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大公司密集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新闻上的数字更新很快,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
其实,研究一家公司的财报,除了单一盈利,更要看到格局、可能性以及科技在未来的延展…这比单纯看一家毫无争议、稳定上升的企业有趣得多。生物科技领域的华熙生物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
10月26日,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华熙生物公开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利润稳升的成绩在前景光明的生物科技行业多少都在意料之中,反倒是研发数字让人眼前一亮。
官方披露,2021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投入研发费用1.92亿元,同比增加101.18%。第三季度,研发投入0.85亿元,同比增加138.21%。单单一个季度的研发就有超过100%的增量,这家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也许有人觉得1.92亿元的研发投入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只看研发投入绝对量是远远不够的。衡量一家公司的科技实力需要综合考虑研发策略、研发体系、人才资源、研发投入和成果产出效能等各类因素。纵观近年来商业界,动辄研发投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企业不在少数,真正能产出成果“拿得出手”的却寥寥无几。而华熙生物就属于这样的“少数派”。
“原创性创新”+“Me-better”
事实上,从信息量更丰富的中报中可以看到,华熙生物在研项目数量增速非常快,已达到160个,不仅紧密结合公司战略框架下的核心业务,还几乎涵盖了当下生物科技行业的热门领域。
正如药厂研发一样,创新的方向一类是全球首创药物(First in Class)。简单地说就是,之前谁都没做过,全球第一个做出来的药。还有一类是Me-better,就是在全球首创的第一代药物基础上改造得更好。因为第一代的药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就像第一代汽车,现在回头去看可能都很难称之为汽车,但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演化,现在的汽车和当初的汽车不同。汽车本来只有一个单缸、跑得又慢,后来给变成8个缸、涡轮增压,仍然叫汽车,但汽车内部结构已经很不一样,这就是Me-better。
华熙生物也是如此。既有原创性创新,也有改善精进的研发项目,所谓的Me-better。在前者的范围里,合成生物学被置于非常高的位置。
眼光即策略。据了解,合成生物学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分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组合,核心是使用工程学的原则来设计生物系统和生物工厂。掌握该这项技术对于华熙生物这类聚焦生物活性物的科技公司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该技术能在合成新物质、提升产品效用方面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一旦形成气候,将对华熙生物的原料开发(特别是复杂成分和新原料的生产)、终端应用升级带来无限可能。
从官方信息了解到,华熙生物已建立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并定位公司六大研发平台之一。截至目前,一系列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校企”合作已有序展开,这个“产学研”名单包括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前段时间红爆全球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发明所得者——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大象跳舞”背后的“蚂蚁雄兵”
除了开放、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外,华熙生物的内生创新能力也比较突出,透明质酸(玻尿酸)的两次世界级产业革命(微生物发酵法提取透明质酸、酶切法规模化制备寡聚透明质酸)就得益于此。一般而言,企业要打造内生创新能力,一方面是机制,一方面是人才。
机制方面,华熙生物创立了多级别、多功能研发创新平台机构。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以个人命名的研发工作室——自己决定研发方向、研发策略和布排资源——这种自主氛围让团队的能动性和灵活度非常大。
相对于某些大厂需求来了排期要1到2周的情况,在这里可以快速立项,真正做到敏捷响应行业趋势。不过,鼓励良性竞争的“赛马机制”在华熙生物内部也同时存在,这种平衡保证了研发能效处于较高水平。
再谈人才。华熙生物近年来不断招兵买马,吸纳了一大批研发人员,为公司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工艺放大、产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全流程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证。生物科技领域的研发,特别是华熙生物的业务比较多元,通常对人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高。目前华熙生物的在研人员中,博士和研究生占比接近一半,且大多有生物学、生命科学背景,专业知识储备丰富。据财报显示,华熙生物研发团队已接近500人,这个规模已与融资热门领域自动驾驶公司的体量相当,也超过了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在华研发的规模。
从未来思考不疾不徐
回归到最开始的数字,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官方对外沟通中,2021年被定义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关键年,也是旗下多个核心子品牌的发力年。前台业务的奔跑,战略性的品牌建设投入必不可少,研发也必须做到强力支撑。在可以预见的短期未来,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仍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幸运的是,华熙生物在走多元化发展战略,生物活性物、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四大战略业务齐头并进,不仅相互协同与借力,合力取得的业绩也在共同反哺研发前期大量的投入。前三季度高达30.12亿元的营收也让华熙生物有了进一步“慢慢做事“的底气和耐心。
作为一家科创板公司,外界对华熙生物的想象力从不匮乏。昨天Q3季报发布后,多家研报机构对华熙生物给予了“买入”评级。投资人士这种一致看好的心态,大概率与该公司研发能力带来的长期竞争力预期有关。
生物科技,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