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深水财经社2023-06-16
行业变革,人事流动频率增速,药企更甚。
6月14日,博瑞医药(688166)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王征野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公告还表示,辞职后的王征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但将继续担任公司参股公司的总裁职务。
“70后”的王征野,是医药行业的老将。1997年从苏州市中医医院跳糟后,先后在阿斯特拉、拜耳医药保健等五家药企负责销售工作,业绩不凡。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3/2023-06/2023-06-16/9cfa377f99-0b649f5a98dcd8fab60f7b876c7d6335.jpg)
医药行业正在上演“高管离职潮”。据公开信息,A股500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仅2022年就有262位高管离职,加上今年一季度的32位,近一年多来,药企高管离职数逼近300位,平均不到两家公司就有一名高管离职。
2008年8月起,王征野受邀担任博瑞医药副总经理,负责他熟悉的药品销售和业务拓展工作。2021年后,王征野开始在公司内担任多个其他职务。
他被公众熟知是在2017年8月至2021年9月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期间。2020年3月,王征野因在疫情期间夸大公司某制剂生产进度,造成公司股票异常,导致公司被上交所重点监管,其本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不过,在博瑞医药内部,此事并未影响到王征野的“钱”途。2020年之后,他仍任博瑞医药董事、博诺康源(北京)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重要参股子公司PT. BrightGeneBioMedical Indonesia 总裁。
那么王征野的“个人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与多数药企相比,2023年的博瑞医药营收正处“佳境”。据其财报,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22.77%;实现归母净利润7076.95万元,同比增长16.48%。其营收、利润柱状图直逼高光的2021年。
再看王征野及公司背后的枕头有多舒服。观其财报,博瑞医药的制剂业务和原料药业务数字昂扬向上,其中,制剂业务营收在2022年首次破亿,同比增长了102.46%,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11.44%,同比增长了6.10个百分点。
单个品类销售收入从几千万到破亿,是一个质变关口。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制剂业务营收暴增至4675.31万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全年制剂业务有望破两亿。
原料药也是如此。2022年7月,博瑞医药注射用米卡芬净钠中标“七采”,中标价格为134.43元/盒,比原研药厂家日本安斯泰来的中标价86.81元/盒高出了65%。首采约定采购量基数约为11万盒,据预测,仅该单品就占20%的市场份额。
其他原料药包括阿加曲班注射液、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也于今年3月中标“八采”……
2022年,博瑞医药因势利导,再度完成多模式营销框架搭建,一张以集采直供、招商代理和自营推广组合而成的营销模式基本成形。
作为分管销售的副总,王征野2022年的年薪仅为91.57万元。据公告披露,王征野还通过苏州博瑞鑫稳间接持有博瑞医药股份,截至公告披露日,博瑞鑫稳持有博瑞医药2680.18万股,占公司股本的6.34%,王征野持有博瑞鑫稳6.4935%的权益份额。
王征野在公司正值巅峰时隐退,或许是受此前的内幕交易案牵连,由于公司新聘任董秘一般都要兼任副总经理职务,所以王征野的辞任是为了给新董秘让路。但是此后王征野的职业生涯会往哪走,尚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