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次叫巧合,多次成功只能是实力了。
2022年8月4日,第六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在苏州召开。
共有200+权威领袖、1500+行业专家、450+生物医药企业参会,这其中,还包括一位风云君的老朋友博瑞医药(688166.SH、以下简称公司)。
此次,博瑞医药将联合东曜药业,共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抗体偶联药物(ADC)CDMO服务。
其实,早在2021年7月19日,双方就曾宣布开展ADC CDMO服务战略合作,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
东曜药业是国内最早从事ADC药物的企业之一,已经有ADC药物进入三期临床,在ADC药物开发和生产方面积攒了不少经验;
而在东曜药业早期开发ADC药物时,博瑞医药就向其提供linker(连接体)和payload(小分子药物),并且还注册了DMF(药品主文件)。
不得不说,作为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博瑞医药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合作伙伴重火力支持。
说到这里,风云君又忍不住要跟老铁们唠一唠这位老朋友了。
支持恩替卡韦国内首仿上市
再次提起博瑞医药,风云君想从慢性乙肝治疗药物恩替卡韦开始说起。
恩替卡韦,是目前WHO和各国临床指南推荐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医治的一线用药。
在已经上市的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中,恩替卡韦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最强,具有口服吸收率高、耐药率低等优点。
恩替卡韦制剂于2005年在美国上市,同年进入国内,是一款具有三个手性中心、高合成难度的药物。
2006年,也就是恩替卡韦上市次年,博瑞医药便成功开发恩替卡韦专利工艺,不可不谓迅速。而此时,也不过是公司成立的第五个年头。
借助这项技术,博瑞医药开始了与正大天晴的合作。
在博瑞医药的支持下,正大天晴成功在2010年2月,实现国内恩替卡韦制剂首仿上市,打破了外企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此后,博瑞医药和正大天晴就该项技术共同申请了专利。
而与之相关发明的专利,先后获得了中国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奖”(2017年)等奖项。
要知道,在此之前,全国仅有两个项目获得中国药学会的“技术进步一等奖”。对于这里面的含金量,应该不用风云君这个门外汉再多费口舌了。
登顶药物合成领域的“珠穆拉玛峰”
看过上一篇文章的老铁想必也听说了,在刚刚完成的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博瑞医药虽未中标奥司他韦,但一直在给其中的多家中标企业提供原料药。
这次,风云君要说的是艾立布林。
2019年,艾立布林化合物专利刚到期,博瑞医药就完成了工艺研发,并在2020年向美国提交了艾立布林原料药DMF(药物主文件)。
艾立布林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由日本卫材(Eisa)研发,2020年销售额为376亿日元(约24亿人民币)。
其分子中含有19个手性碳原子,商业合成路线长达62步。也因此,艾立布林被誉为药物合成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甲磺酸艾立布林(海乐卫?)于2019年7月获批在国内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化疗方案(包括蒽环类和紫杉类)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临床试验数据表明,使用艾立布林后,患者总生存期延长了大约7个月。
博瑞医药已与合作伙伴,签署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仿制药在美国的开发及商业化独家合作协议,向其提供甲磺酸艾立布林原料药,并合作开发制剂。
未来,若合作产品ANDA成功获得批准、并商业化上市,公司将获得不超过85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如果一次叫巧合,那两次就只能是实力了。掌握高端仿制药原料药领域核心竞争力之后,博瑞医药可谓是无往不胜。
制剂产品相继获批,天花板不断被打破
但博瑞医药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并一直在往产业链下游制剂业务延伸。
2021年,博瑞医药注射用米卡芬净钠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获得了生产批件、恩替卡韦片在印度尼西亚获批。
2022年一季度,国内注册方面,阿加曲班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国际注册方面,注射用米卡芬净钠在印度尼西亚获批,恩替卡韦片通过WHO的PQ认证,成为全球首家通过认证的企业。
以上这些,使得制剂业务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具体营收为4,959.02万元,同比增长了37.08%。
在不久前刚刚完成的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博瑞医药注射用米卡芬净钠以最高中标价,一举拿下20%市场份额。
而在此之前,其注射用米卡芬净钠的营收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2021年全年不过203.57万元,占比仅0.19%;2022年一季度也才29.30万元,占比0.12%。
潜台词是,以最高价中标米卡芬净钠,博瑞医药以相对低成本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给制剂业务的营收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对于艾立布林这样的高难度拳头产品,博瑞医药当然不会只想挣原料药的钱。目前,其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及原料药的国内注册正在审评中。
此外,博瑞医药也在积极推进制剂业务产能建设。
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一期)在2021年12月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还有账面金额高达13.6亿的在建产能(制剂和原料药)正在稳步推进中。
另一方面,随着药品集采持续推进,对于博瑞医药这种之前并未在销售端过多投入的医药企业来说,利大于弊。
虽然会对制剂业务毛利率产生影响,但也给了博瑞医药低成本迅速切分制剂业务市场的机会,而且几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销售人手,并且原料药自给自足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抵消影响。
研发提供最底层支持,6年投入6.7亿
在风云君看来,博瑞医药之所以能在高端仿制药原料药睥睨天下,在下游制剂业务持续突破,与其长久以来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2016年至今,博瑞医药每年的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且都超过了当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和。
过去6年,博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6.70亿元,相当于其过去6年收入总和的1/5。
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超强的研发团队,博瑞医药形成发酵半合成平台、多手性药物平台、非生物大分子平台、吸入制剂平台、偶联药物平台等五大核心技术。
上文提到的注射用米卡芬净钠,就是通过发酵半合成平台开发的;
恩替卡韦和艾立布林,则是通过多手性药物平台研发的;
与东曜药业战略合作的ADC CDMO,主要依托偶联药物平台。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抗体偶联药物技术(ADC),是偶联药物领域中最成熟的一类技术,也是未来生物制药最主要的技术领域之一。
ADC药物采用特定的连接子(Linker),将抗体(Antibody)和小分子药物(Payload)连接起来。而博瑞医药主要给东曜药业提供的Linker和Payload,都是生产ADC的关键中间体。
2021年,由于主动开发ADC药物技术服务业务客户,博瑞医药实现技术收入6,777.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17%。
此外,博瑞医药的抗肿瘤新药BGC0228,临床申请已获批,目前处于临床1期试验阶段。多肽类降糖药创新药BGM0504、小分子药物创新药BGC1201,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这三款新药,均是由博瑞医药自主研发。
依托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博瑞医药先在高端原料药领域形成显著竞争优势,再借势向下游制剂领域持续突破从而扩大优势,并持续进击创新药领域,从而形成“建立优势—巩固优势—扩大优势”的完美内循环。
如此,博瑞医药的天花板只能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