兑现此前约定给其的利润分红。据悉,崔广平自1999年起便和赵燕一起创业。他们先后做成了华熙的华夏银行总部、中环世贸中心、五棵松等项目。

  据崔广平表示,其虽未在股权及资产层面有所体现,但却与赵燕约定享有10%的利润分红权。为此,赵燕曾手写一份利润分红证明。然该证明后来却被不明人士盗取。此后,崔广平曾多次要求分红,赵燕对其置之不理。

  诚然,上述纠纷孰是孰非,还未有定论,且也未给华熙生物经营带来直接影响。

  可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显然也非加分项,内部治理有无漏洞、查漏补缺处呢?毕竟军心稳、士气足,才能打胜仗。

  3

  增速放缓、肉毒素“梦”碎

  新探索眺望成长之问

  必须加把劲儿了!

  放眼国内注射医美市场,主要为玻尿酸和肉毒素系两大主要注射产品。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虽凭借先发优势、高市占率被称“医美三剑客”,然三家彼此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2022年三季报显示,华熙生物营收 43.20 亿元,同比增速43.43%。相比2021同期的88.68%增速明显放缓。同期21.99%的净利增速,也逊色于上年同期。

  对比竞品更显急迫性。2022三季末爱美客营收6.05亿元、归母净利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5%和41.55%。

  诚然,两家企业体量规模有所差距,然同样市场环境下的不同业绩答卷,是否也映衬出华熙生物的成长尴尬?

  客观而言,为探寻更多成长性,华熙生物不缺努力。

  如早在2015年,就曾与韩国企业美得妥签署合资协议,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拓展及销售,美得妥生产的特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及其他医美产品。然协议后美得妥未提供任何相关产品。

  故2022年7月,华熙生物向其发出律师函,要求终止/撤销/解除二者合作协议。7年肉毒素布局“梦”破碎,不仅耽误了业务窗口期,亦间接影响到了公司业绩增长。

  如今,公司重点发展的玻尿酸食品又遭上海消保委点名,未来靠啥驱动增长,后续成长故事怎么讲呢?

  目前看,胶原蛋白或是一条出路。2022 年,华熙生物收购了益尔康生物 51%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领域。

  赵燕曾表示,华熙生物希望把透明质酸的全产业链逻辑复制到胶原蛋白领域,将其打造成第二个战略性生物活性物。

  只是,相比玻尿酸和肉毒素,胶原蛋白更是一个成熟赛道,强者环伺、入局门槛并不低。少不得更多投入、更多竞品、更多专业性、品控力要求,金瓜还是暗雷还需进一步时间观察。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