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炬光科技(68816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炬光科技研究报告:深耕激光元器件,进军激光雷达打开成长空间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4-19  炬光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认是2022-04-19

  1、激光元器件领先,拓展中游打开成长空间

  1.1、深耕激光上游十余年,向行业中游拓展

  公司深耕激光产业十余年,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光子应用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7 年,由刘兴胜博士回国后在西安创立,起初聚焦于“产生光子”,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及元器件。2017 年,公司收购世界领先的微光学供应商 LIMO,掌握“调控光子”技术。目前公司凭借在上游元器件领域的积累,向激光产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拓展(包括激光雷达发射模组、UV-L 光学系统等)。2021 年公司登录科创板上市,2022 年公司完成全球品牌统一,并成立系统应用军团、家用医美军团,加快向中游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的拓展步伐。

  公司业务包括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四大板块,其中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是公司的传统业务,而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业务是公司正在向产业链中游拓展的重点业务:(1)半导体激光业务: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为基础,分为开放式器件、光纤耦合模块、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工业应用模块、预制金锡材料等;(2)激光光学业务:主要包括光束准直转换系列(单非球面柱面透镜、光束转换器、光束准直器、光纤耦合器)、光场匀化器、光束扩散器、微光学透镜组、微光学晶圆等;(3)汽车应用业务:包括智能驾驶激光雷达(LiDAR)、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具体产品为激光雷达面光源、激光雷达线光源、激光雷达光源光学组件等;(4)光学系统业务:主要包括固体激光剥离线光斑、固体激光退火线光斑等多种光学系统。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业务,未来几年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业务收入占比将逐步提高。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激光光学业务和半导体激光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48.89%、 43.02%,合计占比为 91.91%。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业务目前营收占比不高,但随着公司向行业中游拓展,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业务收入占比将逐步提升。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光学、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50.67%、64.73%、43.27%、 19.55%。

  1.2、收入和盈利能力双升,公司迎来业绩增长拐点

  公司业绩有望迎快速增长。公司多年来持续投资和拓展的高潜力新兴业务不断取得进展,例如 2020 年,公司预制金锡薄膜陶瓷热沉产品开始获得国内外光纤激光器厂商批量订单,将成为公司半导体激光业务未来新的增长点。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6 亿元,同比增长 32.21%,实现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同比增长 94.33%。随着上游元器件业务的深耕以及中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有望迎利润拐点。随着公司战略重组协同性逐步显现以及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净利率方面,2019 年受 LIMO 战略性结构重组以及加大研发投入影响,公司净利率下滑,之后回归增长态势。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56.51%、15.68%,同比均大幅提高。

  管理和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2019 年公司对 LIMO 进行战略性结构重组,裁撤部分冗余员工,支付辞退补偿等相关费用并计入管理费用,导致当年管理费用大幅提升,之后逐年下降。2019 年公司销售市场团队实现组织机构全球化整合,国内销售团队对销售活动进行统一调配及管理,公司销售人员薪酬以及广告宣传等销售费用下降,近年来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由于费用投入不会随收入同比例大幅增长,随着公司逐步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费用率有望逐步下降。

  

  公司对研发极为重视,始终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2018-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5.38%、22.35%、19.42%、14.71%。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员工总数为 668 人,其中研发人员共 154 人,占比 23.05%,其中近 50%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约 10%的研发人员拥有博士学位,且超过 40%的研发人员在公司工作 5 年及以上。

  1.3、公司核心人员技术背景深厚,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兴胜博士。刘兴胜直接持有公司 13.29%的股权,并且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与王东辉、西安宁炬、西安新炬、宋涛、李小宁、延绥斌、侯栋、田野和西安吉辰控制公司 10.70%的股权,合计控股比例为 23.99%,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核心人员技术背景硬核。公司创始人刘兴胜博士曾就职于美国恩耐、相干、康宁等知名企业,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专利 290 项以及多篇国际受邀报告。公司首席技术官石忠恩博士具备美国 Thorlabs、康宁、贝尔实验室等 30 多年的研发与管理经验,共发表学术论文 419 篇,拥有 50 项在光电子器件和光通信领域的美国专利。二人技术背景极强,有望引领公司实现更好发展。

  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022 年 4 月 1 日,公司发布《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具备以下特征:(1)激励程度高:授予价格为 40 元/股(2022 年 4 月 1 日公司收盘价为 108.51 元/股);(2)激励范围广:激励对象共 591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80.63%;(3)业绩考核标准高:目标值对应标考核准为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7 亿元、12 亿元、14 亿元或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2 亿元、1.9 亿元、2.1 亿元。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绑定核心员工并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业绩考核指标也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信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公司深耕激光产业上游,构建高壁垒技术护城河

  2.1、光加工替代传统加工,激光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激光是先进制造利器,激光加工渗透率持续提升。激光具备高方向性、单色性、相干性和高亮度四大特征,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激光加工具备加工质量好、效率高、降低材料损耗、加工范围广和易自动化集成等优点。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进步及激光器成本的下降,激光加工渗透率快速提升,以激光切割为例,2013-2020 年激光切割机销量占金属切削机床销量的比例由 0.37%提升至 12.33%。

  激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Laser Focus World 数据,2020 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为 160.1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8.8%,预计 2021 年将同比+15.5%至 184.8 亿美元。2020 年材料加工与光刻、通信与光存储、科研与军事是激光的前三大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分别为 62.88 亿美元、38.98 亿美元、22.48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39.28%、24.35%、 14.04%。

  2.2、公司深耕激光产业上游,长期研发构建高壁垒护城河

  上游元器件是激光产业链基石。激光产业链上游是利用半导体材料、高端装备以及相关的生产辅料制造的激光芯片、光电器件等,是激光产业的基石。产业链中游是利用上游激光芯片及光电器件、模组、光学元件等进行各类激光器的制造与销售。下游为激光设备集成商,产品最终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信息技术、光通信、光存储等众多领域。

  

  激光产业上游具备较高的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激光元器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机电设计、封装工艺、测试表征、热学、热应力管理控制、微光学制造工艺、机械工程与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产品精密度高,行业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因此技术壁垒高;

  2)品牌壁垒:激光元器件对激光器的性能、质量和稳定性起着重要影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激光器制造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元器件供应商,与上游元器件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规模壁垒:光电元器件的加工和检测设备昂贵,因此小批量产品与大批量产品的单位成本差异较大。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配臵更加齐全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并且具备更加齐全的产品型号。因此行业具备较高的生产规模壁垒。

  国内激光元器件企业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激光行业上游企业主要是美国 IPG 光电、美国贰陆集团、美国相干公司等国际巨头,这些企业同时从事中下游的广泛业务,综合实力强劲,国内激光元器件企业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

  公司深耕“产生光子”+“调控光子”领域。公司 2007 年成立时便专注于“产生光子”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2017 年公司并购德国 LIMO 后获得“调控光子”技术,由此打通技术链条,实现从点光源到线光源和面光源的跨越。目前,公司在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领域均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国际化战略布局,拥有激光器、光学、系统等方面全球化综合研发能力。公司在西安、德国多特蒙德、东莞等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同时在美国、爱尔兰等多地布局研发人员,拥有激光器、光学、系统等方面全球化综合研发能力。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的培育和激励,目前已拥有一只成熟的国际化管理团队。

  

  公司掌握多项境内外专利。凭借长期的研发投入,公司产品和技术不断突破,截至 2021 年 12 月 21 日,公司已形成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境外专利 110 项,境内发明专利 117 项、实用新型专利 150 项和外观设计专利 28 项。

  公司掌握九大核心技术,已达到领先水平。公司现已自主研发形成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热应力控制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测试分析诊断技术、线光斑整形技术、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光刻机用)和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九大类核心技术。公司九大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指标以及专利和论文数量等已达到领先水平。

  2.3、产生光子:半导体激光器发展前景广阔

  半导体激光器是指以半导体材料为工作介质的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以电激励源方式,以半导体材料为增益介质,将注入电流的电能激发,从而实现谐振放大选模输出激光。其增益介质与衬底主要为掺杂 III-V 族化合物的半导体材料,如 GaAs(砷化镓)、 InP(磷化铟)等。

  半导体激光芯片分为边发射激光芯片(EEL:Edge Emitting Lasers)和面发射激光芯片(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边发射激光芯片是在芯片的两侧镀光学膜形成谐振腔,沿平行于衬底表面发射激光,而面发射激光芯片是在芯片的上下两面镀光学膜,形成谐振腔,由于光学谐振腔与衬底垂直,能够实现垂直于芯片表面发射激光。面发射激光芯片有低阈值电流、稳定单波长工作、可高频调制、容易二维集成、没有腔面阈值损伤、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输出功率及电光效率较边发射激光芯片低。

  半导体激光器优缺点十分明显。(1)半导体激光器优点:体积小、结构简单、光电转换效率高、寿命较长、易于调制等;(2)半导体激光器缺点:输出光束质量差、光束发散角大、光斑不对称、受到带间辐射的影响导致光谱纯度差、工艺制备难度高等。

  

  半导体激光器可作为泵浦源也可作为直接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固体激光器以及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源时,以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泵浦增益介质产生光,以获得更好的光束质量。作为直接半导体激光器时,可应用于工业、医疗、国防科研以及激光雷达等领域。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有望迎快速发展。根据 Laser Market Research 数据,2015-2020 年全球半导体激光器的市场规模由 41.75 亿美元增长至 67.24 亿美元,CAGR 约为 10.0%;随着技术进步及应用拓展,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根据 Strategies Unlimited 的全球激光市场分析报告预测,2019-2025 年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市场规模将从 16.40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 28.21 亿美元。

  2.4、调控光子:激光微光学技术推动激光产业发展

  激光微光学技术通过调节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光强分布来调控光子,有助于实现光子的精确和高效应用。激光微光学技术利用微光学透镜对激光进行整形,通过调节光斑参数,能对激光源产生的光子进行精密控制,从而在合适的时间把光子传输到合适的位臵以实现对光子的高效利用,满足特定应用对激光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的要求。光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仅依赖于各类产生光子的激光器,同时也需要配套光学元器件对产生的光子进行调控,以达到对光子的精确和高效应用。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整形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两类:几何光学光束整形、衍射光学光束整形。几何光学光束整形本质上是将二维离散点光源阵列通过光束整形的方法填充“死区”变成二维密集排列的面光源列阵,同时将两个方向的相差很大的光束质量均衡化。而衍射光学光束整形方法主要采用衍射光栅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光谱合束。常见的光束整形技术包括光纤转换器、渐变折射率透镜阵列整形、多棱镜阵列、双反射镜整形技术、阶梯反射镜整形等。

  

  光学整形技术推动激光产业发展。光学整形后的光斑在众多应用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如线光斑、面光斑在应用于激光焊接、剥离和退火等领域时可大幅提升加工效率;在应用于激光雷达时可以减少机械运动部件的使用,从而大幅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车规级稳定性。激光光学整形技术大幅提升激光的应用效果,将进一步推动激光产业发展。

  以环形光斑激光器在动力电池焊接领域的应用为例:激光器输出的光斑由中心光斑和外边一个环形光斑组成,且两个光斑都可以实现激光功率和出光时间的实时独立调整。在焊接时,外环光斑前端对工件进行预热,同时中心光斑来形成焊接小孔,然后用外环光斑的后端来稳定熔池,进而减少飞溅、气孔等缺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进军激光雷达蓝海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3.1、激光雷达是广义机器人的“眼睛”,应用十分广泛

  激光雷达是广义机器人的“眼睛”。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根据雷达频段,可分为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其中激光雷达频段位于红外和可见光之间,频率 10 14Hz,波长为纳米级。因为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分辨率和精度也就越高,因此激光雷达的精度高于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是广义机器人的眼睛,应用场景包括机器人、无人驾驶、安防、仓储物流等。

  激光雷达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信息处理及扫描系统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探测物发送激光光束探测信号,然后将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进行适当处理后,便可获取目标的距离、方位、角度、速度、姿态、形状等多种参数信息,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激光雷达的测距方法包括飞行时间(ToF)测距法、基于相干探测的 FMCW 测距法、以及三角测距法等。其中 ToF 与 FMCW 能够实现室外阳光下较远的测程(100~250 m),是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 ToF 是目前市场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的主流方案,未来随着 FMCW 激光雷达整机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ToF 和 FMCW 激光雷达将在市场上并存。

  激光雷达按照技术架构可以分为机械式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以及固态激光雷达。

  1)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通过机械旋转机构带动发射头不断旋转,将激光从“线”变成“面”,并在竖直方向上排布多束激光,形成多个面,达到动态扫描并动态接收信息的目的。机械式激光雷达的优点是技术方案和器件较为成熟,技术门槛较低;缺点是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较难通过车规。

  2)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指用半导体“微动”器件(转镜、MEMS 扫描镜、棱镜)来代替宏观机械式扫描器,在微观尺度上实现雷达发射端的激光扫描方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探测角度小于机械旋转式,但具备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有望实现较好发展。

  3)纯固态激光雷达:内部不存在任何的机械旋转部件,因此耐久性更高,体积更小,适宜车规级设备需要在连续振动、高低温、高湿高盐等环境下连续工作的特点。纯固态激光雷达是行业长期演进方向,但目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3.2、自动驾驶发展,推动激光雷达市场爆发

  自动驾驶分为 L0-L5 六个级别。根据 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无人驾驶与高级辅助驾驶分为 L0-L5 六个级别。其中 L0 级是指全部由驾驶员控制,L5 级是指完全自动驾驶。级别越高,车辆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动态行驶过程中对驾驶员的参与度需求越低,对车载传感器组成的环境感知系统的依赖性也越强。

  L3 是自动驾驶等级中的分水岭。L3 驾驶责任的界定最为复杂:在自动驾驶功能开启的场景中,环境监控主体从驾驶员变成了传感器系统,驾驶决策责任方由驾驶员过渡到了汽车系统。

  L3 感知层的技术路线包括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前者代表企业为特斯拉,后者是大多数车厂选择的方案。

  1)视觉路线:特斯拉秉持第一性原理,认为人类能够凭借肉眼驾驶汽车,那么 AI 也可以只通过摄像头感知世界并且驾驶汽车。视觉路线的成本低于激光雷达,但夜间、隧道等光线不足场景的导航效果较差。

  2)激光雷达:优点是探测距离更远、对算法的要求低于视觉路线,缺点是成本更高。由于其他车厂自动驾驶发展晚于特斯拉,在软件和算法上较难超越,因此纷纷学则激光雷达路线。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持续下降,激光雷达有望成为多数 L3 以上车型的标配。

  

  政策推动自动驾驶发展。2020 年 11 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发布。路线图 2.0 研判,到 2025 年,我国 PA(L2)、CA(L3)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 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 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 2035 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我国广大地区。

  激光雷达市场有望快速增长。高级别自动驾驶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自动驾驶将推动激光雷达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沙利文数据, 2019 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 6.8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135.4 亿美元,2019-2025 年 CAGR 约 64.5%;2019 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 2.3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43.1 亿美元, 2019-2025 年 CAGR 约 63.1%。

  3.3、进军激光雷达蓝海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公司激光雷达产品覆盖多种路线。公司激光产品主要包括发射端面光源、线光源和光源光学组件。其中,光学组件在不同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中都有应用,因此将充分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射模组上,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判断,发展线光斑和 FLASH 面光斑。

  激光雷达有望成为公司第一个大规模变现的中游应用场景。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包括美国纳斯达克激光雷达上市公司 Velodyne LiDAR、Luminar、福特旗下知名无人驾驶公司 Argo AI 等,其中激光雷达线光源产品已与多家客户建立新产品开发项目,2016 年起开始研发的高峰值功率固态激光雷达面光源已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批量供货合同,现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的预测数据,2023 年公司激光雷达业务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5.40 亿元,约为 2020 年的 19 倍,激光雷达业务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4、拓展泛半导体、医美领域,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4.1、泛半导体领域:布局光刻、退火、检测、激光剥离等

  半导体领域,公司业务包括光刻元器件、半导体晶圆退火、集成电路检测:

  光刻:公司为半导体光刻应用领域提供光刻机曝光系统中的核心激光光学元器件光场匀化器,是荷兰 ASML 光学设备核心供应商 A 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同时也为多家行业知名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科研和生产机构提供相关产品。

  半导体激光退火:在 28nm 及以下的芯片制程中,传统的热退火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快速退火需求,半导体激光退火成为替代工艺。公司为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韩国 DIT 等集成电路芯片设备集成商及芯片制造商提供半导体激光退火系统及核心元器件。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程与检测设备:公司的激光光学元器件产品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制程和检测设备中得到应用,客户包括 N 公司、美国科磊半导体和美国 Zygo 公司等。

  显示面板领域:布局激光剥离和激光退火。激光剥离是柔性 OLED 面板生产中的关键制程之一,利用激光能量实现玻璃基板与 OLED 器件的分离。激光退火是 OLED 和 LCD 生产中的关键制程之一,可使非晶硅转换成低温多晶硅( LTPS ),是显示屏实现高清分辨率的关键环节。公司固体激光剥离(LLO)紫外线光斑系统已取得国际主流面板厂商生产线中初步的市场份额,固体激光退火( SLA )紫外线光斑系统 2020 年已交付第一台样机,目的在于打破相干公司准分子激光退火过去十年来在该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

  

  4.2、医美领域:布局广泛,建设韶关基地有望加快发展

  医美市场蓬勃发展。根据 Laser Focus World 数据,2020 年全球医疗与美容领域激光器市场规模为 9.35 亿美元,预计 2021 年将增长至 12.01 亿美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 425.4 亿元,同比下降 1.3%。随着疫情消退、行业快速恢复,未来几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2022 年有望增长至 643.2 亿元。

  公司广泛布局医美领域。激光医疗是基于生物组织光热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半导体激光由于具有涵盖波长更广的特性,使其在脱毛、溶脂、荧光造影等多个领域得以逐步应用。

  激光脱毛:通过使激光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根部毛囊,产生热效应使毛囊消减,达到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同时又不损伤周边组织的效果。公司率先提出高峰值功率短脉宽的技术理念,客户覆盖以色列、意大利、韩国、中国等,与多家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保持合作。

  激光荧光造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被应用于手术辅助精准治疗。公司已向美国史赛克(Stryker)等医疗器械行业客户提供荧光造影用半导体激光元器件。

  激光溶脂:利用 1064nm 波长激光穿透皮肤,通过对脂肪细胞进行选择性加热和分解,从而达到减脂塑型功效,公司开发的激光溶脂模块 FR 系列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开始合作。

  

  家用医美领域:激光也可用于家用医美应用,例如家用激光脱毛、家用激光嫩肤等。公司提供针对家用脱毛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激光光源以及光学的整体模块。独特的光学设计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大光斑治疗。根据客户需求,炬光科技也可提供定制化产品。公司开发的家用激光嫩肤激光模块,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可以形成单点、多点或者点阵的光斑,提高治疗效率和效果。根据客户需求,炬光科技也可提供定制化产品。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公司医美业务发展。公司已与全球知名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厂商英国 Cyden 公司签署了总价值约 8 亿元人民币的长期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家用激光医疗相关业务。

  投资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2022 年 1 月 4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部分 IPO 超募资金和自有资金投资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拟落户于韶关市武江区莞韶工业园,总用地面积约 26 亩,计划总投资 5 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总投资 1.01 亿元,一期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一期项目自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土地租赁合同之日起,将在 6 个月内开工建设,自开工建设起 18 个月内竣工投产,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

  5、盈利预测

  激光光学产品:激光行业发展推动上游元器件需求稳步增长,同时公司通过 IPO 募投项目在东莞扩产元器件产能,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激光光学产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13%/15%/15%;激光元器件市场壁垒高,竞争格局良好,预计毛利率保持稳定,假设 2021-2023 年激光光学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53%/53%/53%。

  

  半导体激光产品:半导体激光器市场稳步增长,同时公司的预制金锡材料等产品取得突破,将迎来快速发展,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1- 2023 年预制金锡材料收入分别为 2500 万元、5000 万元、7200 万元。综上,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半导体激光产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6.88%/31.30/25.16%;公司在半导体激光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竞争力突出,预计公司半导体激光产品毛利率保持稳定,2021-2023 年分别为 50%/50%/50%。

  汽车应用产品:自动驾驶发展催生激光雷达需求,未来几年激光雷达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公司已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激光雷达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137.37%/133.59%/250.81%。随着激光雷达终端产品价格降低以及公司收入规模增大,预计汽车应用产品业务毛利率略微下降,预计 2021- 2023 年公司汽车应用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43.50%/42.00%/39.00%。

  医美(家用嫩肤):激光医疗市场快速发展,公司已经与全球知名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厂商英国 Cyden 公司签署了总价值约 8 亿元人民币的长期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家用激光医疗相关业务。预计 2021- 2023 年公司医美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583.70 万元、3904.88 万元、 7402.20 万元。公司提供的产品是半导体激光器模组,预计医美业务毛利率与半导体激光器相近,预计 2021-2023 年医美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50%/50%/50%。

  泛半导体(固体激光剥离、固体激光退火):公司向泛半导体等中游市场拓展,未来几年有望取得发展,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泛半导体产品营收分别为 1300 万元、3400 万元、5500 万元,预计 2021- 2023 年泛半导体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20%/25%/25%。

  

  费用方面:目前公司费用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以及费用管控能力加强,预计期间费用率将逐步下降,预计 2021- 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6.8%、5.5%、5.3%;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13.0%、12.5%、1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5.5%、12.5%、11.5%。

  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76 亿元、7.06 亿元、 12.4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8 亿元、1.21 亿元、1.97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8.1、77.6、47.5 倍。

  我们选取长光华芯、锐科激光、杰普特、腾景科技、蓝特光学作为可比公司,2021-2023 年可比公司 PE 平均值分别为 48.39、32.81、21.43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