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寒武纪(68825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寒武纪:“AI芯片第一股”正在被抛弃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9-27  寒武纪内幕信息

来源 :财熵2022-09-27

  导读:顶着“AI芯片第一股”光环的寒武纪登陆资本市场,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但此后在不到两年时间最低跌至不到200亿,令人唏嘘。业务方面,寒武纪终端产品止步于IP授权,边端、云端产品还没有跑出来;而股东减持、CTO梁军离职,更让公司的未来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寒武纪的AI芯片故事还能怎么讲?

  寒武纪创始人、CEO陈天石图源网络

  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

  2020年7月,顶着“AI芯片第一股”光环的寒武纪(688256.SH)登陆资本市场,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风光无限。然而寒武纪“出道即巅峰”,上市不久后股价便开始跌跌不休,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市值最低跌至不到200亿,最高蒸发约千亿。

  雪上加霜的是,即便如今寒武纪的市值已跌至巅峰期的零头,但仍挡不住股东想要“逃离”的念头。9月9日晚,寒武纪公告,股东古生代创投、宁波瀚高及国投创业基金拟分别减持公司总股本的2.56%、0.79%及2%,合计减持不超5.35%股份。其中古生代创投和宁波瀚高属于清仓式减持。

  寒武纪在成立初期就拿到华为的订单,可谓一鸣惊人,并且在AI投资浪潮中受到资本的追捧。不过在华为采用自研技术后,寒武纪技术储备薄弱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IP授权业务再无大客户青睐。

  寒武纪的终端产品止步于IP授权,边端、云端产品还没有跑出来,公司对外宣称自己是“全球智能芯片先行者”,但其更像是云计算系统整合商。而CTO梁军的离职,也让公司的未来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寒武纪的AI芯片故事还能怎么讲?

  IP授权业务因华为起落

  2016年3月15日,谷歌(GOOGL.NASDAQ)的AlphaGo击败世界顶级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波澜。无巧不成书,AlphaGo击败李世石当天,寒武纪正式成立,这似乎是一个好兆头。

  2016年才成立的寒武纪并非“一穷二白”,相反,公司的创始人陈天石来自底蕴深厚的中科院计算所。后者是中国早期计算机事业重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除了寒武纪,联想(00992.HK)、中科曙光(603019.SH)、科大讯飞(002230.SZ)等明星科技公司,背后均有中科院计算所的身影。

  陈天石有个哥哥叫陈云霁,年仅19岁便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之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师从计算技术所总工程师、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陈云霁年仅24时便取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任架构师。

  陈天石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来同样进入中科院计算所进行硕博连读,20岁出头博士毕业,31岁研发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

  对于将公司命名为“寒武纪”,陈天石表示,寒武纪这个地质纪年,是生物多样性大爆发的时代,这项科研成果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人工智能也能像生命一样出现大爆发。

  寒武纪自成立以来的经营模式均为Fabless模式(无晶圆厂芯片设计企业),目前的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端产品线和IP授权及软件。寒武纪在创业之初的收入来源,主要是IP授权。

  IP授权,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将这些知识产权授权给芯片设计公司,后者再通过芯片设计工具和辅助性软件来完成芯片的研发、设计。截至目前,公司授权的产品包括寒武纪1A、1H、1M。

  寒武纪产品线图源2022年中报

  寒武纪成立当年,公司推出了寒武纪1A处理器,这是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并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寒武纪1A处理器支持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智能任务,一经推出便被华为看中。随后华为获得了寒武纪1A的IP授权,集成到华为海思的麒麟970芯片中,成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此款芯片的发布,也确立了华为顶级手机芯片厂商的地位。

  2017年10月,首款采用麒麟970的华为Mate 10正式发布,2018年上半年,Mate10全球发货量便突破1000万台;2017年11月,寒武纪推出了1H处理器,随后应用于华为麒麟980芯片,搭载该款芯片的华为Mate20不意外地大卖,寒武纪也因此名声大噪。

  华为手机的火爆销售,给创业之初的寒武纪带来不错的收入。2017、2018年,寒武纪销售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其中对华为的销售占总营收比例高达98.34%、97.63%,呈绝对贡献。不过,大客户过于集中,某种程度上并非好事。

  事实上,华为采用寒武纪AI处理器,只是权宜之计,只是在为自家AI处理器的研发争取时间。2018年10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系统阐述了华为的AI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Ascend系列IP和芯片。

  2019年6月,华为发布nova5,该机型搭载的麒麟810芯片,是基于华为自研达芬奇架构的手机AI芯片,并不是寒武纪。当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的销售收入为6365.8万元,较2018年大幅下滑44.28%,营收占比跌落至14.34%。

  华为的离去,让寒武纪不仅少了一个大客户,同时也意味着多了一个强力竞争对手。此后寒武纪的IP授权业务每况愈下,2020、2021年,这一业务的收入骤降至1171万元、687万元。这说明寒武纪的IP授权业务并不好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若华为早几年布局AI芯片,寒武纪在IP授权这一块,或许不会有大客户买单。

  其实,寒武纪一开始的规划并不是做IP授权,而是做最传统的芯片设计。至于为何走上IP授权这条路,陈天石在2021年3月公司成立五周年的内部信中写道:“如果立刻着手设计一颗自己的芯片,时间周期太长,稍有不慎,我们也许就泯然于众人。于是我们首先选择IP授权这条商业路径。”

  陈天石这句话隐约透露了两个“难言之隐”:一是寒武纪的技术实力并不是那么雄厚,要不然不会止步于IP授权;二是公司的资金储备也不够,在资金压力下,寒武纪急于变现。

  烦恼不止是IP授权

  从收入结构看,寒武纪的主要业务分为边缘产品、云端产品、智能计算集群系统、IP授权及软件等四部分。

  云端芯片、边缘芯片,是根据应用下游进行的划分。简单来说,云端芯片多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大规模计算集群;边缘芯片,多用于智能家居、智能驾驶、人脸识别等应用;智能集群系统,则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芯片应用场景图源寒武纪招股说明书

  2019 年,寒武纪开始发力智能计算机集群系统、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自IP授权业务被华为一脚踢开后,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一直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19-2021年,该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6.72%、70.96%、63.19%。

  可以发现,寒武纪对外宣称自己是“全球智能芯片先行者”,但其实更像云计算系统整合商。

  虽说IP授权业务已没落,但寒武纪并未摆脱对大客户的依赖。2019-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5.44%、82.11%和 88.60%,客户集中度很高,其中第一大客户的收入比例高达46.65%、57.86%、62.46%,均来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客户都是政府单位。

  2019-2021年寒武纪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金

  除了过度依赖大客户,寒武纪的TO G(政府)模式,算是稳定性较差的商业模式,毕竟此类订单做一单少一单,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何处。相关数据也可以佐证——2020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与上年均不同;2021年大部分收入也来自于新增客户。这意味着客户稳定性差,同时也会推升寒武纪的获客成本。

  针对大客户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寒武纪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将丰富产品矩阵以适应更多商业客户对智能计算的差异化需求,同时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各传统行业的战略机遇期,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以逐步降低客户集中度。

  在丰富产品矩阵方面,除了升级迭代云端产品线,2021年1月,公司成立子公司行歌科技,进军智能驾驶芯片,后引入了蔚来(09866.HK)、上汽(600104.SH)及宁德时代(300750.SZ)等战略投资人。

  不过,汽车智能芯片是块难啃的骨头,陈天石在2021年WAIC智能芯片论坛上曾坦言,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务,对于车载芯片的算力、云端训练、边缘端推理性能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行歌科技执行总裁王平在2021年10月就透露,公司将于2022年推出第一款基于7纳米先进制程、250TOPS算力的SoC智能芯片产品,2023年下半年会通过各种车规认证,实现整车SOP。

  自动驾驶芯片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在2020年底表示:“大家都看到了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场面,如果要进入‘决赛圈’,在2020年就必须已经达到芯片量产,否则就已经出局了。因为后面的开发节奏会非常紧密,到2023年‘比赛’就结束了。”

  目前已经到了2022年三季度的尾巴,暂未有寒武纪智能驾驶芯片上市的消息。

  而在原有的云端、边缘业务方面,寒武纪似乎也遇到了难题——2022年3月,CTO梁军因与公司存在分歧而离职。

  梁军是寒武纪的技术核心人员,主要负责研发体系搭建及产品研发管理。他于2000-2003年就职于华为北京研究所,任工程师;2003 -2017年,就职于华为基础业务部、海思半导体,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技术专家;2017年加入寒武纪。

  梁军的离开,令寒武纪的未来多了一些扑朔迷离。而梁军的离职公告发布次日,寒武纪股价大跌18.38%,足见他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寒武纪股价图

  何时才能盈利?

  寒武纪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2021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1.72亿元、-3.77亿元、-6.59亿元、-11.11亿元,亏损不断加大,即便是近些年来营收保持着增长态势。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寒武纪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设计的复杂计算芯片需要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所致。数据显示,寒武纪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增长快速,研发金额甚至每年都高于营业收入。

  2017-2021年寒武纪营收及研发投入

  事实上,寒武纪持续高研发投入,也是迫于无奈:一方面,公司所在的芯片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持续高研发投入无可厚非;另一方面,也和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关。

  寒武纪的边缘端产品——思元220芯片及加速卡于2019年11月发布。2021年,公司边端产品线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超700%,增长快的一个因素是2020年基数较低。

  不过毕竟还是发展初期,面临着不稳定状态,2022年上半年边端产品营收3400万,同比下降60%。在竞争压力下,毛利率则由2020年底的49%,下降至2022年中报的30%。

  寒武纪的云端产品自2018年推出,目前已经迭代到第四代——思元370芯片及加速卡。虽然云端产品推出较早,但销售作为竞争力的体现,2021年该业务的营收仅8000万,且毛利率较2020年大幅下降17.76个百分点。

  目前公司的边端、云端似乎都还没有跑出来,其实也可以理解,在这些领域有英伟达(NVDA.NASDAQ)、英特尔(INTC.NASDAQ)等巨头占领,寒武纪作为一家成立短短几年的公司,想要挑战它们,难度无疑巨大。这要求寒武纪需要更努力、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在商业模式方面,寒武纪的产品多为不同客户定制开发、泛用性差,这种模式需要公司针对不同客户进行重复付出大量研发成本,难以实现降本增效。

  由于行业竞争及商业模式的因素,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寒武纪仍需大笔资金投入研发,公司何时才能盈利,似乎成了一个迷。

  2021年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为29亿元,这个数字对于缺乏“造血”功能、且仍需大笔投资的寒武纪来说,可谓捉襟见肘——2021年,寒武纪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73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5亿元。

  家底不厚的寒武纪终于撑不住了,9月9日,公司抛出了一份定增计划,拟募资不超过26.5亿元用于增强公司先进工艺设计能力,提升技术先进性等。

  

  寒武纪定向增发投资项目及金额

  “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难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诞生新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天石如是说。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基于技术、人才、资金储备,还是商业模式、商业化落地,围绕在寒武纪身上都有太多的未知。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