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2022-01-10
随着2022年到来,科创板公司新一年战略总体方向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关键职位的新老人员交替尤为引人注意。近期已有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告了其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或其他变动情况。
据星矿统计数据,自2021年12月份到2022年1月初,已有步科股份、华熙生物、祥生医疗、艾迪药业、仕佳光子、华光新材等科创板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辞职。此外,金盘科技、威腾电气也以核心技术人员重新认定或换届等形式,调整了核心技术团队构成。
离职与减持没有必然联系华熙生物CTO放弃千万市值股权
有市场分析认为,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是为了方便减持套现。但据《科创板日报》了解,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以步科股份为例,公司于2020年11月12日登陆科创板,距离其核心技术人员王茂峰2021年11月24日递交辞职报告刚满一年。
一名从事企业上市业务的律师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监管对上市公司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原始股份的减持规定较为严密,首先离职并不能逃脱当初的承诺,其次期满后即便在职也并不影响其减持操作。
据步科股份招股书,王茂峰与其他相关人员均签署了承诺书,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为股份限售期,不得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另外作为核心技术人员还承诺了自限售期满,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公司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
据粗略统计,王茂峰间接持有步科股份127万余股,按照公司最新收盘价35.34元/股计算,解禁后首年套现市值可达1100余万。
另以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的仕佳光子为例,在2021年12月离职的核心技术人员朱洪亮,以持有的180万股、最新收盘价12.65元/股来算,解禁后的合计套现市值超2200万元。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郑培敏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售股份的解禁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上述人员作出离职决定。期权解禁之后也有人或选择享受生活,或在国内目前景气的硬科技创业环境下重新创业。
华熙生物在2021年3月11日进行了首次股权激励,授予其核心技术人员李慧良合计9.2万股。不过在2022年1月5日,华熙生物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核心技术人员李慧良因个人原因辞职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由于李慧良已获授的全部限制性股票在其离职之前尚未归属,因而全部作废失效,按照公司最新收盘价138.80元/股,选在这一时点离职相当于放弃了约合1276.96万元市值的资产。
据了解,李慧良2018年12月加入华熙生物,任职期间负责公司上海研发中心管理,共参与申请11项发明专利。从公告来看,其离职成本还包括上述发明专利所有权将归属到公司。不过由于李慧良未参与具体项目的研发,因而离职后只签署了保密协议,解除了相关竞业限制协议。加入华熙生物之前,李慧良还主导过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品牌的产品。
A股一家元宇宙主题上市公司CTO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心技术人员的普遍境遇是,在一家公司内的发展空间较高级管理人员的要小,相反财务板块员工上升空间更大。
“不仅如此,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业绩考核与成就感或许更多来自产品或项目的成功,而核心技术人员在一家公司的发展要考虑的更多,比如自身如何朝着‘综合型’、‘管理型’技术负责人的方向转型”。该人士认为,这些压力或是技术人员不惜以高成本“换一个环境”的因素之一。
科创板密集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属偶发
江苏艾迪药业在2021年12月25日公告了公司技术总监、核心技术人员李文全与胡雄林的离职信息。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公告日,公司还宣布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原项目“ACC006肺鳞癌化疗联用Ⅱ期临床项目”变更为了艾滋病整合酶抑制剂药物研发及其临床研究项目。而李文全与胡雄林两位在艾迪药业任职期间从事的工作包括了前述ACC006抗肿瘤药物研发。
艾迪药业募投项目的骤然变动引起了监管的注意,上交所下发了问询函,要求艾迪药业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补充披露此次拟辞任核心技术人员的两名员工中,胡雄林曾参与公司艾滋病药物艾邦德的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
“只讨论本职工作的话,技术人才则更在意技术的突破前景、项目成功的可能性,甚至是个人参与研发的兴趣、公司的信任。”上述A股公司CTO如是称。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公告中强调,该人员变动不会对公司正常的研发、经营和企业竞争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近期,除离职外,科创板还有核心技术人员的变动。金盘科技在2021年12月10日的公告中,称为了完善公司储能和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体系建设,于是把子公司上海鼎格的总经理李斌和首席系统架构师划出了核心技术人员名单,二人将继续留职,继续遵守关于核心技术人员原始股份坚持的有关承诺。在职期间,李斌、哈斯二人没有参与的已授权或申请中的专利相关工作。
前述A股公司CTO表示,企业负责技术的高管,在对产品和项目进行任务分配的时候,就会考虑到人才、岗位与职责的配置,如果说不存在过度依赖某一两位核心人员的话,个别人员变动不会轻易影响到项目进展——尤其是在一家成熟的公司。
“比如阿里会将技术板块分成中台、后台,意即把技术贡献能力按照核心和非核心剥离开来,最终不影响产品的构建。包括此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越来越多的方式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人士均认为,近期科创板公司所谓“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潮”只属于偶发性事件,其影响与此前“A股公司独董离职”一事不可相较。
郑培敏认为,近4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每年发生几十起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事件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特别是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除非出现50%以上的核心人员离职需要特别关注外,其他要以平常心看待”。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12月,科创板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变动也并未出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比如2021年2月、3月、7月、8月、9月,科创板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变动事件分别为9、6、6、10、8起。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