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沪硅产业(68812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科创板3周年系列上市公司访谈|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李炜:抓住硅片需求旺盛机遇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21  沪硅产业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时报网2022-07-21

  3年前的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标志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任务正式落地。

  有目共睹的是,时至今日科创板市场已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兼董秘李炜表示,科创板的正式推行,给以半导体企业为代表的科创企业开拓了良好的融资渠道。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得以成长壮大,在技术、市场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突破。

  科创板推动半导体企业成长壮大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以来,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及最新动态如何?公司在相关关键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炜:沪硅产业IPO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二期项目”,也就是公司第一条产线中后15万片/月的产能建设。截至2021年末,公司第一条30万片/月的300mm硅片产线已建设完成,产能正在快速释放。

  2022年上半年,尽管受到上海疫情影响,但公司300mm硅片产销量保持逐月攀升势头,屡创新高。随着产销量的快速提升,300mm硅片项目经济效益逐步体现,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为6.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公司300mm硅片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规模化销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14nm及以上逻辑工艺与3D存储工艺的全覆盖和规模化销售、国内主要客户的全覆盖和下游应用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CIS)芯片的全覆盖。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所属行业具有哪些特征,该行业与海外相比尚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存在卡脖子现象?我国推出科创板以来,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前景?

  李炜:国内半导体行业起步晚,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在技术、产能、人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半导体制造行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难以获得充足且成本较低的资本投入。

  科创板的正式推行,给以半导体企业为代表的科创企业开拓了良好的融资渠道。科创板开市3年来,在促进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使资本市场成为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摇篮,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得以成长壮大,在技术、市场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突破。

  带期权上市:科创板的成功试点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之后,在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及成果、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李炜:科创板上市,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解决了发展最大难题之一的资金问题。公司IPO募集资金,成为了发展的助推剂,300mm大硅片技术突破并实现量产,成为我国率先实现300mm大硅片规模化销售的硅片企业,实现了国内客户全覆盖、工艺技术全覆盖和下游应用全覆盖。

  公司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带来了拉晶、切磨抛、外延、SOI等技术工艺上的不断突破,这也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潜力和空间。

  人才是第一资源,尤其在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半导体行业。股权和期权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沪硅产业是国内第一家带期权上市的公司,这也是科创板的成功试点,今年我们行权条件达到,将按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相关规定行权。我们在科创板的上市,增强了员工凝聚力,吸引了优秀人才的加盟,也稳定了公司的团队。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推动了公司在内部管理上的全面提升,更注重梳理审批权限及优化操作流程,从管理层、到员工,都树立了规范管理、合法合规运营的意识,这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分析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的盈利情况,以及相关原因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李炜:作为半导体制造企业,公司资本开支大,目前主营业务之一的300mm硅片业务还处在产能爬坡阶段,暂未实现扣非后盈利。

  随着公司300mm和200mm产品出货量的大幅增加,业绩也在逐步攀升,公司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022年一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328.05万元,环比大幅减亏。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处于高景气度,需求旺盛,全球硅片供应紧张,公司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重视生产运营中“环境友好”工作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在疫情肆虐之下,公司各环节业务受到的影响及对策。

  李炜:自3月上海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沪硅产业积极组织应对,位于上海的子公司上海新昇、新傲科技及时安排员工进厂。

  为保证闭环生产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及半导体硅片的稳定供应,公司组织各方面资源,积极应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各项问题。疫情期间,公司300mm硅片产线始终保持满产状态,不断刷新出货历史记录,3-6月屡创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双碳”战略目标下,公司采用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请介绍一下公司相关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情况。

  李炜:2021年度报告中,沪硅产业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沪硅产业高度重视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履行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相关的工作,积极参与相关事项的决策沟通,持续推进和提高ESG工作,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潜力。

  公司生产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力,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包括水能和天然气的使用。经营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能源的回收利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并采用废热、废水回收处理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为减少公司厂区及办公场所电、暖能耗,采用了全热回收制热系统,通过热回收冷冻机以单独的热水管程冷却器替代冷却塔的方式,回收制成30oC以上的热水,而传统的风冷热泵一般是通过热泵机组获取热量。经测算,采用全热回收制热系统,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数百万度电能,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间接排放。2021年度,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昇“废水回收利用项目”荣获《2021年上海工业水重复利用项目》二等奖。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