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风采 | |
三一重能:专注风电领域力争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世界品牌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精彩回放
出席嘉宾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福贵先生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李强先生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房猛先生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工业与先进制造组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朱烨辛先生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工业与先进制造组总监、保荐代表人孙鹏飞先生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工业与先进制造组高级副总裁包项先生
经营篇
问:公司的主营业务及产品是什么?
周福贵: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光伏电站运营管理。
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具体包括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智能化运维,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新能源电站业务,具体包括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
问:请介绍公司的产业链布局情况。
周福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整机设计,对产业链布局的原则为:非共用零部件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如叶片、电机,GE和维斯塔斯也是这个模式;铸锻件为公司自主设计并主推轻量化和新材料应用,借助供应商的生产规模外协加工;齿轮箱生产主要靠规模优势,现在公司的模式是和生产商联合设计、共用平台,并在适配主机定制化上进行优化。上述原则主要是为了行业价值配置最优,与产业链互惠互利,并不需要自己做所有原材料。
问:请介绍公司对外技术合作情况。
李强:公司与全球著名风电机组设计公司Aerodyn及全球领先的风电叶片设计公司Windnovation进行技术合作。
问:公司的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强: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与自主创新,形成了数字化顶层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整机系统、核心部件、风电场设计、风电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体系,拥有先进的数字化研发能力,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创新研发生态系统,融合智能控制、智能传感、预测控制、数字化等前沿技术,在仿真设计、叶片设计、电气设计、数字孪生、智能诊断方面实现了全面的能力提升。
公司具备2.XMW到6.XMW全系列机组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风机产品具备“高、大、长、轻、智”五大特点——即高塔筒、大功率、长叶片、轻量化、智能控制,具有高配置、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的优势。公司成功研发的5.XMW机组产品,在国内风电机组设计上首次采用变压器上置方案,是目前国内变压器上置的陆上最大功率风机,将成为“三北”风电平价利器,拓宽了风电投资的边界。2019年以来,公司在国内率先使用新一代超高模玻纤织物,掌握超高模玻纤的结构设计核心技术,优化结构铺层,显著降低叶片重量,率先大批量应用于主力机型叶片,保持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国内率先使用拉挤材料设计叶片,掌握主梁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系列化设计,保持轻量化优势。
公司建立并完善研发体系,形成了北京研究院、长沙研究院、欧洲研究院的三地联合布局,实现国际化研发团队异地协同平台化开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总人数达57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6.52%;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专利494项,其中发明专利150项,共取得软件著作权123项。公司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另承担省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7项,于2020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注重通过合作研发对核心技术发展提供助力。公司与一些欧洲公司在整机、叶片等方向进行合作开发,同时联合主要部件供应商参与研发设计,实现内外部研发资源有机整合。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4180.00万元、46172.52万元、54189.1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57%、4.96%、5.33%,整体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公司在整机大型化、零部件轻量化、核心零部件升级、风电场数字化运营等方面持续研发攻关,为未来风电平价市场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问:公司的营收是多少?
房猛: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8123.50万元、931063.76万元和1017470.75万元.
问: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如何?
房猛:2019年至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7.42%、30.16%和28.82%,综合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比同行业水平要高。
发展篇
问:公司未来主要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周福贵:公司未来5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如下:市场地位“数一数二”,计划在未来3年内,进入风电制造商的第一梯队,5年内,实现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占有率达到“数一数二”;夯实央企订单规模,持续加大对“五大六小两建”等央企客户的合作力度,确保成熟央企客户的市占率水平,有效提升其他央企客户等市场份额,确保央企订单占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探索新型行业生态,基于双碳目标,并结合三一品牌及周边生态,探索建设与传统能源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新型行业生态,实现新的订单增长点;加大产业协同力度,充分利用生产制造基地扩充优势,加大与所在地政府和优势客户的合作力度,实现互利共赢。
问: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公司制定了哪些规划?
周福贵:公司主要制定了以下几方面规划:研发能力规划;营销能力规划;供应链规划;数字化能力规划;资本运作规划。
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周福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方面:产业链上下一体化优势;核心技术与研发体系优势;整机与零部件协同设计优势;生产成本优势;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能力优势;数字化优势。
问:公司未来是否考虑进军海上风电?目前有哪些方面的储备?
李强:公司目前在进行海上风电技术储备,尤其是8.XMW至10.XMW的技术储备研发。本次募投项目之一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项目即包括海上6MW至7MW机型开发、海上8MW至10MW机型开发等内容。产品适用性上,公司计划首先推出低度电成本的低风速产品,将目前平价条件下不具备开发价值的低风速海域变为可开发区域,并抢占这部分市场,从而避免后入者在同等条件下经验和业绩方面的劣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稳步开发主流风速区域8.XMW至10.XMW产品,并适时启动15MW至20MW产品研发,形成储备。产品研发策略上,采用海陆两用的研发策略,即海陆产品均出自同一平台,绝大部分零部件共用,通过规模优势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同时根据零部件的质量分布特征,择优用于海上产品,可使机组可靠性提高一个数量级又不增加额外成本。另外,在轻量化设计上的优势能够让公司产品在吊装重量上具备明显竞争优势,从而有效管控运输及吊装成本。
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积极进行研发布局。在海上风电平价化时代,公司希望可以做出比目前市场上产品更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尽快推出海上机型。
问:公司如何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李强:公司主要零部件多为铜制品、钢制品。2021年初以来,铜材、钢材等相关原材料价格呈现显著上涨态势,公司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主要策略包括:构建主、副、备供应链队伍,通过竞争实现降价;跟踪大宗原材料走势,在2021年初价格大幅上涨前夕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合同锁定价格;部分支付定金,锁定全年大部分低价订单,对冲未来可能出现的涨价风险。整体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可控。
行业篇
问:公司所属行业是什么?
孙鹏飞:公司所属行业分类情况如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新能源领域”之“大型风电”;《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C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6 新能源产业”之“6.2 风能产业”。
问:请介绍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周福贵: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推风电行业高速发展;政策驱动竞价配置与平价上网;度电成本降低为平价上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政策驱动全国“弃风限电”情况明显改善;风电单机容量大型化趋势;风电数字化发展趋势;市场集中度提高趋势;后市场服务增长具备确定性。
问:公司所属行业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周福贵:行业面临的机遇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风电技术持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效益持续凸显;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将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
问:与同业相比,公司有哪些优势?
周福贵: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整机产品设计上有明显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拥有最优的叶片、主机、控制一体化协同设计,叶片是风机载荷和出力的源泉,控制是风机的灵魂,公司叶片气动外形和结构最优匹配、主机结构轻量化设计、最优载荷控制策略三位一体的协同设计,可以保证风机产品在同等出力的情况下拥有低一个等级的整机重量和外形尺寸,从而提升成本竞争力;公司拥有业内最优秀的平台化设计,公司目前每个产品平台都有比竞争对手更好的功率等级和风轮直径范围覆盖率,同平台产品零部件共用率高,通过规模效应拉低了零部件成本。另外,平台拓展性相较竞争对手更灵活,拓展机型推出速度业内领先,能够帮助公司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问:大型化趋势下公司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周福贵:公司的研发进度目前整体领先于行业,公司在2020年抢装潮前就已经完成了平价机型的研发,比同行业公司早1至1.5年。在进入平价阶段后,公司率先驱动产业链革新,如叶片设计和新材料应用、大型铸件的联合研发等。综合比较来看,公司的优势包括:效率高;研发创新的驱动力强;市场化能力比较强。
问:公司的竞争地位如何?
周福贵: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风机销售业务对应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42.0万KW、25.4万KW、70.4万KW、303.3万KW、321.0万KW,市场份额分别为2.1%、1.2%、2.6%、5.6%、5.7%,排名分别为第11位、第14位、第10位、第8位、第8位。一方面,公司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在本轮抢装潮中获得较多订单。预计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
发行篇
问:请介绍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周福贵: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梁稳根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6087.49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6.74%,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问: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要求?
孙鹏飞:公司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符合科创板行业领域要求,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及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所属行业分类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科创板的行业定位要求;符合科创属性要求,公司的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定位要求,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一。综上,公司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符合科创板定位。
问: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是哪项?
孙鹏飞:公司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三)项的规定,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1017470.75万元,2019年至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为454960.95万元。结合公司良好的经营情况、稳健的财务指标并参照可比公司的二级市场估值,三一重能的预计市值不低于20亿元。公司满足其所选择的上市标准。
问:公司本次拟发行多少股?
孙鹏飞:公司本次拟发行股数为18828.571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6%,本次发行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
问: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用途有哪些?
孙鹏飞: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以下项目: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项目;新建大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线项目;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风机后市场工艺技术研发项目;三一张家口风电产业园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