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格灵深瞳发布公告,其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红杉资本在5月18日至5月31日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格灵深瞳230.15万股股份,超过总股本的1%。红杉资本的持股比例已由总股本的比例由解禁前的10.49%降至8.24%。
红杉资本超计划减持的格灵深瞳,也被市场称为“AI扭亏第一股”。据格灵深瞳2月26日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格灵深瞳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0.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261.4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07.14万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加1.01亿元、9018.0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在2023年一季度,格灵深瞳净亏损收窄,仅亏损82万元。
除红杉资本外,业绩正在好转的格灵深瞳在限售期过后,已接连遭遇澳林春天、真格基金、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红杉资本等5家股东的减持,每家股东均计划减持公司2%的股份,减持比例合计占总股本的一成。据公告称,上述股东减持的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或自身经营发展需求。
据悉,格灵深瞳于2022年3月17日正式挂牌交易,在12个月的限售期满后,格灵深瞳已于今年3月17日正式将8026.12万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占格灵深瞳股本总数的43.3889%。这份解禁名单中有14位股东,均是格灵深瞳的IPO前的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等知名机构。
作为格灵深瞳最大机构股东,红杉资本于今年3月28日披露减持计划,红杉资本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目前,红杉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比例已过半,格灵深瞳公告称,红杉此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而最早披露减持计划的是策源创投、真格基金、澳林春天。据格灵深瞳3月22日公告,该三家股东已经在解禁当日和披露减持公告的期间,已经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了部分减持操作。截至该公告披露日,上述三位股东分别持有格灵深瞳7.12%、 5.70%、5.01%股份,并各自计划在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
来源:格灵深瞳公告
策源创投在5月19日时就已经减持了总股本1%的股份,持股比例降至6.12%。策源创投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849808股股份,减持总金额为7262.24万元,合计套现金额也已超过9000万元。
真格基金的减持计划在5月20日也已过半,其期限两家基金合计的持股比例从11694057股变动至924885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由6.3218%减少至4.9999%,不再是格灵深瞳合计持股5%以上的股东。
澳林春天在解禁当天就减持了1065000股股份,即总股本的0.58%,其持股比例早已降至5%一下。截至最新披露日期5月5日,澳林春天的减持进展也已过半,持股比例已降至3.25%。据计算,澳林春天已累计套现金额超1.1亿元。
具有一致行动关系的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在4月20日也披露减持计划,减持前,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合计持有格灵深瞳5.55%的股份。公告称,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因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
上述五大股东合计的计划减持股份占格灵深瞳当前全部解禁股份的近四分之一。目前,上述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解禁前已经减少约7.28%,其中,真格基金、澳林春天持股比例已低于5%,且上述减持计划均还在进行中。
近半年来,AI板块在二级市场持续活跃,即便当前开始回调,许多AI企业股价较去年底也已有不同幅度地上涨。作为AI企业,格灵深瞳股价自今年年初至6月2日收盘,股价区间涨幅超六成,对于此时股东减持套现资金存在优势,但格灵深瞳股价虽然较去年大幅上涨,但仍处在39.49元/股的发行价之下。
来源:雪球
虽然被称为“AI扭亏第一股”,不过格灵深瞳2022年扭亏的质量引起了市场质疑。格灵深瞳于2022年完成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达16.7亿元,而格灵深瞳将超一半的募集资金暂时用于了银行理财,截至2022年底,格灵深瞳资金管理取得的利息收益为3323.61万元,超过格灵深瞳2022年的净利润。
在业务方面,格灵深瞳通过AI赋能行业,但过度依赖金融业以及大客户农业银行。2022年,格灵深瞳来自农业银行的合同履行金额为3.02亿元,而同期格灵深瞳全部营收3.54亿元,并且该比例较往年大幅上涨。在新应用场景方面,格灵深瞳于今年才开始落地智慧校园体育相关产品“深瞳阿瞳目”。
在核心技术方面,格灵深瞳曾因核心技术涉嫌专利侵权被起诉,且有报道称相关专利侵权纠纷案被两度延期开庭审理。2022年6月24日,格灵深瞳与威海元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一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但该案件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裁定驳回,原因系威海元程将同一案件重复上诉。据悉,此前于2022年5月26日的案号为“(2022)京73民初986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起诉已被法院受理。
“AI扭亏第一股”的出现,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AI企业,但对于扭亏质量,格灵深瞳备受争议。在AI持续的热度和业务好转时,格灵深瞳的五大机构股东却选择减持,此举是否会影响市场投资者对格灵深瞳的信心,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