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688114. SH)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87.18元/股。当日早间高开超22%,股价达107元/股,市值冲破400亿元。
作为国内生命科技的领军企业,登陆科创板同日,华大智造发布适用于靶向基因测序和小型基因组测序的第九款测序仪新产品DNBSEQ-G99。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智造采用线上直播形式进行敲钟,全球目前最高日通量的单机版基因测序仪DNBSEQ-T7也出现在了仪式现场,该测序仪每天可以完成60人的全基因组测序。
作为“国产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此次华大智造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无疑为国内生命科技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业务多头并进
业绩维持高速增长
资料显示,华大智造成立于2016年,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
2019年-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10.91亿元、27.80亿元、39.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73%,业绩平稳发展、节节攀升。
目前,华大智造已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在基因测序领域已形成以“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大智造业务布局已遍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累计服务超过1300个用户。
华大智造的业绩增长,离不开多方布局,并精准把握风口时机,形成基因测序仪业务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两大板块,并围绕全方位生命数字化布局了如远程超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产品。
制图:全球财说
其中,报告期内,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6.15亿元、12.7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44%、22.34%、32.76%。随着疫情缓解,2021年基因测序仪业务得以恢复,收入水平高于2019年且增速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球范围基因测序仪相关业务均因疫情原因呈现放缓态势,但华大智造把握全球对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大幅增加机会,核酸自动化业务增长神速,助力公司实现相关业务销售收入攀升。在基因测序仪业务与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双头并进的业务布局下,华大智造得以保持业绩整体向好且不断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实验室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5897.33万元、20.62亿元、21.93亿元,2019年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9.75%。
此外,华大智造新业务板块也呈现上升趋势。新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单细胞系统、远程超声机器人、BIT产品等,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2282.59万元、7667.02万元、4.28亿元。
技术自主可控!
基因测序应用广泛
基因测序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试剂及耗材端,中游测序服务和基因大数据服务端,下游应用端。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以及灼识咨询《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综合解决方案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245.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303.9亿元的市场规模。
在华大智造成立之前,上游测序设备、耗材及试剂的研发及生产,主要被Illumina、Thermo Fisher、罗氏等跨国巨头垄断。上游测序设备也成为了基因产业“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领域,目前国内量产企业也仅有华大智造。
虽然,华大智造起步较晚,但是通过高额研发投入,实现后来者居上甚至是弯道超车。
华大智造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16.52亿元。报告期内,华大智造研发投入分别为3.43亿元、7.00亿元、6.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1.46%、25.19%、15.48%。
同时,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2050人,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35%,其中50%以上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217项境内专利与258项境外专利,其中境内专利包括102项发明专利、78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
基因测序行业设备及试剂耗材提供商中,华大智造、Illumina、Thermo Fisher所使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以华大智造为代表的DNA纳米球与联合探针锚定聚合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是目前全球少有的能够在溶液中完成模板扩增的技术,通量覆盖广、检测准确性高,同时产出数据重复序列率低。
下游最大的应用场景仍是医疗领域,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基因测序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已经开始逐步成熟的应用领域包括:多组学研究、人群队列基因测序计划、新药研发与创新、微生物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肿瘤诊断治疗、辅助生殖等。
生殖遗传学市场是目前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方向,利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胚胎的遗传状况,提高体外受精的成功率,并降低严重遗传病的风险。
同时在无创产前检测、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肿瘤早期筛查等领域,基因测序应用也日趋增多。
无创产前检测(NIPT)作为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一个成熟临床应用场景,已经成为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
此外,肿瘤诊断和精准治疗、肿瘤早期筛查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中发展较快的一个细分领域,与传统诊断相比,肿瘤基因诊断基于分子生物标记物,有较高的分辨率、较早的观测时间窗口和复发转移监测的便捷性。虽然作为消费级基因检测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由于市场较大,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除临床领域应用外,高通量基因测序还可以应用至科研及新兴领域,其中就包括新药研发与创新、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海关检疫、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农林牧渔中的分子育种、畜禽良种繁育、动物传染病监控等方面。
政策大力支持
国产化趋势不改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华大智造实现了基因测序设备的国产化、民族化。
长期以往,基因测序设备均被欧美垄断,价格高昂且供应周期漫长,严苛的使用条件也让国内基因产业受到极大限制。但生命科技作为全球重要前沿领域,基因测序仪更是生命科学研究及发展的决定性设备,打破垄断、降低成本势在必行。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大力推动重点突破发展的领域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并列的十大领域之一。
2017年1月,发改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实现基因检测能力(含孕前、产前、新生儿)覆盖出生人口50%以上。
2017年6月,多部委联合发布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创新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2018年1月,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发布,32种医疗设备产品可以享受到“首台套”推广应用政策的扶持,医疗设备产品中包括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规范广泛开展产前筛查,逐步扩大筛查病种,规范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新技术,促进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先天残疾。
2019年7月,多部委提出加快新一代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推动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化应用。
在诸多政策加持下,基因测序作为国家重点领域,国产化和成本控制成为国内基因测序的大方向。设备成本是基因产品及服务的核心成本,测序仪等设备作为上游核心生产资料,占据较大的比例。
现在,基因技术正处于快速转化和应用于市场的进程中,设备成本控制已成为重要切入点,特别是包括无创产前筛查、宫颈癌筛查、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等的民生普惠工程,成本对于公共服务控费以及市场规模扩大至关重要。
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带来对上游设备智能制造多样化的需求,考虑因素包括设备的通量高低、检测片段的长短、序列检测还是染色体构象检测、周期长短、便携性等。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数据全程质控、及数据中心建设也非常关键。
自2016年起,华大智造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完整过程后,实现了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自主研发并量产。同时通过源头性专利布局为核心技术演进提供坚实保障,新产品快速迭代能力也为多场景需求提供强大支撑,同时丰富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支持。
也正是上述多点优势,助力华大智造乃至国内基因测序行业急速发展,并大大降低成本。招股书显示,华大智造测序仪DNBSEQ-T7系列已经可实现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500美元内。
在政策红利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高于全球增速。华大智造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铸造国之重器,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