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格灵深瞳(68820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打响AI视觉盈利第一枪,格灵深瞳率先实现扭亏为盈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1-31  格灵深瞳内幕信息

来源 :数据猿2023-01-31

  

  刚刚过去的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光时刻:元宇宙落地遍地开花、AIGC频频炫技惊艳众人、年末横空出世的Chat GPT更是引发人机之争大讨论,人工智能一次次被推至聚光灯下。

  聚光灯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频现亮点;聚光灯后,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进入深水区。虽然从已经上市或正在申请上市的AI企业披露的财报看,AI公司们大多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但却也始终面临盈利能力堪忧的质疑。

  增长易,盈利难,是人工智能行业的普遍共识。

  近日,知名AI上市公司格灵深瞳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将扭亏为盈,打响了AI计算机视觉公司盈利的第一枪。

  据1月30日上交所官网发布的格灵深瞳2022年度业绩预盈公告显示,格灵深瞳2022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675.77万元至4,013.6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517.53万元至10,855.42万元。

  图/格灵深瞳2022年度业绩预盈公告自去年3月科创板上市后,这已经不是格灵深瞳第一次交出漂亮的答卷。

  据格灵深瞳去年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2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33%,亏损同比收窄77.93%;同年10月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8%,亏损同比收窄81.02%。

  这一连串持续增长的数字,帮助格灵深瞳突破重围,从一众巨额亏损的AI企业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完成从流血待哺到造血自养的蜕变,成功跨越盈利红线。

  而反观整个行业,这么多年来,AI公司最被诟病的就是滚雪球似的巨额亏损。绝大部分的AI公司都将亏损原因归咎于高额的研发费用和对多个应用领域的战略投入。不过,格灵深瞳的发展故事告诉我们,在保持高研发投入和新兴应用领域战略投入的前提下,AI公司依旧可以实现盈利。

  高研发投入不影响盈利

  对技术立身的AI公司来说,研发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已经披露财报的AI公司,都维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而这也成了这些公司解释巨额亏损最好的借口,即早期高昂的研发成本是为了夯实自身的技术底蕴,建立领先的技术门槛。但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技术壁垒建立起来以后,完成商业落地能力和产品价值的变现才能将技术转化为有效的企业竞争力。换句话说,市场对于高研发带来巨额亏损的借口并不买账,AI公司何时盈利,如何盈利,才是一众AI公司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问题。

  据招股书和财报显示,格灵深瞳在过去几年也保持了高额的研发投入。2022年Q3季报显示,格灵深瞳前三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5.98%,在行业内属较高水平。招股说明书里披露的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积研发投入约3.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77.23%,且逐年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据2022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格灵深瞳研发人员同比增长48.37%,接近员工总数的60%。

  格灵深瞳的高研发投入并不妨碍它扭亏为盈。由此可见,高研发投入并不是AI企业迟迟难以盈利的罪魁祸首。

  多赛道布局不影响盈利

  人工智能行业在走过早期草莽的刺刀见红阶段后,开始逐步迈入深水区。AI企业们开始在多个新兴领域进行布局,除了传统的安防、金融、零售外,AI企业们也在工业检测、医疗、汽车、物流等领域里圈地耕耘。

  新的领域布局就意味着新的投入,部分AI企业将连年亏损甩锅给了正在布局的新兴赛道。投资未来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投入过大又看不到盈利希望的话,AI企业们就得好好掂量掂量投入产出比了。当然了,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适度对未来进行投资是可取的,比如参考格灵深瞳。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AI+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格灵深瞳目前在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轨交运维、体育健康、元宇宙这六大领域均有布局,且在大多数领域都实现了商业落地。

  图/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AI+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布局多个赛道,丝毫没有阻挡格灵深瞳盈利的步伐。由此可见,押对赛道的同时,掌握好资源投入的节奏,公司照样可以实现盈利。

  AI企业盈利的秘钥

  聊了这么多,所以人工智能公司实现盈利的秘钥究竟是什么?

  格灵深瞳创始人、CEO赵勇曾经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怎么10秒看懂一家AI公司是不是“真赚钱”?赵勇的回答是:第一,看它的亏损;第二,看它的现金流;第三,看研发人员的人均创收;第四,看收入来源是否多样化。

  我们来看看格灵深瞳是如何践行这个回答的,这也许可以给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们一些启发。

  据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2019-2021年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0%。同时,自2019年以来,格灵深瞳的亏损额在持续减少,并且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了经营性盈利(不含股份支付)。2022三季报显示,格灵深瞳2022年前三个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达到了1334.52万元。招股书显示,2021年,格灵深瞳的人均创收实现了90.33万元,处于行业高位水平。至于收入来源,格灵深瞳在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轨交运维四大领域均实现了商业落地,产生了营收。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结果,并不是格灵深瞳实现盈利的本质原因。若要深究,估计得等2022年的年报出来后,才能一窥究竟。

  AI企业盈利的诘问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AI企业都讲了同一个故事,用躬身入局缴纳行业的认知税,用高研发投入换取技术壁垒,用业绩亏损抢滩市场占位,以期在未来能以量变引发质变实现盈利。但是,技术真的有壁垒吗?市场占位能持续吗?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烧钱模式在AI赛道能奏效吗?一切都要打个问号。

  当然了,科创板既然允许亏损企业上市,说明亏损本身是可以被市场接受的,但是资本市场长期还是得看到盈利。亏损额过大,营收增长放缓,再加上持续的高研发投入,让一众AI公司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这样就比较致命,一旦市场信心丧失,想再拉起来,需要投入的各方面势能就很高了。

  格灵深瞳率先实现盈利,注定将给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自此,人工智能泡沫散去,盈利时代已经到来。亏损换增长的故事大概率讲不下去了,如何尽早实现扭亏为盈将成为摆在各大AI公司面前新的命题。接下来,是否盈利将成为检验AI公司商业化落地能力的黄金标准。

  一句话,流血不如造血香,盈利才是硬道理。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