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海尔生物(68813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海尔生物研究报告: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双翼驱动,打开成长新纪元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8-24  海尔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财是2022-08-24

  1.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综合方案提供商

  1.1.技术领先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综合方案提供商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青岛海尔医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由青岛海尔及特种电冰柜于 2005 年 10 月出资成立。海尔生物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物联网科技生态,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综合方案提供商迈进。公司以物联网产品为基础,针对血液安全场景、疫苗接种场景、生物样本库场景、药品及试剂场景等提供物联网生物科技解决方案。海尔生物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掌握超低温制冷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唯一覆盖-196℃至 8℃全温域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服务商。

  公司产品围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数字场景,覆盖样本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四个应用场景,提供覆盖-196℃至 8℃全温度范围内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解决方案,以及基于用户需求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升级,提供涵盖多类生物安全产品的物联网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1.2.背靠海尔集团,股权结构清晰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公司目前的控股股东为海尔生物医疗控股,直接持有公司 31.73%股份;海盈康和海创盈康为海尔生物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股 3.48%、3.15%。

  

  股权激励业绩指标彰显公司信心。2021 年 3 月公司发布最新股权激励方案,业绩考核要求为以 2020 年营收为基数,2021-2023 年营收增长触发值需达成 20%、44%、 73%;目标值需达成 30%、69%、120%。公司已于 2021 年 6 月向 171 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200 万股,每股价格 42.38 元,公司对业绩高增长充满信心。

  1.3.业绩保持高增速,各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速。公司收入从 2016 年的 4.82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1.26 亿元,CAGR 达 34.56%;归母净利润从 2016 年 1.23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 8.45 亿元, CAGR 达 47.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从 2016 年的 1.13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4.18 亿元,CAGR 达 29.9%,剔除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后 CAGR 达 32%;其中 2019 年以来公司物联网产品及新产品持续发力,剔除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65%。2022Q1 实现收入 5.63 亿元,同比增长 36.22%,受股权激励费用及上年同期确认 Mesa 投资收益导致高基数影响,归母净利润 1.14 亿元,同比下滑 72.89%,扣非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增长 7.53%;剔除上述因素影响,公司 Q1 同口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7.7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45.12%。

  各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公司产品围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数字场景,主要落地应用场景为生物样本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其中样本安全收入占比下降,疫苗安全、血液安全应用场景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样本安全产品销售旺盛,剔除疫情影响,公司传统优势低温存储业务稳定增长,疫苗存储业务竞争优势显著,血液安全收购三大伟业后向耗材类业务拓展。 2021 年样本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8.74 亿元(+21.78%),作为传统优势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疫苗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 5.13 亿元(+49.26%),强劲增长有赖于城市网快速复制,移动疫苗接种方案需求旺盛;药品及试剂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5.03 亿元(+102.71%),主要受益于公共卫生新基建及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的旺盛需求;血液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2.28 亿元(+266.32%),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三大伟业并表影响,剔除这部分影响,内生增长仍超过 50%。

  

  公司毛利率保持平稳。2020年受到会计准则调整调整影响,生产成本中新增了国内物流运输费和海外出口的港杂费等,毛利率同比下滑 3.06 个百分点。2021 年毛利率为 50.15%,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下降 0.34 个百分点。2022Q1 毛利率 50.53%,上升 0.31 个百分点。净利率自 2017 年以来,逐年提升,预计随着规模效应及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净利率有望保持较高水平。费用率近年稳中有升。从费用端来看,公司 2017、2018 年销售费用率增长较快主要因为公司建立国内直销团队、海外业务推进、销售人员薪酬增加、境外项目售后保修等因素。2019、2020 年销售费用率由于规模效应显著下降,2021 年销售费用率 12.34%,同比略有上升 0.39pct。管理费用率 17 年受到股权激励费以及香港上市中介费用的影响,2018-2020 年呈现下降趋势,2021 年受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增加,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 0.46pct。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研发费用率稳中有升。

  2.生命科学:抓住样本自动化发展机遇,持续拓展智慧实验室全场景

  公司将打造包括设备、软件、耗材等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从智慧实验室场景向生物制药等工业应用场景延展,通过投资并购整合加速布局,不断满足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实验室客户的多元需求。

  2.1.样本安全场景:样本库建设加快,带动存储市场扩容

  生物样本库拥有标准化、高质量、临床资料齐全的生物样本,在医学学术和临床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国际生物样本库建设起步较早,美国从 1987 年开始建立专门的生物样本库,英国生物样本库于 1999 年建立,欧洲生物样本库从 2001 年开始创建,欧盟于 2008 年筹建了泛欧洲生物样本库与生物分子资源研究平台。我国人均样本数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随着样本资源重要性的逐渐凸显,在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国内生物样本库还有较大增长潜力。以中华骨髓库为例,它是目前中国跨越地域最广、民族多样性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健康人血液生物银行,截至 2022 年 7 月 31 日,样品库共入库样品 311 万人份。目前估算我国总生物样本量不超过 5000 万份,人均样本数不足 0.04 份,距离发达国家人均超过 1 份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医院、药企、CRO、ICL 均对低温存储设备有较大需求。未来医院、医药企业、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主导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对低温存储设备均将产生较大需求。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在化合物合成、新靶点发现、临床试验等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高质量的生物样本。根据 Frost&Sullivan 的统计,2016 年,我国 CRO 行业市场规模为 220 亿元,到 2020 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 52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11%。由于需求增加及政策利好,我国 ICL 的数量自 2012 年的约 100 个增加至 2020 年的 1800 多个,我国的 ICL 市场(包括新冠检测)由 2016 年的 117 亿元显着增至 2020 年的 307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7.2%。疫情带来第三方检测机构渗透率不断提升,相关存储设备需求进一步增加。政策对于生物样本库支持度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第八条明确将“系统建设临床样本资源库”列为“支撑医学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进一步要求,推动临床样本资源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2019 年 8 月 30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通用要求》,为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进步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下游用户多样化拓展驱动业绩增长。公司在生物样本库产品主要为医用低温保存箱、液氮罐、自动化生物样本存储库等产品,以及 BIMS 生物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UCool 冷链监控系统及模块等。公司成功突破了多项低温存储核心技术,并实现产品化,在复叠式低温制冷系统设计、多级制冷混合制冷剂制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布局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节能性上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一线品牌的标准。公司重点研发了大冷量斯特林超低温制冷技术,2021 年完成制冷机原理样机验证,斯特林制冷技术具有高可靠、长寿命、高效率的优点,可实现低至-200°C 快速制冷,支撑公司主要超低温存储平台在可靠性及能效方面保持竞争力领先。公司 2016-2021 年样本安全收入 GAGR 35.31%,其中 2021 年实现收入 8.74 亿元,同比增长 21.78%,重点拓展多样化用户,在生物制药用户群, CXO、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的用户数量实现翻倍增长。

  

  技术场景融合创新,物联网方案布局拓展增量市场。国内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良莠不齐,在信息化、规模化、管理操作规范化及转化应用方面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现有样本场景融合,实现样本的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管理过程中信息的追踪与处理,管理好样本相关信息包括样本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和随访信息,进而完成生物样本库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公司通过加快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与场景的融合创新,持续提升-80℃超低温自动化样本库、- 196℃自动化液氮库方案竞争力,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推出定制化方案,先后交付上海张江生物银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南方海洋实验室等大型自动化项目,并在行业数字化升级的趋势下进行快速复制。

  2.2.生物安全场景:产品推陈出新,打造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

  生物安全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以低温存储为基础,围绕生物安全,致力于成为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生物安全领域综合解决方案面向的生命科学研究,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实验室、医药企业等用户,包括设备、仪器、耗材、试剂等众多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巨大。随着细胞与基因治疗、精准医疗等行业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容。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实验室、医药企业等进行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发现以及药物临床前研究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由 2016 年的 496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10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7.29%,远高于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增长速度。

  

  相关法规陆续出台,生物安全解决方案市场空间预计进一步扩大。2020 年 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021 年 4 月 15 日《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物资储备等方面入手,保障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将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产品推陈出新,生物安全业务布局持续拓展。公司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安全采样舱、高压灭菌器、医用空气消毒机等多个品类的新产品陆续上市,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等新场景。公司生物安全柜在疫情高基数下 2021 年仍保持稳健,先后突破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用户实验室,获得了海外用户的认可。二氧化碳培养箱进入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浙江大学等高端用户实验室,并新推出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等实验室新产品,方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离心机产品实现快速发展,先后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中科院植物所等实验室。

  搭建实验室整体安全防控智慧管理平台,推出生物安全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近年来,行业内用户需求呈现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升级趋势,借助当前不断完善的 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创新出新的产品与方案,从而促进行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公司围绕实验室防控难度大、管理不规范等诸多痛点,创新迭代出“云眼”生物安全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通过设备互联互通,搭建实验室整体安全防控智慧管理平台,确保人、环境、设备、样本安全可见,也满足了及时化、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用户需求。目前该方案已在中国疾控中心、济南市疾控中心、复旦大学等机构进行应用。

  

  3.医疗创新:疫苗血液智慧化场景不断拓展,场景延伸与生态布局进一步加快

  3.1.疫苗安全场景:疫苗低温存储市场扩容,城市网复制加速

  我国疫苗行业实现批签发批次呈增长趋势。2017 年开始,随着 HPV、13 价肺炎结合疫苗等重磅品种的陆续上市,我国疫苗行业已经迎来重磅品种放量所驱动的快速增长期。2020 年全年共批签发疫苗 6.5 亿支,同比增长 14%。2021 年中国疫苗行业总计实现批签发 5704 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9.2%,较 2019 年增长 32%。我国疫苗市场在产值方面由 2016 年的 271 亿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75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9.1%,预计 2022 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 1255 亿元。

  我国疫苗低温存储市场加速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19 年我国疫苗低温储存(不包含物联网疫苗)市场规模约为 1.09 亿元,同比增长 14.6%,2013- 2019 年复合增长率约 16.4%;预计到 2027 年,我国疫苗低温储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43 亿元,实现 2019-2027 年复合增长率约 19.1%,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智慧疫苗系统贴合国家疫苗管理痛点,下游需求旺盛。《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中明确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疫苗电子追溯系统,与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相衔接,实现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最小包装单位疫苗可追溯、可核查。”目前生产环节信息追溯和流通环节冷链监控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在接种终端保证疫苗存储与接种安全仍存在不足。公司结合物联网技术,于 2018 年 7 月推出物联网智慧疫苗接种解决方案,包括冷链室疫苗冷藏箱、接种台疫苗冷藏箱等产品,以及 VIMS 疫苗接种管理系统,对疫苗的出库、入库、盘点、冷链信息全方位管理,对于问题疫苗实现秒冻结,保障接种安全,对于有效期临近的疫苗实现自动提醒;接种时完成疫苗信息、接种信息、医护人员信息合一,并自动更新库存信息,便于管理,实现接种全过程可追溯。同时过抽屉自动弹出取苗,可避免频繁开启冰箱门,减小箱内温度波动,有利于避免温度波动对疫苗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截止 2021 年,公司建成西藏省网以及中山市、三明市等城市网,在国内累计建成智慧疫苗接种点超 4000 个。

  

  根据公司年报,截止 2021 年底,全国共 65326 个疫苗接种点,2021 年公司疫苗物联网仅覆盖超 4000 个,2021 年渗透率约为 6.12%。目前公司青岛城市网单个接种点改造平均费用约为 30 万元,深圳城市网大约 5 万元,我们预计一个接种点平均改造价格在 20-25 万不等,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疫苗网改造速度有所放缓,我们预计 22 新增智慧接种点改造 1500 个,随着疫情的平稳以及城市疫苗网改造的加快,我们预计 23 年后城市网改造速度加快,到 2024 年智慧疫苗接种点渗透率有望提升至渗透率提升到 14.5%。公司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具有成熟物联网疫苗安全解决方案的厂商,智慧疫苗接种点项目将持续高速成长,为公司疫苗板块业绩做出突出贡献。未来,除了一次性的设备、软件销售外,公司还可以通过产品维护和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

  智慧疫苗点快速复制,疫苗安全板块收入高速增长。公司疫苗安全业务收入从 2016 年的 2809 万元快速增长到 2021 年的 5.03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78.1%。2021 年疫苗安全业务实现收入 5.03 亿元,同比增长 102.71%。公司基于疫苗接种场景不断向上下游场景延伸,致力于连接疫苗厂家、各级疾控中心、疫苗接种点、接种用户等各个节点,建立智慧疫苗新生态,为用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疫情期间,公司及时抓住需求,推出移动接种方案,为业绩做出突出贡献,弥补了疫情影响城市网进度带来的业务损失。后续随着加强针以及 60 岁老人疫苗鼓励接种,预计新冠疫苗接种人数仍将上升,后疫情时代,移动接种相关方案也向儿童疫苗、 HPV 疫苗等常规疫苗接种转移,预计仍将为业绩做出较好贡献。

  3.2.血液安全场景:血液网快速复制推广,产品场景不断延伸

  “十四五”浆站规划或提速,采浆站持续增加。疫情后国家将生物安全提升至战略高度,血制品作为生物安全重要产品受到重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各省份新增浆站数量有限,“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新建浆站有望逐渐放开,有望将加速国内采浆站建设。云南省卫健委已经公布《云南省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0—2023)(征求意见稿)》,拟在全省新增设置 20 个单采血浆站。 2021 年全国采浆量 9455 吨,同比增长 13.4%,较 2019 年增长 2.7%,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内每年血浆需求量约为 14000 吨,血制品血浆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血液安全领域,在血液安全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于 2015 年发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明确规定血站需配备血液冷藏箱等关键设备。近年来江苏、浙江、安徽和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了输血科、血库和储血室的建设与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和血库必须配备血液冷藏箱(4±1℃)等专用设备。2016 年 12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促进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建成覆盖原料血浆采供全过程的单采血浆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原料血浆采供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血液低温储存市场增长稳健。根据招股书及 Frost&Sullivan 数据,2019 年我国血液低温储存市场(不含物联网产品)规模约为 9758 万元,同比增长 10.8%;预计到 2027 年,我国药品低温储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4 亿元,实现 2019-2027 年复合增长率约 12%,市场增长整体较为稳健。

  物联网血液安全产品成功解决目前血液使用过程中痛点。血液存储对于恒温性要求较高,血液的使用审批过程较为严格。目前血站和医院对血液的安全管理由相关机构各自负责,血站和医院分别建立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用于血液的追踪管理与质量管控,中间往往缺少衔接,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信息衔接、运输质量安全保障等等问题。在医院血液使用端,也存在血液浪费、临床急迫用血供应不及时等问题。 2018 年,公司推出物联网血液安全及信息共享管理方案,包括物联网血液冷藏箱、物联网转运箱以及智能血液信息管理系统(IBIMS),物联网血液冷藏箱、转运箱可以实现血液存储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医院可以将物联网血液冷藏箱从输血科的血库前移到手术室、急诊室或病房等医疗现场,减少血液审批时间与取用血时间,对未使用血液进行重新调配使用,减少血液的浪费。

  

  产品应用场景不断延伸丰富,血液网快速在多地复制推广。在满足用户存储需求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满足用户信息化、智能化等需求,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在物联网血液方案业务上,公司落地了全球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青岛血液网,从采血、制备、存储、发血、配送到临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和冷链监管,并快速在湖北、浙江等地复制推广。2021 年 6 月落地浙江绍兴市中心血站国内首个物联网无人值守发血新场景,同时持续交付四川甘孜血站、黑龙江省血液中心等自动化方案,场景不断延伸丰富,也为建设城市血液网打下基础。在医院用血场景,公司对医院的用血管理实现了包含急救用血场景、ICU 用血场景、医院无人分库场景等 5 大场景细分,在重庆、湖南、浙江等地的创伤中心实现了智慧急救应急血库,有力提升了医院的院前急救保障能力;在北京、广东、河南等地实现了输血科无人分库场景的应用,提高了临床用血供应能力并有效减少了人工投入,并在我国承接的大型冬季赛事中承接了用血保障任务。在血液中心用血场景,公司相继交付哈尔滨血站、咸宁血站、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等自动化项目,为当地城市网建设奠定基础,并实现了从供血科血库管理向血站全流程管理的场景扩展。城市网拓展+下游客户类型丰富,板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公司血液安全板块收入从 2016 年的 1914 万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2.28 亿元,CAGR 达到 64.20%,其中 2021 年收入达 2.28 亿,同比增长 266%,高增长主要是收购三大伟业并表所致,剔除三大伟业影响,预计内生增长超过 50%。预计后续随着城市网的不断拓展以及对浆站等新客户的开拓,板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收购三大伟业,拓展耗材和试剂产品,延伸浆站客户。公司通过收购重庆三大伟业,将生物安全产品向耗材和试剂方向延伸,应用场景从医院、血站向采浆站延伸。重庆三大伟业是国内少数具有采浆设备、耗材以及配套药品等全系列采浆产品的企业之一,在浆行业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并购完成后,公司与三大伟业产品形成物联网采浆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打造智慧浆站场景。公司通过创业机制激发重庆三大伟业创新活力,重启部分前期未利用证照产品的生产,并启动重庆二期产业园建设。三大伟业多款新产品正在加速布局,其中新开发的血液成分分离机已进入山东、江西部分医院,用于高血脂、食物药物中毒、急性肾炎等疾病的血浆置换治疗。2020 年重庆三大伟业实现营收 1.34 亿元,同比增长 13.34%;其中公司收购前的 1 月至 10 月营收同比增长 5.60%,收购后 11 月至 12 月营收同比增长 21.67%。随着“十四五”规划出台,湖北、云南、甘肃、黑龙江等地的新采浆站不断获批,预计国内采浆站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奠定了重庆三大伟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3.3.数字医院场景:药品及试剂安全稳定增长,新场景拓展带来市场扩容

  需低温储存药品比例不断提升,体外诊断高速增长为板块扩容。生物制品多由各类生物大分子组成,对低温储存需求较大,是目前药品领域低温存储的主要品种。 Pharmaceutical Commerce 发布的《2018 Biopharma Cold Chain Sourcebook》显示,生物药中约 27%需要冷藏保存,且冷藏生物药销售增速将达到常温生物药的 2 倍,带动冷藏药品比例不断提升,由此对药品终端存储设备要求也随之提高。国内生物药领域快速发展,2017 年到 2020 年,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从 2185 亿元增加到 3697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9.2%,远高于化学药及医药整体市场增速。体外诊断试剂大部分需要在 2-8℃间冷藏保存,少数品种需要满足-18℃冷冻保存,也有部分品种可以常温保存,体外诊断板块的高速增长也给低温存储市场带来扩容。

  药品和试剂低温存储市场规模保持稳定。中国药品和试剂低温存储市场规模(不包括物联网业务)从 2013 年的 4.3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5.4 亿元,复合增速约为 6%;预计 2021 年增长至 9.5 亿元,17-21 年复合增速约为 15%。海尔生物国内市占率 32.3%,排名首屈一指。

  

  抓住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机遇,药品试剂安全业务稳定增长。药品与试剂安全领域收入从 2016 年的 1.64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5.13 亿元,CAGR 达到 25.56%,其中 2021 年公司药品及试剂安全业务实现收入 5.12 亿元,同比增长 49.26%。在国内公司抓住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机遇,医疗、疾控等医疗创新领域用户群不断扩大和下沉,海外公司深化产品方案的全球化布局,智慧化方案凭借贴近海外制药公司、医疗机构等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优势,有效突破了美洲、亚太等区域用户群,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把握数字医疗新基建契机,新产品打开板块成长空间。“十四五”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生物安全建设面临更高目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成为趋势。无论是医疗机构的高效运作,还是多层次医疗卫生体系的互联互通,均离不开数字化产品方案的支撑,带动数字医疗新基建机会涌现。公司在数字医院场景,传统药品及试剂安全保持稳定增长,公司结合医院试剂耗材管理痛点,打造了物联网试剂耗材管理解决方案,试剂耗材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无感出入库,自动记录出入库全流程,降低损耗,为试剂耗材管理提供智慧场景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应用于上海瑞金医院、青海大学等实验室。公司在数字医院场景针对客户端需求,布局丰富新产品,包括静配中心和手术室产品逐步落地,2022 年上半年智慧手术室管理方案落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预计新产品将为板块成长打开空间。

  4.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涌现,海外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4.1.新产品层出不穷,拓展中长期发展空间

  4.1.1.技术持续突破,支撑公司低温存储平台竞争力

  持续加大研发布局力度,为中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始终在 25%以上,研发投入占比 10%以上,公司围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及产品方案的创新迭代,支撑中长期业务的不断拓展。

  

  斯特林等制冷技术持续突破,持续引领全球超低温制冷发展潮流。斯特林制冷技术采用氦气作为制冷工质,绿色环保、高效率和大冷量兼具,可实现深低温区快速制冷,还具有高可靠、长寿命等优点,可实现低至-200°C 快速制冷。公司结合生物样本高可靠存储需要以及国家双碳政策导向,重点研发了大冷量斯特林超低温制冷技术,2021 年完成制冷机原理样机验证,国内首创的斯特林超低温冰箱实现由传统复叠制冷向斯特林制冷飞跃,支撑公司主要超低温存储平台在可靠性及能效方面保持竞争力领先。物联创新技术平台支持场景方案定制,持续加深用户黏性。公司不断将物联网、 AIOT、自动化等技术创新融合,保障物联网方案业务得以快速复制,也实现了为不同场景用户定制可持续扩展的智慧一体化方案,支持公司“产品+服务”模式升级;子公司重庆三大伟业也在加快血袋等耗材产品研发,依托物联网方案平台满足医院、血站等用户持续性需求。公司不断发展场景方案定制能力,致力于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全场景和全周期解决方案,并驱动公司业务模式不断从产品硬件销售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转变升级。

  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为公司提供中长期技术储备。公司立足于从现场到实验室到市场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从用户需求出发,以“共创共赢共享”的开放机制吸引用户、一流研发资源及生态攸关方参与共创,为公司提供中长期技术储备,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4.1.2.生物安全布局加速,医疗创新场景不断创新

  聚焦生命科学实验设备,生物安全业务布局加速。公司在生物培养方面,持续迭代多参数耦合精准控制技术,新上市的生化培养箱将培养对象由细胞向对环境要求更严苛的微生物、细菌升级,支持公司向遗传病早筛、微生物诊断等场景拓展,用户群由生物制药公司向医疗机构延伸;在离心设备上,公司突破高精度电机变频控制技术,打造多维度产品阵容;消毒灭菌方面,公司突破精准压力温度控制技术,推出全自动高压灭菌器等系列产品,满足实室用户的快速灭菌需求。围绕实验室场景,公司通过加快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与场景的融合创新,使传统的实验室从单个设备的管理上升到系统级别的智慧化管理,针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等场景形成整体智慧方案。公司先后交付上海张江生物银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南方海洋实验室等大型自动化项目。

  医疗创新场景不断拓展,为业务提供新增量。公司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静配及手术室管理产品研发,向医院智慧用药和智慧手术室等场景方向拓展。近年来,国家发布《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等政策,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逐步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公司针对静配及手术室管理产品医院静配及手术室智慧管理场景,研发药品分拣机、贴标机、毒麻柜、危化品柜等系列化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样机验证阶段。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静配中心 Pivas 运行监控平台,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智能设备、环境全场景、全流程管理追溯,实现智慧化硬件与信息平台的高度融合,为后续的智慧化场景管理奠定了基础。

  

  4.1.3.航空温控打破国外垄断,布局不断加快

  自主研发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打破国外垄断。在航空冷链物流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占据领先的技术优势,所需的高端运输装备也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外航空冷链运输普遍采用主动制冷 ULD 和 RFID 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温敏物资状态的录入效率;我国采集温敏物资状态信息普遍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运输温敏物资的 ULD 都是被动制冷 ULD。市场更青睐温控效果更精准、货值更高的主动式航空集装箱,它能够有效满足对温度要求严格、货值较高、需要通过航空运输货物的要求。然而由于当前市场上能提供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厂家非常有限,行业箱源供应不足、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公司基于自身在低温存储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成功取得由民航局颁发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并先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分别颁发的重要改装设计批准书(MDA 证书)和 IATA 代码,为公司全面进入航空温控物流领域打牢技术基础。

  整合平台优势,加快航空温控全球化布局。专业的航空温控物流方案只是航空冷链物流的其中一环,要实现医药冷链空运各环节紧密衔接不“断链”,需要航空公司、机场、货运代理、地面交通、海关等全产业链协作创新。依托强大的开放生态,海尔生物已经逐步建成覆盖药企、航空公司、货代公司、机场、货站、MRO 等全链条的航空温控物流服务生态及成熟的业务模式。2021 年 10 月,公司与南航物流达成战略合作;11 月,与空桥货运航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2022 年 3 月 30 日,公司与南航物流合作,完成航空温控集装箱首飞任务。公司整合在航空温控集装箱、物联网监控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初步完成了航空温控产业全球化布局。海外已逐步构建起以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列日等机场为支点的国际运维网络;国内也已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建立相应运维站点,逐步建成了辐射全球市场的运维网络。

  4.2.深耕海外市场,经销直销齐头并进

  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公司境外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超低温保存箱、低温保存箱、恒温冷藏箱及生物安全产品,主要涉及生物样本库、疫苗安全两大应用场景。海外业务分为直销和经销两个模式,国外的直销团队主要服务海外国家卫生部门或国际组织的采购需求,通过投标参与项目,直接向其提供产品销售;经销团队通过经销商扩大市场,针对海外公立医院、医药企业等客户。公司海外收入从 2016 年的 1 亿元快速增长到 2021 年的 5.33 亿元,CAGR 达到 39.75%,其中 2021 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39%,占比达到 25%,海外经销收入占比 15.5%,海外直销收入占比 9.6%。

  

  海外经销网络不断拓展,加快推进当地化布局。海外经销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依靠国内外展会及互联网平台等渠道与海外客户交流联络,或者通过海外经销商对接医院、科研医疗机构等。公司在国际市场经销产品主要为生物样本库产品方案及药品试剂存储产品方案,产品竞争力突出,多款产品通过美国 NSF/ANSI、德国 DIN 等认证标准,在低温尤其是超低温领域技术全球一流,云芯产品多次在竞标中击败赛默飞、三洋的等国际公司。目前公司超低温产品入驻丹麦哥本哈根大区公立医院,同时在牛津大学、布莱顿大学、英格兰公立健康中心、悉尼大学、美国高端市场均有涉猎。海外市场产品和方案也更加多元化,生物安全柜、培养箱等品类实现快速增长,智慧化方案产品凭借贴近海外制药公司、医疗机构等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优势,有效突破了美洲、亚太等区域用户群,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在销售网络的拓展上,公司一方面基于产品与方案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海外优质经销商合作,2021 年公司新增 208 家经销商,海外经销网络总数已经超过 500 家;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进当地化布局,在欧洲、北美、南亚等地区加快推进当地化销售、营销、物流和仓储建设进程,快速洞察和响应用户需求能力持续提升。随着海外疫情的缓解、经销网络的拓展以及产品品类的丰富,预计公司将持续抢占外资品牌的海外市场份额,海外经销保持较高增速。

  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拓展,业务实现持续增长。公司直销项目主要是疫苗产品,服务于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的采购需求,直接面向海外终端客户或客户指定的机构,一般通过参与招标获取项目。在非洲、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不稳、以及安装维修服务缺失等问题,导致无法保障疫苗冷链存储安全。公司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配置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疫苗保存箱,在 43℃环境温度下断电后,能将箱内温度保持在 8℃以下的时间长达 120 小时,远超过 WHO 对维持冷藏温度 72 小时的规定,是首个入选 PQS 目录的国产产品。为解决欠发达国家基础卫生医疗保障设施欠缺等问题,公司与巴斯德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创,在塞内加尔等国家创新了太阳能实验室、太阳能诊所等场景方案。在疫情影响下克服海运、供应链等影响,先后交付也门、乌兹别克斯坦、中非、缅甸等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交付;与国际组织签订了超低温产品的长期采购合同;截止 2021 年底公司已与 20 余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随着新用户、新方案的不断突破,海外直销业务将实现持续增长。

  

  5.盈利预测

  对公司盈利预测的核心假设如下:样本安全板块:样本安全板块 2016-2021 年 CAGR 为 27.37%,未来预计 1)样本储存板块:受益于国内样本库建设持续扩张、下游用户多样化拓展以及物联网产品,需求保持稳定增长;2)生物安全产品:生物安全柜产品保持稳定,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高压灭菌器等新产品预计保持高速增长。预计 2022-2024 年样本安全板块增速分别为 32%、30%、21%。

  疫苗安全板块:疫苗安全板块 2016-2021 年 CAGR 为 78.10%,预计 1)短期疫情反复对公司疫苗城市网推进带来一定扰动,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城市网建设逐步恢复; 2)公司移动接种平台向传统疫苗接种转化,为板块贡献增量;3)海外疫情管控放开促进海外疫苗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预计 2022-2024 年疫苗安全板块增速分别为 42%、 51%、39%,其中物联网板块复合增速 60%。

  血液安全板块:血液安全板块 2016-2021 年 CAGR 为 64.2%,公司智慧城市血液网项目在多地成功落地,预计后续将在全国多地加速复制;十四五规划下国内浆站建设提速,公司并购三大伟业后整合良好,为公司持续贡献业绩增长点。预计 2022- 2024 年疫苗安全板块增速分别为 25%、78%、49%,其中物联网板块复合增速 60%。

  药品及试剂板块:药品试剂板块 2016-2021 年 CAGR 25.57%受到去年政府公卫采购基数较高影响,预计 2022 年药品及试剂安全板块收入略有下滑,2023-2024 年受到新用户群不断扩大下沉以及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影响,预计增速有所提升。

  成本:2021 年公司毛利率受到大宗商品涨价影响下滑 0.51pct,但公司通过下游产品提价及更新迭代升级等方式,平滑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 2022-2024 年毛利率将保持在 50%以上水平。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