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份是A股公司2023年报业绩预告的重要时刻,所谓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业绩好的公司,基本都会早早披露预告以向市场“要夸赞”,而那些业绩越差的,披露时间也就越往玩越靠后。
很多业绩不好的公司也是掐在最后时刻才无奈发布预告,所以就导致了1月31日这一天股市经常出现里“雷声不断”的盛况。
1月31日,科创板未盈利生物科技股亚虹医药-U(688.176.SH)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约3.71-4.43亿元区间,比上年度亏损扩大1.24-1.96亿元区间。如果以扣非归母净利润来算,2023年度的亏损将扩大到4.01-4.79亿元区间。
这个亏损幅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去年8月以来4家机构平均预测值的亏损3.3亿元的幅度。
或是市场提前预测到该公司的利润会不及预期,近段时间其股价也大幅下跌,整个1月份,公司的股价累计跌超33%,目前股价已跌至6.89元的历史低位。
更严峻的是,从该公司2022年1日首日上市大幅破发以来,公司的股价已经累计距离22.98元的发行价破发超过了70%。
这个幅度,即使是在科创板的生物医药板块中也不算多见。
科创板开市以来,未盈利生科企业累计已达约30家,其中在上市后实现营收利润明显增长,股价跟着明显上涨的企业不算少见。但亚虹医药上市2年却依然没有真正实现营收上的突破,反而业绩亏损有不断扩大趋势,以至于股价的表现也落到了板块中的垫底位置。
究其原因,除了这两年来宏观经济低迷、行业监管、中美关系转变带来的市场承压环境因素外,也必然与公司自身因素有重要关系。
据亚虹医药公司介绍,公司是一家全球化创新药公司,主要产品管线拥有 9个产品、12个在研项目;其中有4个进入Ⅲ期临床。但核心产品处于在研状态,其中主打的APL-1202(商品名:唯施可)是全球第一个(First-in-Class)在抗肿瘤领域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MetAP2抑制剂,也是国际上首个进入关键性/III 期临床试验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口服靶向治疗药物;APL-1702(商品名:希维她)是集药物和器械为一体的光动力治疗产品,其活性成分是HAL,主要用于治疗包括所有HPV病毒亚型感染所致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但在同时,由于在研产品进展慢,近几年公司的主营营收几乎没有。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574.88元、2.6万元和7.78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2021年-2022年,亚虹医药的营收仍为0。
2018年-2022年,亚虹医药分别亏损5993.6万元、1.72亿元、2.47亿元、2.35亿元、2.47亿元和1.85亿元,合计亏损约9.61亿元。
如果加上2023年的预计亏损的3.71-4.43亿元,近5年的合计烧钱至少超过13.3亿元。
而另一方面,近期有自媒体吐槽,亚虹医药上市以来巨额融资上市,一直没有营收却烧钱不断,而高管却拿着高额的薪酬,难免让人质疑是否存在上市圈钱动机。
据2022年年报,公司的年度营收约为2.6万元,亏损金额达约2.47亿元,但董事长、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PAN KE税前报酬为456.6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了32%,其一个人的薪酬就占公司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薪酬的比例在30%以上。
此外,亚虹医药的研发人员从2021年的104人增加至2022年的176人,平均薪酬水平却从2021年的47.27万元降低至2022年的43.95万元。
据招股书资料显示,亚虹医药在上市时募资约25.3亿元,实际募资约23.8亿元,其中发行费用高达1.472亿元。中信证券作为唯一保荐商拿到了约1.3亿元的承销费用,并获配了330万股。
上述自媒体质疑称,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不仅从中拿到了巨额的承销费用,还在上市首日便通过转融通方式把大量原本属于24个月限售期的证券用于出借。
查看上市首日的交易数据,也可以看到当日有214.38万股通过转融券方式被卖出,约占据中信持有330万股中的65%。
随后亚虹医药股价从发行价的22.98元一直跌至10元附近,这些融券也逐渐平仓归还,累计收获了巨额的做空收益。
这种现象,自从转融通政策发布后并不少见,甚至有些新股在上市首日便出现巨量限售股通过转融券出借的情况,因而被投资者质疑为机构违规绕道减持。
所以亚虹医药,在首日上市出现此种转融券交易情况,也引起了该媒体的质疑。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还是由于亚虹医药在巨额上市融资后,股价一直暴跌、业绩又迟迟没有实现突破才引发了媒体质疑。
而亚虹医药的产品管线主要集中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相关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押注的赛道领域过于集中单一,抗风险能力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一旦其他企业推出更优秀的竞品,或产品未能成功通过临床及商业化上市,那么对公司来说将可能造成巨大冲击。
同时,根据招股书预计,公司预告APL-1202产品能在2023年获批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个NMIBC口服治疗药物。但从1月31披露的业绩预估原因解释结果看,这个进度明显慢于预期。目前APL-1202口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试验才完成II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入组;APL-1202单药治疗未经治疗的中危NMIBC III期临床试验在推进受试者的入组招募工作;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NMIBC临床试验也在进行数据清理,距离真正的批量上市还需要更多时间。
而根据其招股书披露,该产品即使获批成为化疗灌注复发 NMIBC(二线治疗)用药,在纳入医保并市场渗透率中性的情况下,首年的销售规模也仅有1.75亿元,并不能足够支持其庞大的“烧钱”,虽然预计到2030年的中性预计销售额能有近37亿,目前看来还是有太多不确定,让市场还难以信任。
总体来看,对于一家创新药企来说,新药的研发原本周期长、风险高、成功率低,而如果一直依赖于募资和借贷来维持运营时,就难免容易引发投资者的担忧。亚虹医药作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仍具有不少核心优势的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潜力还是不容小看的,但想要赢得市场的认可,仍还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