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成都圣诺生物迎来了部分股份解禁。对于高收益的科创板而言,机遇和风险充满了更多博弈。在圣诺生物在上市的1年中,其企业发展与商业版图经历了多维度的变化。因此,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现状,成为我们入市的前提。
深耕细分领域,凸显竞争力
圣诺生物成立于200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多肽及多肽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曾获四川多肽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示范等多项荣誉。
在上市前,原料药、制剂、CDMO是其核心业务,原料药主要有比伐卢定、生长抑素、胸腺法新、依替巴肽、利拉鲁肽等;制剂种类较多,覆盖生殖、肢端肥大、HIV、慢性乙型肝炎等领域。圣诺生物自成立之初就在为多肽创新药企业提供CDMO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了多肽原料药和多肽制剂的全产业链生产平台。
图片来源于圣诺生物官网
上市后的一年中,圣诺生物对其产业赛道进行了拓宽,首先是抓住新冠药物概念,以65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奥达生物一项专利技术。该技术将用于研发一款多肽新冠特效药,用于治疗与预防包含新冠病毒(2019-nCoV)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其次是对医美产业的布局,其一为通过全资子公司圣蓉朗科认购了广州圣婧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增注册资本,圣婧主营业务为多肽医美产品的研产销,与服务的提供,并且圣诺生物前期也将为其供应原材料;其二为对成都格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的认购,成都格纯主营业务涉及了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化妆品原料、道地中药材研究、天然产物提取物等。
多板块布局是圣诺生物对于延伸多肽产业链追求的体现:原料药、制剂为基础,CDMO是产业实力的背书,而新冠概念与医美赛道则是针对当前大环境下孵化的新增长点。同时,它反映出圣诺生物区别于产业同行的竞争力,体现出产业龙头对细分领域推动的带头作用。
后疫情时代,研发“不躺平”
QYResearch曾统计和预测:未来多肽药物市场将以 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21年达到358亿美元市场规模,2027 年将达到 495 亿美元水平,多肽药物市场仍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而我国多肽产业起步晚,国产多肽药物无论是制剂品种还是市场规模,都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国内多肽先驱而言,多肽领域既是汪洋蓝海也是荆棘之地。
在发展初期,圣诺生物由多肽仿制药品种入手,通过数年积累,逐渐取得多个品种的原料规模化生产技术,拿下了数个国内生产批件与美国DMF备案,并在现有成果上对其进行延伸开发,突破完成合成难度较大的仿制原料药。随着时间推动与时机的成熟,圣诺生物将目光转移到了新冠特效药这一战略中。
后疫情时代,国内并未进入“躺赢阶段”,在国外共存观念的影响下,一度向我们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抗疫要求。一时间,新冠特效药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这一关乎民族兴衰、同时又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产业已吸引了不少企业接踵。目前,国内有不少于10家企业正发力新冠特效药赛道,但辉瑞之后,尚无上市者。
圣诺生物所获专利授权:一种广谱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及其药物用途
(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2022年,圣诺生物以奥达生物抗新冠病毒多肽药物专利的受让,宣告入局新冠赛道。据相关资料,这项专利将用于研发一款鼻喷类多肽新冠特效药,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底申请中国的临床批件,预计完成项目需耗时2-3年,预计总投入为人民币1.75亿元。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研发向来不是一件易事,周期长、投入高,充满了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可以说,研发既是对药企实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自身价值的一种突破。而当前形势下,新冠特效药不仅仅是抗疫刚性需求,更承载着民族发展的重任,掌握自主产权新冠特效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圣诺生物而言,这是对赛道的拓展,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时代使命。
同年,圣诺生物入局医美产业,以认购形式将多肽应用拓宽到多肽医美产品、服务、化妆品原料、道地中药材等领域。就国内现有的多肽医美市场而言,其认知仍普遍停留在抗皱、抗衰老功效下,且产品相对混乱,缺乏头部产品。在此背景下,圣诺生物入局医美,主要有三个关注点:一、科班出身,对于多肽医美产业起到规范、完善与推动作用;二、促进多肽产品在医美领域更广泛地落地,为医美产业带来新繁荣、新增长,抢占红利先机;三、赛道属于新兴民生范畴,企业责任感得以充分体现,有望受到政策加持。
从财报看企业运营“晴雨表”
圣诺生物2021年年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2.05%,净利润6125.28万元,同比增长2.09%。
2022年Q1季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74.48万元,同比下降13.44%,净利润1429.29万元,同比增长22.64%,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
从企业运营的“晴雨表”上看,受国家集采影响,圣诺生物在营收略有下降,但利润端保持稳健增长,运营效率稳定,盈利空间较好。
在我们关注一支股票的背后,往往有很多无法量化却值得留意的成分,随着解禁之日的到来,各方机构会进入博弈,然而其产业价值、赛道潜力却依然客观存在。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它是否更是一个介入与布局的良好机会?所谓道阻漫漫,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