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寒武纪(68825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寒武纪首席技术官离职,国产高科技发展困境:要市场还是要技术?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3-20  寒武纪内幕信息

来源 :新浪财经2022-03-20

  寒武纪,一家科创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主攻人工智能、国产芯片,被誉为国内“人工智能第一股”。寒武纪曾与华为合作,而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大大加快了其上市速度。

  近期,寒武纪迎来了一场人事动荡,并非裁员,而是高管的离职。公司首席技术官梁军宣布去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消息一出,寒武纪股价应声大跌18%,单日市值蒸发60亿。

  

  梁军在寒武纪有着双重身份,首先他是首席技术官,负责公司的技术开发;其次他是华为的前高管,参与过麒麟芯片的研发,寒武纪能攀上华为的“高枝”,离不开梁军的私人关系。

  无论对内对外,CTO梁军在寒武纪内都有着特殊地位,为何寒武纪会放走这样一位“大佬级”人物?寒武纪官方坦诚双方分歧主要聚焦于公司未来究竟是要市场还是技术?

  获得华为认可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相当年轻的公司,成立之初定下了AI芯片的发展方向。彼时,美国尚未对芯片下手,华为的麒麟芯片处于快速增长期,对芯片底层技术有很大的需求。

  在CTO梁军的牵线下,初生的寒武纪抱上了华为的大腿,公司首款1A处理器被华为集成在了麒麟970中。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就能得到华为的认可,使得寒武纪的名气迅速传开,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华为对寒武纪有多重要?2017年,寒武纪的营收有98%来自华为,2018年,这一数字为97%。

  好景不长,2019年,华为便放弃了寒武纪。停止合作的原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华为对寒武纪的网络处理器不满意,要换供应商;第二种是说,华为准备自己做网络处理器,双方从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

  

  但华为毕竟给寒武纪带来了名气,尤其在2020年美国禁止半导体工厂给麒麟芯片代工后,国产芯片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成为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

  寒武纪乘上了时代快车,迅速登陆科创板,市值一度逼近1200亿,号称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020年,寒武纪上市后,股价曾站上了288元的高位,一个月后破发,之后股价再也没有突破发行价,跌跌不休,近期仅剩下60多元。

  有股民认为,除了华为外,寒武纪所谓的高科技,乏善可陈,没有拿得出手的竞争力。

  寒武纪内部同样着急,希望能在某个高科技领域形成突破,构建技术壁垒,获得市场竞争力。为此,寒武纪在上市之初,定下了云端芯片、边端芯片、终端芯片,三大突破方向。

  可作为一家刚刚成立4年的小公司,一下子要向三个高端领域突破,显然包袱过重,有自媒体委婉地批评寒武纪:“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搞不好一个做不成。

  

  寒武纪是一家初创公司,技术积累浅,有时弄个“一招鲜”可以搞定华为,但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如英伟达、微软、英特尔、三星等,纷纷布局AI芯片时,寒武纪的优势荡然无存,没有一款可以立足于市场的拳头产品。

  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寒武纪选择了多元化路线,看究竟能在哪个方向上取得突破?市场需求什么,寒武纪就做什么。

  2021年,新能源汽车大火,寒武纪又宣布加入车载芯片业务,四线同时出击,却拿不出拳头产品。

  诚然,寒武纪踏踏实实搞了研发,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16亿,同比增长50%,而上半年的营收1亿出头,寒武纪用高于营收的三倍搞研发,想做高科技公司的野心昭然若揭。

  

  无奈,研发投入与收入不成比,回报遥遥无期。

  资本市场听得进故事,亚马逊在盈利之前亏了十几年,老板贝索斯每年都能在财报上找出亮点,说服投资人继续保持信心,但乱拳出击的寒武纪似乎找不到着力点,业务中难有支撑股价的亮点。

  技术或市场,是个问题

  面对股价持续性疲软,寒武纪必须做出改变,在市场和技术中做选择。在客户有限,短期营收难以快速增长,砍掉过高的研发费用,是让公司财报迅速好转的不二法门。

  CTO梁军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颇似当年乔布斯在苹果坚持技术路线,与董事会意见不合,被逐出公司的故事。

  只不过,中国人做事讲究好聚好散,梁军觉得既然自己的技术路线,长期战略,得不到认同,索性辞职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寒武纪在市场和技术中,选择了市场。这也无可厚非,市场经济,活下去才有资格讲研发,谈高科技,公司要倒闭了,犹如一个快饿死的人,还谈什么理想,填饱肚子再说。

  寒武纪的两位创始人陈氏兄弟,出身中科院,拥有很强的技术背景,想必他们在做出要市场的选择时,内心也经历了一番挣扎。

  寒武纪提醒我们,高科技不是砸钱就能做的,寒武纪投入了高于营收3倍的钱给研发,在底层技术方面或许有积累,但反应到产品层面,就陷入了难以推向市场,无法变成营收的怪圈。这样的高科技,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是沉没的成本。

  如何在市场与技术间找到平衡?犹如苹果公司一样,推出的每一代iPhone都是行业标杆,引领手机技术发展的同时,苹果公司每年赚得上千亿的利润。

  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20年,我们才能诞生一批以高技术做壁垒的公司,它们会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双赢。

  

  2005年左右,国内媒体经常讨论一个问题:madeinChina遍布世界,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性品牌?十几年过后,我们有了华为、小米、联想等一批世界性品牌。如今我们又提出:为什么中国没有高科技公司?

  其实,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都是产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原先我们做山寨就能赚钱,后来山寨利润愈薄,我们就做品牌。

  现在品牌利润也吃尽了,需要有技术了,我们就去做技术,慢慢积累,一步步来,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