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生物5月22日发布文章称,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已经获得欧盟CE注册证,通过特异性荧光法测定猴痘病毒的基因片段,可准确鉴别猴痘病毒,助力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防控。
公司股价在5月23跳空高开涨停后,24日的走势稍显乏力,不知能否续写九安医疗的神话。
产品已销往多个国家
猴痘病毒首次出现在1970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其与天花病毒同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两者的感染症状也相似。天花病毒已经在人类社会销声匿迹40余年,而猴痘疫情的出现也激发了人们的恐惧。除新冠疫情以外,眼下最受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就是猴痘病毒感染情况。
截至5月22日,全球已有15个国家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世卫组织21日曾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称未来有可能在这15个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更多病例。猴痘病毒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
由于有较长的潜伏期,且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使得猴痘病毒患者初期容易忽视问题所在,直到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因此如何更早的筛查出猴痘病毒就成为关键所在。
之江生物5月22日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公司已有欧盟CE注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该试剂操作简便、可搭配之江生物AutraMic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全自动完成猴痘病毒的快速、全自动诊断。
之江生物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不仅是A股核酸检测公司中,最早公布获得欧盟CE注册的产品,也是第一批公布拥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企业。
在5月23日之江生物2021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已经不再对公司2021年业绩产生兴趣,大部分问题都围绕新冠检测产品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展开,公司也对此积极回应。
如之江生物表示,现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往销往尼日尼亚、阿曼、刚果、乌干达等国家和地区,近期已接到葡萄牙、西班牙、捷克、阿联酋等海外订单,以及国内部分海关、疾控的应急储备及科研订单。有投资者提问公司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是否会启动国内注册,公司表示会持续关注国际疫情进展,国内注册将根据疫情变化及临床需要及时启动注册工作。
同时,之江生物也表示,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产能为400万人份/天。现有猴痘病毒试剂盒产品的物料储备充足,如后续需求扩大,会根据订单情况迅速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客户需求。
除了猴痘检测产品外,投资者还普遍关注之江生物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青耕一号”。公司表示青耕一号未来可有效解决当前核酸检测的检测量大、医务人员工作疲劳、风险度高等临床痛点。除青耕一号外,之江生物还配备了红铠甲、蓝铠甲核酸检测车。
股价净利双双下滑
2020年,作为首批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注册证企业,之江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销售规模取得重大业绩突破,同时也带动公司分子诊断仪器、核酸提取试剂等其他相关系列产品的增量销售,使公司2020年度整体销售规模及业绩呈现大幅增长。
2020年之江生物营业收入为20.52亿元,同比增长692.72%;净利润9.32亿元,同比增长1722.86%。之江生物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分子诊断仪器及其他三类,得益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销量提升,使其成为之江生物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只是随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的大量上市,以及各地区对于核酸检测产品的集采不断推进,该类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以核酸检测产品为主营的之江生物股价也在波动中持续下跌。
作为2021年初上市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之江生物的股票表现出“上市即高位”的走势,在上市不久冲击91元/股后,便开始一路走低。至猴痘病毒概念火热前,之江生物的股价已经跌至30元/股,股价较高位跌幅已经超过60%。
与股价对应的是之江生物差强人意的业绩。2021年之江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0.19亿元,同比下降1.62%,净利润7.59亿元,同比下降18.61%。从毛利率可以看到,之江生物从2020年的74.6%跌至2021年的66.73%,
之江生物将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归于集采,因为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增多,因此公司开始积极推动核酸检测平台“青耕一号”,以及核酸检测车产品,试图拓宽公司的护城河。
之江生物也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了新冠药研发进展,表示公司开发了新冠肺炎全人源抗体药物和新冠病毒治疗性双特异抗体药物,并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已全部获得授权,目前处于研发中。
与2020年相比,之江生物2021年的业绩有所下滑,而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上升23.43%,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2.9%,毛利率51.58%,继续呈现下滑趋势。
即便如此,与此前公司每年亿元营收,数千万净利润相比,新冠疫情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红利,使公司实现了跨越式成长。目前,之江生物境内收入占比达到76.45%,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并未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