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康希诺A股和H股联袂上涨。截至收盘,A股康希诺(688185)以20%涨停,近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达96%,几近翻倍;H股康希诺生物(HK6185)大涨超63%,近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90%,翻了接近两倍。
康希诺是一家研发、生产与销售创新型疫苗的企业,近两年其开发的吸入用新冠疫苗广受关注。随着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开始推广接种新冠疫苗“第四针”加强针,康希诺的股票遭到追捧。
现在市场关注的是,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四针,那么康希诺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产能是否跟得上?对此,康希诺在互动平台和公告中一一进行了回应。
多地启动加强针计划
据康希诺此前发布的公告,公司研发的吸入用新冠疫苗通过全球创新的雾化吸入给药方式,能够激发粘膜免疫,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提供额外保护,该疫苗为WHO技术咨询小组呼吁的能够引起粘膜免疫的新一代创新疫苗。
去年3月份,康希诺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获得临床试验批件,适应症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COVID-19)。今年9月初,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其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
但是,9月份康希诺的股价并没有明显异动。康希诺股价一改颓势、并且在接下来几个交易日接连上涨的启动时间,是在10月26日。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10月25日,康希诺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上海启动康希诺生物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雾优?加强免疫预约登记,10月26日起启动加强免疫。注射对象是已全程接种灭活疫苗以及肌注式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这一则消息,直接引爆了康希诺二级市场的股价。
11月1日,在康希诺A股和H股已经连续上涨几天后,康希诺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在继上海开启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也已开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其中,无锡、淮安和扬州率先开放康希诺生物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雾优?的预约和接种工作。11月2日,康希诺A股直接“20cm”涨停、H股暴涨超60%。
根据康希诺官方微信,吸入用新冠疫苗是国内目前唯一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第三代创新技术路线新冠疫苗,其与公司的“一针苗”所使用的疫苗配方完全相同,是在不改变疫苗成分的基础上,创新给药方式,将疫苗雾化成微小液滴(振动筛孔技术由Aerogen提供),通过“口腔吸入呼吸道”的方式接种。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加强针的部署中、康希诺股价也随之暴涨,投资者当下最关心的是,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放开接种,康希诺的产能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此,康希诺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的吸入用新冠疫苗已在国内多个省市逐步开始使用,基于目前的加强针市场需求,公司能够及时、充足供应;公司对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大规模使用进行了提前布局以保障及时供应,包括雾化设备和耗材。
能否扭亏?
股价接连上涨已经表明,市场认为加强针的推广使用能为康希诺扭转业绩颓势。
实际上,康希诺近两年的业绩确实受到新冠疫苗接种行情的影响,前三季度业绩下滑明显还一度登上热搜榜。
今年以来,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2021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海内外多国均出现新冠疫苗因超过保质期而不得不报废的现象,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宣布不再接受新冠疫苗的捐赠。
同时,随着更多新冠疫苗产品的紧急使用和上市(包括针对流行株及变异株的新一代疫苗及多价疫苗),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持久力及定价等都是行业核心竞争要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正因为如此,康希诺在三季报中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5.26亿元。受此影响,康希诺前三季度业绩下滑明显,亏损4.87亿元,同比亏损幅度加大。
同时,康希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逾92%,公司也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系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及产品价格调整所致”。康希诺股价也随之绵绵阴跌,今年前9个月累计跌幅接近60%。
正因为股价毫无起色,康希诺在年初启动了回购计划。康希诺公告称,截至10月31日,已累计回购公司A股股份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最高成交价为269.07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58元/股,成交总金额为1.14亿元。
该回购还没结束。据康希诺此前的公告,此次计划回购的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445.98元/股,回购截止日期是2023年1月份。也就是说,在接下来两个月里,康希诺可能会继续回购不低于3600万元。
随着加强针的推广,康希诺的业绩可能会因此受提振。但能否使康希诺今年的业绩扭亏,这还是个未知数。康希诺在公告中表示,即使该产品被纳入紧急使用,其未来的市场销售仍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并同时受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变化、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率等多种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