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寒武纪(68825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高管离职、亏损扩大、市值蒸发,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内外交困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3-17  寒武纪内幕信息

来源 :ZAKER2022-03-17

  相形之下,寒武纪在整体规模、资金储备、研发实力、客户关系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同这些体量更大、发展更成熟的竞争对手同日而语。但寒武纪和他们的产品重合度非常高,市场角逐自然不可避免。

  

  图/官网

  上市公司高管的离职不仅会干扰公司经营步伐,牵动二级市场股价的脉搏跳动,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引来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关注。

  3 月 14 日晚间,寒武纪披露了关于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公告,其中称,任公司 CTO 的核心技术骨干梁军因与公司存在分歧,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已于近日为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离职后,梁军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受此消息影响,公告发出次日,寒武纪股价收跌 18.38%,市值蒸发超 36 亿。即使国内股市在 16 日出现复苏的迹象,也没有"捂暖""寒武纪这家公司。截至当日收盘,寒武纪股价为 65.01 元每股,总市值仅 260.57 亿亿元。

  要知道,作为国内 AI 芯片领域第一股,寒武纪在一年多以前登陆科创板时曾备受瞩目无限风光,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 300%,市值突破千亿。

  为此,上交所也对寒武纪下发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关于寒武纪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事项的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高管出走,股价一路走低】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曾分析指出,"重要高管的离职将对公司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形成影响。此外,不排除一些公司高管的离职与公司基本面不佳甚至恶化有关,毕竟有些公司内部是有考核机制的。"这样的研判,用在当前的寒武纪身上再贴切不过。

  尽管寒武纪表示,梁军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会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双方也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公司知识产权完整性不会受影响,但也坦承其离职会对寒武纪的研发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股价的重挫佐证了梁军之于寒武纪的重要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 AI 芯片领域商业化拓展尚不明朗的当下,核心技术骨干的出走,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寒武纪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2017 年加入寒武纪的梁军,是公司四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也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入职寒武纪之前,梁军曾在华为任职近 14 年,是海思的技术专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

  在职期间,梁军不仅帮助寒武纪推出了首颗 7nm AI 芯片思元 290,还在公司与华为的合作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与华为亲密的"盟友"关系,让寒武纪因此在业内名声鹊起,并于公司成立的第五年—— 2020 年 7 月完成敲钟。

  同"AI 四小龙"(商汤、云从、依图、旷视)坎坷的 IPO 历程相比,寒武纪如同开挂般,坐着火箭一飞冲天。但高处不胜寒,下坠随之而来。上市的寒武纪在短暂的高歌猛进后,股价持续震荡下跌,市值蒸发超 800 亿。

  资本市场对寒武纪明显信心不足。最新的 2021 年中报显示,寒武纪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普遍减持,且有些减持力度很大,持股比例一度超 6%的光大证券更是直接从名单中消失。2022 年以来,股价一路下滑的寒武纪,又迎来数次持股股东的大比例减持。

  值得一提的是,梁军离职后已获授尚未归属的 8 万股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并作废失效,他本人的损失高达四五百万元。

  【"分手"华为,发展后劲不足】

  曾经众星捧月般的寒武纪,为何会沦落至此,遭到资本的无情抛弃?

  究其根本,还是公司的业绩表现过于不尽人意。业务路线选择上举棋不定,商业模式摇摆模糊,始终无法向外界交出盈利时间表,将投资者原本的想象空间磨蚀殆尽。

  芯片并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有投入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特点。在研发出能够在市场上规模化的产品之前,基本上属于烧钱的阶段,亏损就成了主基调。

  2017 年至 2020 年间,寒武纪归母净亏损分别为 3.81 亿元、0.41 亿元、11.79 亿元、4.35 亿元。即过去四年,寒武纪的亏损总额已经超过了 20 亿元。寒武纪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 2021 年归母净亏损达 7.65 亿元至 9.35 亿元,同比扩大 76.06%至 115.19%。这预示着寒武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很难看到盈利的曙光。

  连年亏损的同时,寒武纪在产品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 2020 年寒武纪和华为海思合作结束后,其 IP 授权业务出现了 41.23%的巨大下滑,短时间内难寻同等量级的客户,导致此业务其后营收长期低迷。

  严重失衡的投入产出,长期差劲的业绩表现,使得主要机构纷纷下调了对寒武纪全年业绩的预期,国金证券更是直接给出了公司估值偏高,市场过于乐观的评价。

  为了改善公司收入状况,寒武纪不得不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公司 2021 年财报,寒武纪积极拓展了智能计算集群业务、边缘产品线和云端产品线,2019 和 2020 年最大的两笔收入来自政府项目,甚至还通过"云边端车"入局进军智能驾驶领域,但却依然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虽然 2021 年公司营收增长 57%至 7.2 亿元,但其亏损的扩大速度也在持续加快。

  然而,不再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这也做,那也做"的业务探索,对于寒武纪这样的 AI 芯片前沿科技公司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同时,多线作战,也并不利于团队规模不大、资金储备匮乏的寒武纪。

  【对手林立,发展前景堪忧】

  与华为合作的前两年,寒武纪的主要营收基本来源于此。随着华为开始着手推动自研芯片的发展,便一脚踢开寒武纪结束了合作,曾经的盟友变成对手。

  而与寒武纪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放眼国际,还有英伟达、AMD、高通、英特尔这些强势的巨头,其产品在中国有相当的竞争力;而更大的威胁来自国内的龙头企业,BAT 以及字节跳动、小米等科技企业,也纷纷在自己业务布局上加入芯片研发。

  相形之下,寒武纪在整体规模、资金储备、研发实力、客户关系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同这些体量更大、发展更成熟的竞争对手同日而语。但寒武纪和他们的产品重合度非常高,市场角逐自然不可避免。

  目前来看,作为寒武纪主营业务的边缘智能芯片也销售受阻,其自主研发的思元 290 芯片在与华为海思、英伟达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正如宋清辉所言,高管的离职与公司基本面不佳甚至恶化有关。在竞争性极强的科技行业,对于核心技术人员的争夺是激烈的。寒武纪未能留住人才的背后,是寒武纪难以摆脱的商业困境。

  在眼下的经济大环境下,宽容的市场环境已不复存在,投资者也逐渐对寒武纪失去耐心。AI 芯片赛道是否符合长坡厚雪的投资逻辑,寒武纪自身能否实现华丽转身,还有待时间揭晓。然而就当前而言,寒武纪正处于冰冷而漫长的寒武纪。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