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资本市场对药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研发出具备竞争优势的药物,还得“卖得好”、做好商业化,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10月18日,三生国健发布2023年三季报:实现总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38.54%,营业总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后,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暴增13826.23%。
进入2023年以来,港股交易低迷、许多Biotech面临融资低谷,而老牌药企三生国健却实现了年内涨幅高达67%,成为科创板市场的“靓仔”。
三生国健2023年以来股价走势图来源:东方财富终端
正是在多款核心产品的带动下,三生国健实现了业绩提振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更有意思的是,在创新药企恨不得布局广泛疾病领域、打造丰富管线的背景下,三生国健反而做了“减法”:选择剥离肿瘤管线,专注于市场空间同样巨大的自身免疫赛道。
如此独特的战略选择,能让三生国健重新焕发“第二春”的生机吗?
一、拉动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
三生国健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第一批抗体类创新药企业,也是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
有意思的是,两者的市值相近。截至10月13日收盘,三生国健的总市值为131.07亿元,三生制药的港股市值为163.9亿。
作为一家老牌药企,三生国健早在2005年就获批上市了中国首个全人源抗体——益赛普。这也是中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填补了国内企业在全人源治疗性抗体类药物的空白。
之后益赛普共获批了3个适应症,包括风湿关节炎(2005年)、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2007年),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着三生国健的业绩增长。
从往年业绩看,三生国健的总营收从2008年的1.5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1.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93%,同期归母净利润从6243.5万元增长至3.7亿元,CAGR达到19.48%。
凭借强大的销售体系(国内最早对抗体药物采用专业学术推广)和市场先发优势,益赛普自上市后在国内的TNF-α抑制剂市场份额一直占据领先地位,2018年达到约52.3%。
2019年、2020年,三生国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产品健尼哌、赛普汀获批上市,至此形成了拉动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
其中,赛普汀是具有创新设计的HER2单抗,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实体瘤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健尼哌是国产独家CD25单抗,用于预防肾移植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可与常规免疫抑制方案联用,能显著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
在2019年实现成立以来的最高营收后,三生国健出现了业绩“失速”情况: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1805.85万元、4929.74万元,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诊疗量,以及益赛普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和区域性集采影响,而且2022年益赛普在国内TNF-α抑制剂的市场份额也大幅下降至27%。
不过,在这段“小插曲”后,三生国健的其他核心业务开始发力:2022年,益赛普、赛普汀、健尼哌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31亿元、1.59亿元和0.26亿元,同比增长为-34%、138%和45%,布局的CDMO业务也成为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营收1亿元,同比增长160%。
从单季度业绩看,自2022Q3开始的连续四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和环比的高速增长,不仅使得三生国健迎来了业绩拐点,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二、战略转型:剥离肿瘤管线,专注自免赛道
现阶段,“三驾马车”和CDMO业务仍是支撑三生国健业绩增长的关键。
一则,相较于获批了6个适应症的同类产品类克(强生),仅获批3个适应症的益赛普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而且2023年3月获批了国产首个预充式水针剂型,患者可在家或社区医疗单位注射,有利于扩大患者覆盖;二则,抗肿瘤产品赛普汀仍有进一步放量的空间,CDMO业务后续仍能增厚业绩,积累现金流。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三生国健账上总现金为19.1亿元,资产负债率仅有7.17%,成为支撑公司后续产品研发的保障。另外,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其他创新药企都在做“加法”时(布局多种疾病领域、堆砌丰富管线),三生国健反而做了“减法”,进行了战略转型。
2023年4月26日,三生国健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聚焦核心优势资产,优化公司产品管线,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临床开发风险,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将公司抗肿瘤项目 602、609、705、眼科601A项目及丹生医药707项目独家授予给沈阳三生;将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304R)项目所产生的所有化合物及其成为药物后的其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沈阳三生,技术转让费为9930万元。
三生国健的研发管线资料来源:2023年半年报
事实上,三生国健专注于自免赛道的战略转型,也不无道理。
一方面,这几年国内并不缺乏因不断做“加法”或“贪多求快、四处押宝”而导致现金流枯竭的Biotech,那些专注差异化管线或某一集中领域的Biotech反而更受跨国药企巨头的青睐。
另一方面,如今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融资环境早已不同以往,港股市场更是交易低迷,因而通过“开源节流”穿越资本寒冬自然成为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自身免疫赛道一直是仅次于肿瘤的大市场,不仅市场增速快,而且全球畅销药品TOP10榜单中经常出现自免药物的身影。
三、5款在研自免产品,研发进度位居前列
在剥离肿瘤管线后,三生国健的重心就落在了自身免疫赛道上。
据财报显示,三生国健布局了5款在研自免产品(608、610、611、613和621),涉及IL-17A、IL-5、IL-4R、IL-1β和IL-33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重要靶点。
具体来看,SSGJ-608是其自主研发设计、筛选的人源化抗IL-17A单抗,目前已完成银屑病临床III期研究入组,预计将于2023年四季度读出数据,2024年提交上市申请,研发进度在国内处于前三,国内企业尚无此类药物上市(智翔金泰、恒瑞医药已提交NDA),市场潜力较大。
竞品方面,目前全球已有诺华、礼来、协和发酵麒麟和UCB等四家药企有产品获批,其中前三款已在国内上市。不过,IL-17靶点市场空间非常大,2022年诺华和礼来的两款产品全球销售额合计高达超72亿美元。
在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开展的II期临床研究12周研究结果提示:608各剂量组在PASI 75、PASI 90、PASI 100、PASI 75+sPGA 0/1,以及PASI 90+sPGA 0/1各项指标均显著优效于安慰剂组;同时与同靶点相比,各项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司库奇尤单抗临床上披露的疗效数据。
SSGJ-610是进度最快的国产IL-5单抗,哮喘临床II期已于2023年7月完成入组,预计将于2023年底或2024年年初读出数据,有望在第一梯队上市。
竞品方面,全球已有三款IL-5靶点药物获批上市,其中2022年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的两款产品销售额合计超过30亿美元,目前国内仅有GSK的产品获批上市,竞争格局良好。
SSGJ-611是抗IL-4Rα单抗,具有全新的氨基酸序列,针对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目前正在启动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进度仅次于康诺亚/石药集团的CM310,但布局的国产药企众多,竞争压力较大。
竞品方面,目前全球仅有赛诺菲/再生元的IL-4Rα单抗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获批上市,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到82.93亿欧元,在国内上市后样本医院销售额也达到3.73亿元。
SSGJ-613属于全新的抗IL-1β抗体,全球尚无同类药物上市,此前已完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II期临床,预计年内启动III期,在国产同类产品中进度第二,仅次于诺华和金赛药业。
SSGJ-621是全新的抗IL-33单抗,国内尚无此类药物上市,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适应症,目前已完成NMPA IND递交并获得受理。
四、结语
总体来看,全力押注某一领域的国产药企并不多见。三生国健之所以选择押注自身免疫赛道,既与其成长的历史背景和积累的相关销售推广经验有关,也是看中自免赛道展现出与肿瘤领域一样巨大的市场潜力。
另外,许多在研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良好,研发进度处于国内前列,而且疗效和安全性也较为显著,如果后续能顺利推进上市,或许能助力三生国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重新焕发“第二春”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