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睿昂基因实控人等4名高管因涉嫌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就在上个月,公司大股东刚披露了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2%的公司股份。
来源:摄图网
涉嫌非法经营,实控人等4名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
2024年7月23日,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睿昂基因;证券代码:688217.SH)表示,公司分别收到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熊慧家属,实控人、董事兼副总经理熊钧家属,副总经理何俊彦家属,以及副总经理薛愉玮家属的通知,目前熊慧、熊钧及薛愉玮因涉嫌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何俊彦涉嫌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7月22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推举高尚先先生代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职责的议案》,同意由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高尚先代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职责。
公开信息显示,熊钧系熊慧的弟弟,高尚先与熊慧为夫妻关系。
熊慧曾成功开发国内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基于一代测序平台的HBV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截至2024年一季度,熊慧持有睿昂基因1017.64万股股票,持股比例达18.22%。
何俊彦自2019年9月起在公司负责武汉思泰得、北京思泰得及上海思泰得筹建、日常管理及实验室项目推广销售工作,从2023年4月起任公司副总经理。这三家公司均为睿昂基因控股子公司,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服务。
薛愉玮则是于2023年6月起任睿昂基因副总经理。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睿昂基因2021年5月17日在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睿昂基因表现优异,当日收盘106.42元/股,涨幅达477.74%,市值超59亿元。6月2日,睿昂基因盘中最高涨至133.07元(前复权,下同),系上市后最高记录。
但是,在7月22日公告发出后,7月23日公司股价跌停、下跌19.98%,收盘价14.98元/股。按照当前市值8.37亿元计算,其市值较上市首日收盘蒸发了近85%。
大股东上月宣布减持计划,与这家上市公司关系密切
浙江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浙江大健康)持有公司股份619.995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10%。上述股份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并于2022年5月17日起上市流通。
就在此次风波的一个多月前,2024年6月5日,公司宣布了持股5%以上股东浙江大健康的减持计划。
公司表示,因股东自身资金需求,股东浙江大健康拟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111.71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本次减持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及大宗交易减持的,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进行。
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显示,迪安诊断(300244.SZ)为睿昂基因2018年的第五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金额为670.18万元。而浙江大健康是迪安诊断实控人陈海斌曾实际控制的企业,彼时是睿昂基因的第二大股东。
2023年报还显示,睿昂基因董事程良英曾任迪安诊断财务部经理,并自2023年3月起任职迪安诊断高级审计师,睿昂基因原董事徐敏历任迪安诊断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董事。
上市后净利润快速下滑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上市前的2017年至2020年,睿昂基因的营收分别为1.72亿元、2.24亿元、2.55亿元、2.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7万元、1457万元、3594万元、3871万元,整体处于增长态势。
而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亿元、4.24亿元、2.5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33.26万元、4047.36万元、793.07万元。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连续下滑。
作为一家IVD企业,睿昂基因主要聚集肿瘤领域,拥有自主品牌检测仪器、检测试剂及第三方实验室,主要为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和传染病(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等)患者提供基因及抗原的精准检测。在疫情期间,睿昂基因也承担了新冠检测业务。
2022年,睿昂基因营收4.24亿元,同比增长45.83%,但归母净利润只有4047.36万元,同比下降14.49%。
当年,血液病分子诊断试剂盒产品实现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15.68%。同期,睿昂基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398.58万元。
2023年,睿昂基因核心及常规检测业务收入均有所提升,其中白血病分子检测试剂盒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1.88%,但是非核心检测业务营业收入仅有567.17万元,同比大跌97.31%,导致睿昂基因整体业绩进一步下滑。
2023年,睿昂基因实现营收2.58亿元,同比下降39.14%,归母净利润793.07万元,暴跌80.41%。
2024年第一季度,睿昂基因实现营收6418.82万元,同比增长12.84%,归母净利润53.32万元,同比下降58.70%。
睿昂基因称,2024年一季度较去年职工薪酬上升、在建工程转固及信息化建设推进无形资产增加导致折旧摊销费用大幅上升,导致归母净利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