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药控股-U(688197.SH)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其中,营业收入仅707.96元。数据一出,引起市场热议,有网友调侃,“第一次感到自己如此富裕,收入比一家上市公司还要多”。
首药控股于今年3月23日正式登陆科创板。IPO期间,银柿财经记者曾就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和关联方突击入股的问题提出质疑。
而今上市仅一月有余,公司股价相比每股发行价39.90元已跌去逾一半,截至今日(4月29日)发稿时,首药控股报19.05元/股。
公开资料显示,首药控股是一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涵盖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Ⅱ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
2019年~2021年,公司分别录得营业收入1154.76万元、701.91万元和1303.25万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598.57万元、3.30亿元和1.45亿元。
2022年一季度,首药控股营业收入707.96元,同比下降99.98%,净亏损5066.23万元,同比下降46.06%。
首药控股的营业收入主要为创新药研发所形成的合作开发收入。公司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公司产品也尚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4月29日,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提问,“公司具体什么时候能产生盈利?产品今年可能上市?有自己生产车间了?”
对此首药控股回应称,“公司开发的创新药进展最快的处于III期临床,预计今年完成试验,明年申报上市。公司已经在北京经开区建设近5万平米的产业化基地,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公司在招股书中列示的计划募资金额为20亿元,拟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和补充流动资金,不足部分将以自筹资金方式解决资金缺口。
其中创新药研发项目主要投向公司目前在研的多款核心创新药品,包括SY-707、SY-1530、SY-3505、SY-4798、SY-5007、SY-4835以及KRAS G12C抑制剂的临床前后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实体瘤以及结直肠癌等适应症。该项目计划投入8亿元。
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将在北京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集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后勤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司全新总部基地。建筑面积预计4.83万平方米,主体部分包括生产厂房、质控实验室、中试楼、仓库、辅助楼等。该项目计划投入7亿元,剩余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首发上市,首药控股实际募得资金14.83亿元,扣除相应的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3.74亿元。
4月15日,首药控股发布《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的公告》称,由于本次实际募集资金小于招股书预计募集资金金额,故对募投项目拟投入金额进行调整。
图源:《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的公告》
公告还表示,“本次对募投项目的拟投入募集资金进行调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符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同日,首药控股还发布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公告》,拟将1.17亿元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募投项目中的自筹资金。具体情况如下:
图源:《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公告》
同时,在同日发布的另一份《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中,首药控股表示将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进行和保证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销售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及其他投资产品等),且该等现金管理产品不得用于质押,不得用于以证券投资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公告显示,公司拟使用额度不超过8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