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号称“3D视觉第一股”的奥比中光-UW(688322.SH)正式挂牌交易,公司以45元/股的价格开盘,随后几分钟冲至了历史高位的48.9元。
然而2.3万名股东喜悦的时刻可能只维持了这不到10分钟的时间。
7月7日开盘的短暂冲高后,公司股价便一路低走,7日收盘价格为43.03元/股。
挂牌交易第二日的7月8日,公司股价直接大幅下跌15.8%,几乎收了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阴线。接下来的7月11日、12日、13日,公司股价继续分别下跌8.39%、0.63%、4.64%。
根据Wind数据显示,7月7日至13日的5个交易日时间,奥比中光累计跌幅达到了30.11%,期间离场资金总额达到了21.32亿元,最低价为31.2元,距离破发仅一线之隔了。
而大量资金的离场,或是出于对“3D视觉第一股”背靠“阿里系”却依旧三年亏损14.65亿元,产品应用领域拓展迟迟没有成果的担忧。
奥比中光行情走势图/Wind
01
大客户名单中
屡屡出现“阿里系”
大客户名单中屡屡出现“阿里系”的身影,奥比中光对其依赖程度较大。
奥比中光是一家布局3D视觉感知技术的企业,3D视觉感知技术的产业应用终端,主要应用于生物识别(刷脸支付、智能门锁门禁、身份识别等)、AIoT(3D空间扫描、服务型机器人、AR/VR设备等)、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电视等)、工业(工业扫描、工业机器人等)、以及汽车(车载激光雷达、车载视觉传感器等)等领域。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中3D视觉传感器贡献了70%-80%的营收比重,是最为核心的产品,消费机应用设备、工业级应用设备和其他的营收合共占比两成左右。
图/公司招股书
而在公司主要业务中,均出现了“阿里系”的身影。
其中公司最核心的3D视觉传感器业务中,蚂蚁集团2019-2021年分别以15.66%、5.24%、18.55%的收入比重,位列主要客户的第2、5、1位;期间阿里集团也在2020年以8.66%收入比重位列主要客户第2位。
图/公司招股书
而在消费级应用设备业务中,阿里集团则以22.71%、74.53%、6.46%位列主要客户第1、1、2位,2021年的第一大客户是贡献了80%收入的蚂蚁集团。要知道的是,蚂蚁集团是投资并间接持有了奥比中光部分股权的,构成了关联交易。
公司也确切表示,公司2019-2021年3D视觉感知产品应用于支付宝刷脸支付相关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到了77.13%、51.70%和53.13%,占到了生物识别业务领域线下支付细分场景的99.63%、92.30%和98.05%。
并且,公司还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及,并不能排除蚂蚁集团就相关器件进行自研或从第三方进行采购的可能性,而这会给公司产品在支付宝线下支付应用市场占有率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背靠着“阿里系”的奥比中光,近年来仍处于巨额亏损当中。
图/公司招股书
02
3年累计亏损超14亿
还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2019-2021年,奥比中光营收规模出现大幅波动。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于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2.59亿元和4.74亿元,公司表示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终端应用于线下支付的3D视觉传感器需求暂时性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因此2020年度较2019年度营收大幅下降了56.62%。
2021年,随着线下支付场景需求逐步恢复,以及服务机器人、智能门锁等细分场景渗透发展,公司营收有所回升,但依旧未能回到2019年水平。
从产销数据来看,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2019年产量高达187.97万台,但销量只有其71.06%的133.57万台,2020年、2021年产量则大幅降至32.56万台、71.82万台,之后两年处于消化之前库存的状态。而消费级应用设备的产销率则一直未能达到90%。
而根据存货数据来看,2019-2021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71亿元、1.9亿元及1.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6.79%、8.61%及8.00%,金额及占比较高。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512.32万元、2815万元和4254.41万元,占存货余额比重分别为8.11%、12.89%、22.09%,呈现大幅上升态势。
图/公司招股书
同时多数产品的价格下跌,使得公司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
从最核心的3D视觉传感器业务来看,公司2021年Astra、Astra E、Astra G、Astra X的价格分别为528.25、321.81、591.13、114.57元/台,分别较2020年下跌了65.65、110.62、99.59、4.5元。
使得公司2021年3D视觉传感器产品单价同比下滑了27.46%至357.04元,是近三年来的最低价。
图/公司招股书
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9.39%、57.57%和48.24%,在2021年营收规模回升的基础上,毛利率下滑近10个百分点。奥比中光毛利率水平也从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高位,一路跌至低于平均水平。
图/公司招股书
再加上公司还维持着高额的管理、研发费用,最终导致公司每年都有巨额亏损。
由于各期都要高额的股份支付费用,奥比中光2019-2021年管理费用分别为4.48亿元、5.1亿元和1.58亿元。加上研发费用分别为3.7亿元、2.86亿元和3.88亿元,使得公司净亏损分别达到了5.01亿元、6.28亿元和3.36亿元。
并且要知道的是,公司于2019-2021年还分别收到了1918.25万元、2515.26万元、4702.24万元政府补助,分别占各期营收比重为3.21%、9.71%及9.92%,所占比例并不低。
奥博中光还曾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21年年度报告,被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南山局,于2022年5月5日列入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2022年1-3月,公司在营收同比增长24.34%至8259.6万元基础上,归母净亏损和扣非规模净亏损再度同比扩大38.7%、25.97%至6090.94万元、6912.01万元。
未来,奥比中光还要继续面对应用领域拓展的艰难,和技术、规模的劣势。
03
未来市场竞争加剧
奥比只会更加艰难
3D视觉感知领域,高投入状态仍将延续。
由于行业早期需要全栈式重塑的属性,意味着3D视觉传感器研发产品和技术多且周期长,包括各类零部件在内的各类基础性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早期研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存在较高前期研发沉淀成本。
同时,不同场景对3D视觉感知产品的要求不同,需要行业企业对3D视觉感知技术进行全领域布局,这也进一步扩宽了产品研发内容,相应研发投入也会进一步扩大。
未来随着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以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内公司仍需要持续针对业务与技术进行创新,这将继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在多数领域里,奥比中光其实都已经滞后了。
公司是从结构光技术发展起步,然后逐步布局其他3D视觉感知技术,目前公司营业收入绝大部分还是以结构光技术产品为主,其他技术处于产品只是上市初期或还在研阶段。
其中基于iToF技术的3D视觉传感器在2020年末刚上市推出,dToF、Lidar技术于2019年布局,目前仍处于在研阶段,新技术平均研发周期一般要2-3年左右。
但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索尼、三星、华为,其基于iToF或dToF技术推出的产品已经得到应用,Lidar(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之一,国内外多家企业也已发布了产品。
并且这些巨头凭借其强大的产业链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快速向上游供应商发起需求,短周期内获得优先的深度定制响应,另一方面可以导入自主产品,快速在市场上形成推广使用。
奥比中光的iToF、dToF、Lidar等技术研发和上市明显滞后于主要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劣势。
目前,奥比中光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拓展就较为艰难。
其实国内安卓手机厂商OPPO、华为均在其量产的旗舰级机型上有搭载过前置3D结构光传感器,用于人脸解锁、支付和拍照优化等,但鉴于3D结构光方案需要在手机上打造“刘海屏”,与国内用户更为推崇手机的全面屏体验相背离,加上早期用于手机的前置3D结构光传感器成本较高,致使后续国内安卓手机厂商放弃继续在新型号手机上采用前置3D结构光的方案。
此背景下,奥比中光此前对OPPO等消费电子细分场景客户,提供了基于结构光技术产品,但该款手机已于2019年6月停产,之后双方也并没有新机型合作。公司2019-2021年公司对OPPO销售收入分别为4278.32万元、298.92万元和90.85万元,呈现大幅滑落。
同时,公司从2020年开始通过对魅族旗舰机17Pro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于2021年3月发布的新一代旗舰机18Pro,提供了基于iToF技术的后置3D视觉传感器。然而,2020年和2021年,公司对魅族科技销售收入也分别仅有29.53万元和924.41万元,规模较小。
综上而言,背靠“阿里系”依旧巨额亏损的奥比中光,未来形势只会愈发严峻,此刻会有大量市场资金离场,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