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迎来新一轮高层调整。
1月12日盘后,君实生物发布高管人员任职变动公告:李宁获选为副董事长,并担任全资子公司拓普艾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空出的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一职将由邹建军接任。调整后,李宁负责公司海外业务,邹建军负责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这意味着,邹建军将接任李宁正式执掌君实生物。
此前,邹建军曾在恒瑞医药任职副总经理、首席医学官。2022年4月,在经历一次大幅降薪后,邹建军离开任职七年的恒瑞医药加盟君实生物,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
接手时,君实生物正因新冠药身价飙升,给邹建军开出的薪酬是432万元,远高于同期恒瑞医药所有高管薪资,此外还有300万股的股权激励。
不过眼下,君实生物的日子并不好过。目前仅两款单品能贡献业绩,PD-1单抗的出海短暂振奋了市场,其他管线后继乏力。1月10日,君实生物抗TIGIT单抗JS006还遭遇合作方“退货”,成为2024开年以来首单被退回的国产创新药。
一大堆事情,正等着新任CEO和团队处理。
功成身退
对李宁这次卸任,圈内多数的评价都是“功成身退”。
李宁于2018年加入君实生物,担任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此前曾就职于美国FDA,长期担任审评员、审评主管,分部主任等职。加入君实生物前,李宁曾担任赛诺菲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区药政与医学政策主管,有临床研究与海外药品审评相关经验。
这一履历恰好是君实生物当时所期待的。君实生物创始人、董事长熊俊是做投资出身,需要有一个医药专业的高管搭班。
彼时,君实生物手握国产首个、全球第四款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紧追当时大火的O药、K药,风头正盛。君实生物希望借助PD-1这一前沿品种的海内外上市,完成IPO融资。
这种情况下,有国际化背景、海外审评经历的李宁走到台前,为君实生物增色不少。
结局不负众望。2018年底,君实生物在港交所敲钟,成为港股18A第一波吃螃蟹的人;2020年7月,又顺利在科创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到近50亿元。
在李宁的主导下,2018年底,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获批,凭借先发优势,到2020年就达到10亿元销售额,风光无两;2020年5月,君实生物又敏锐抓住了新冠疫情的风口,将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的海外权益授权给礼来,拿到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可达2.4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2021年2月,这款中和抗体成功在美国获批上市。
在注册端,君实生物每次都抢在前面,出尽了风头,让资本市场十分兴奋。
特瑞普利单抗2023年10月在FDA为中国生物药拔得头筹,赶在国内同行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之前,成为首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创新生物药。
可以说,在核心品种上市、出海上,李宁都给了君实生物很大助益。
受命于危难之际
接任者邹建军是临床医生出身,有跨国药企经历,曾在德国拜耳医药历任中国肿瘤研发部医学经理、治疗领域负责人、全球医学事务负责人。2015年加入恒瑞医药任副总经理、首席医学官,负责全球创新药的临床开发,具备十余年临床经验和肿瘤药物研发经验。
2019年,FDA批准拜耳的索拉非尼上市,仅9个月后,邹建军带领国内索拉非尼项目冲刺,获得了国内的肝癌适应症批准,在当时被称为“行业奇迹”。
此后,在邹建军履职恒瑞医药的6年间,恒瑞医药共有7款创新药、17个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包括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氟唑帕利、海曲泊帕乙醇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贡献不可谓不高。
如今接棒李宁执掌君实生物,邹建军的工作任务与此前会有很大不同。
因核心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君实生物亏损持续加剧。2023年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君实生物营收下滑近30%,归母净亏损10亿元。
在2022年4月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君实生物承认:公司在过去商业化工作中吸取了诸多经验和教训。
去年8月底,君实生物两位核心技术人员——执行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冯辉,董事会非执行董事武海相继离职。这意味着,君实生物初创时期的4位核心技术人员仅剩张卓兵、姚盛二人。接着到9月,君实生物又传出裁员消息,因管线调整,部分早期研发团队成员被裁。
如此种种,导致2023年君实生物股价持续走低。
目前,君实生物的自我造血能力仍旧欠佳,公司很大程度上倚靠着前期的融资。邹建军接手公司后,第一大考验恐怕不是她擅长的研发和注册,而是准入和商业化。
君实生物能否尽快扭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