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康希诺(68818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摘U又摘B,康希诺年亏9亿后,豪掷1.4亿做LP,图啥?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4-25  康希诺内幕信息

来源 :新浪财经2023-04-25

  新冠疫情给“康希诺们”得以施展拳脚的机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随着疫情接近尾声,关停或者开发新的管线也好,做LP也好,它们都亟需扭转方向,撸起袖子寻找新的机会和风口,“危”中有“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新的可能。

  新冠概念红利逐渐褪去,眼下,靠新冠疫苗“一疫成名”的企业们几乎都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近日,疫苗巨头康希诺发布公告,透露一则消息——公司及子公司投资元希海河(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其中康希诺以自有资金出资1.4亿元。此外,该基金的投资领域也做了明确的规定,重点关注疫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游产业链和创新技术平台的天使轮之后的投资标的。

  

  这意味着,康希诺做起了LP。

  随着新冠疫情基本接近尾声,国内外对疫苗的需求迅速减少,且新冠疫苗市场逐步饱和。2022年,疫苗行业晴雨交替,“康希诺们”的业绩都经历了“大变脸”。不久前,康希诺发布了2022年财报,其中康希诺去年营收10.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9亿元,引起外界关注。

  这组数字虽不漂亮但也意料之中。作为疫情期间凭借疫苗冲出的“黑马”康希诺,成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的明星标的。若没有新冠,之前研究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的康希诺或许不会那么快声名鹊起。可以说,突如其来的新冠“黑天鹅”让其迅速长大。

  此前,康希诺生产子公司决定暂停产线生产的一纸公告,将康希诺再次推上风口浪尖。靠新冠疫苗崛起的疫苗公司们,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值得企业本身、投资者与产业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下场做LP,或许是康希诺给出的其中一种答案。

  其实医疗上市公司做LP并非个例,科兴中维、九安医疗、热景生物等一众手握大量现金流的新冠概念股,早已开始出现在一众VC/PE身后,扎堆做起了LP。透过康希诺,或许可以一窥背后的逻辑。

  

  年亏损超9亿,销售费用大涨

  多家新冠疫苗企业的2022年度财报发布,业绩较前两年的“大变脸”让一二级市场都表示出对新冠疫苗市场前景的担忧。

  康希诺3月27日披露了2022年业绩。展开来看,期内实现营收10.35亿元,同比下降75.94%;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9.09亿元,上年净利润为19.14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10.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57.49%。

  

  于康希诺而言,开发新冠疫苗算是天时地利人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合作率先启动新冠疫苗的研发,2021年3月,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上市,这也是中国上市的第四款新冠疫苗。这一年,公司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商品名)还获得境外多个国家紧急使用授权/附条件上市,使公司当年利润大幅增长。具体来看,2021年,康希诺向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家供应新冠疫苗,其境外收入高达30.5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1.1%。相比之下,2022年这一数字收缩至2.18亿元,同比减少92.86%。

  自2021年起,国内外药企都在竞相研发“吸入式新冠疫苗”,康希诺也不例外。2022年9月,康希诺的全球首个“吸入用新冠疫苗”在中国紧急获批上市投入使用。不过,由于难以对注射式疫苗形成全面替代,吸入用新冠疫苗对公司业绩贡献有限,也未能对股价形成有效支撑。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康希诺累计亏损约7.6亿元。仅2022年就超9亿元的亏损,意味着仅过去一年间,康希诺的亏损额就超过此前几年的亏损之和。对于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康希诺生物给出了两方面缘由——报告期内,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同时,因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使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以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导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

  康希诺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具体来看,去年该公司销售费用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51.95%,康希诺表示,主要是由于销售人员增加,同时为持续推广疫苗产品增加营销推广所致。

  销售费用增加的同时,研发投入却出现了下滑。2022年,康希诺研发投入7.9亿元,同比下降12.7%。截止去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52人,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19.73%。此外,去年康希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7.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29.8万元减少9%。

  截至目前,随着康希诺、智飞、沃森等多家疫苗企业的2022年报陆陆续续“交卷”,从各家的答卷来看,2022年对于疫苗行业来说,可谓是“晴雨交替”之年。

  新冠红利褪去,股价涨幅依然18A最高

  2009年,康希诺诞生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健康、希望与承诺是康希诺的寓意,宇学峰、朱涛、邱东旭、毛慧华四位创始人此前都恰巧在加拿大工作生活,所以公司的英文名字CanSino既是康希诺的音译,也代表了中国(Sino)和加拿大(Canada)元素的结合。

  康希诺开始崭露头角,要追溯到2014年,公司参与到埃博拉疫苗的合作研发之中。研究团队在泰州中国医药城进行了埃博拉疫苗的中国人群Ⅰ期临床试验后,2015年3月24日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柳叶刀》,让业界开始注意到这家公司。

  在埃博拉疫苗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康希诺日后受到资本关注埋下了伏笔。

  2017年4月,康希诺完成了4.5亿元的融资,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疫苗行业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同年10月,康希诺生物参与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获批。2019年3月,康希诺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次年,康希诺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国内疫苗行业首只“A+H”股的上市公司。一时风头无两。

  乘着新冠概念红利,康希诺于2019年3月28日港股上市后,股价一度飙涨至449.06港元/股,较港股上市首日开盘的29.56港元/股翻了15倍,市值也一度突破千亿大关。

  但随着新冠概念逐渐褪去,康希诺的股价也在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开始一路向下,截至2023年4月11日收盘,康希诺收盘价为43港元/股,虽然较最高点时已跌去90%,但如今的股价和其登陆港交所时的开盘价相比仍有82.51%的涨幅,依然是是股价涨幅最高的港股18A药企。

  根据沙利文报告,2021年中国疫苗市场货值规模(不包含新冠疫苗)约为926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将增加至约338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15.5%,是同一预测期内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的2倍以上。

  但新冠疫苗还有未来吗?此前,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E药经理人表示,一方面,新冠疫情给疫苗行业带来红利,虽然现在遇冷,但其他常规疫苗受新冠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消退。重要的是,新冠疫苗快速研发并投向市场,也让其他国产疫苗开始紧张起来,有助于它们提高更新换代的频率。

  另一方面,全球对抗新冠疫情的研发竞赛让疫苗赛道更“内卷”。从新冠疫苗毒株的更新速度来看,技术先进程度、研发管线、生产效率、适用人群,以及使用场景、商业化战略等因素都会影响疫苗产品的成败。接下来,疫苗赛道的竞争会是一场“耐力赛”。对于”康希诺们“来说,这种体验可能不止一次。

  借着新冠疫苗赚的“盆满钵满”,康希诺的产品线中,并非只有新冠疫苗。资料显示,康希诺已经建立起了五大技术平台,在研管线涵盖预防新冠肺炎、百白破、肺炎、结核病、带状疱疹等等10余种适应证的18种创新疫苗产品。产品管线中,除两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还有三款产品商业化进度较快,分别是针对脑膜炎球菌的两款疫苗MCV4曼海欣、MCV2美奈喜,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Ad5-EBOV获得了新药证书及生产文号。

  可以说,新冠疫苗给康希诺的研发与商业化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路,对康希诺来说至关重要。

  压力也不仅体现在康希诺的业绩中,对于更多从三年疫情中冲出来的疫苗企业而言,主营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单薄等问题都要抓紧时间寻找新的突破口。疫情总会过去,新的风口也会来。

  豪掷1.4亿,康希诺做LP找出路?

  康希诺打响做LP的“这一枪”,其中的逻辑也值得考究。

  先来看看这只基金的具体情况。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博迈(天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迈创投”)与天津千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天津千汐”)及其他合伙人签署《元希海河(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限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私募基金,管理人为苏州金沙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沙江联合资本)。

  这无不昭示着,康希诺做起了LP。

  从公告来看,康希诺的目标明确,重点投资疫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游产业链和创新技术平台的天使轮之后的投资标的。其中该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上限人民币5亿元,公司出资1.4亿元人民币,出资比例约28%。

  

  如何出资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对此,康希诺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投资的基金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且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做LP为正陷入市值“泥泞”中的康希诺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康希诺目的很明确——通过借鉴合作方的投资经验及资源优势,把握相关领域投资机会,促使公司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达到良性互补,逐渐积累在生物医药行业经验和投资能力,获取良好的投资收益,同时为主营业务发展赋能,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优化公司的产业布局。

  梳理发现,康希诺并非个例,做LP对于手中有钱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医疗上市公司来说,成为更好的选择,诸如药明康德(维权)、泰格医药、九安医疗、恒瑞医药、英科医疗、伟思医疗、贝达药业、华康医疗、鱼跃医疗等等。它们出资成立或者投资的VC绝大部分属于医疗范畴,目标清晰明了——在获取财务回报的同时,通过投资在早期发现可以合作的企业,延长产业链。

  他们为何敢做LP?在公司创立初期,VC/PE陪伴企业家们一路前行,不断加持助力,最终他们得偿所愿站上IPO敲钟的舞台。期间,企业家们也见识到了创投的力量,如今成功的企业家们又反过来为VC/PE机构出钱出力。

  把钱交给专业的VC,企业家们一方面可以通过VC/PE发现早期项目反哺医疗产业。同时,他们一直深扎产业一线,对技术判断嗅觉更敏锐,“技术证伪”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对于当下的创新药资本寒冬来说,上市公司们也为创新药资本寒冬下的“募资难”带来一丝暖意。

  对于“康希诺们”来说,新冠疫情给它们得以施展拳脚的机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但随着疫情接近尾声,它们需要迅速扭转方向,撸起袖子寻找新的机会和风口,同时脚踏实地推进手上的管线。

  【如塔勒布的《反脆弱》里所讲,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不仅不会受到伤害,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甚至收获好处。丘吉尔也说过,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经历行业周期转换,没有几个能做常胜将军,唯有创新且把资源投入到自己优势的领域,才能抓住先机。站在经济周期的“低谷”中,“康希诺们”要向上看向前看。】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