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前沿生物(688221.SH)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根据预告,前沿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244万元,同比增长62.20%。但同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1.73亿元,扣非净利润约亏损1.87亿元,亏损额同比分别增长了40%和27%。
前沿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17308.44万元,其中投入研发费用约11192.72万元,同比增长38.08%,主要系公司加大对艾可宁上市后研究以及在研项目的研发投入。
事实上,自上市以来,前沿生物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几乎与营业收入相当。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期营收约1191万元,销售费用却高达1264万元。
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前沿生物主营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以及检测咨询服务。2020年10月,前沿生物按照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在上交所顺利挂牌上市。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对“最近一年营业收入”、“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等指标均不作要求。
但同时,该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并且“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进一步要求“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前沿生物就是凭借抗HIV创新药艾可宁最终实现科创板上市的。
自上市以来,前沿生物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4662万元、4050万元、8474万元;而相对应的销售费用则分别为3707万元、6018万元、5437万元。三年营收共计约1.72亿元、销售费用合计约1.52亿元,也就是说,销售费用几乎和营收大体相当。
前沿生物在接受中国网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用于持续推进艾可宁在目标地区的渠道建设、学术推广和市场教育工作。但是,对于销售费用长期高企的原因,公司则未给予明确说明。
根据此前发布的公告,艾可宁目前已获批在柬埔寨、阿塞拜疆、厄瓜多尔、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上市,但至今未能实现销售。
前沿生物对此解释称,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对抗HIV药物的销售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艾可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推广也形成了较大阻力。
新冠药研发“窟窿”大
为了解决公司经营高度依赖唯一大单品——艾可宁的问题,前沿生物也在积极布局其他药物研发工作。这其中投入最大的就是新冠药物研发。
抗新冠病毒药物FB2001就是由前沿生物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抗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
早在2020年1月29日,前沿生物就与上药所抗病毒新药FB2001项目(DC系列候选药物)签署《技术开发合同》,同年5月签署补充协议。2022年9月,前沿生物通过简易程序向定增募集资金1.96亿元用于相关项目开发。
根据前沿生物披露的数据,FB2001的两种剂型预计需要研发投入6亿元,实际累计投入1.74亿元,2022年已累计投入1.2亿元,占当期研发费用超过四成。
然而,时至今日,FB2001仍未获批上市。
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前沿生物已完成注射用 FB2001在中国、美国I期临床试验;公司正在积极加速推进注射用FB2001拟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II/III期临床试验和雾化吸入用FB2001拟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II/III期临床试验。
截至年报披露日(2023年3月30日),试验尚在受试者入组阶段。
对于FB2001未来的前景,前沿生物表示,国内获批的三款治疗新冠的药物,适用人群为轻型、普通型患者,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住院及中重症患者群体的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这类患者群体预期对高效、广谱、安全性好的抗新冠病毒药物有持续性刚性需求。
但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与研发之初相比,新冠药物的市场环境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前沿生物如何才能收回1.2亿元的研发投入呢?
截至7月28日收盘,前沿生物总市值大约41.32亿元,勉强高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中“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