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赛生物董事长 刘修才 | |
法国哲学家、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格森曾说:“社会进步实际只是在这个社会已经下定决心进行实验之后才一蹴而就的。这就是说,这个社会必须要自信,或无论怎样要允许自己受到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赋予的。”
过去100年间,人类经历了两次生物技术的革命,迎面而来的是由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主导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浪潮。置身于这一全新领域,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正试图成为伯格森口中的“某个人”。
合成生物学,一个略显生涩的词汇,却是当下具有颠覆性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从2000年创建至今,凯赛生物基于这门年轻学科,用生物法取代化学法,创造出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的“新生物”。
正是这个应用场景丰富的好生意,让各类资本趋之若鹜。但有别于把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视为“风口上的猪”的观念,在刘修才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财富数字的变大。“生物材料之所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产业,在于它能够解决人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生物材料生意是一门学科”
梦想的起始点源于一份研究报告。
1996年,在一次研讨会上,一篇关于中国未来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前景的报告,让刘修才意识到,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和消费国。如果能用生物法取代化学法来制造化工产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
后来,这篇报告的发言人张启先,成了刘修才的创业合伙人。从1977年考入中科大近代化学系,到赴美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再到1991年受聘于Sandoz药物研究所,科班出身的背景,使得刘修才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也赋予了他敏锐的眼光。
1994年,生物代替化工生产线在国内尚属空白,在国外也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产业化需要一大笔资金。彼时,创业之初的刘修才窥见了机遇的曙光,选择了从国内的科研机构购买生物化工技术,经过技术优化后,打包卖给国外公司。靠着这种方式,3年内凯赛生物收购了6项技术,成功转让其中4项,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一个偶然机会,这段创业之旅驶入正轨。1995年,刘修才承担了一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利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做维生素C。当时,国际上的维生素C都使用化学方法合成,只有中国发明了两步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整个项目过程进展顺利,一下子将成本大幅度地降了下去,成功占领了国际市场。
这段经历让刘修才的商业直觉与家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坦言:“当时,一方面,我感受到,中国有能力做出全球领先技术,实验室中的生物发酵工艺用到工业上并没有特别难;另一方面,发现这个行业可以变成一个学科来做。”
于是,1997年,刘修才成立凯赛生物,专门研究生物方法替代化学法,这比2014年全面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化早了17年。
近年,国内外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热度升温,涌现出了多家公司和研发机构,但专注于合成生物学做新材料,并且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公司仍然不多。在刘修才看来,生物法制造难在跨学科,每个环节需要不同的学科基础,只有几个环节结合起来,才能走到底,最终实现产业化。
刘修才是一个对研发很痴迷的人,他将凯赛生物的成功归因于20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产业和产品方向有了一些体会和理解,形成了一套对产业化卡脖子问题进行分析和高效解决的方法和机制,建立起一个多学科交叉互动的全流程研发平台和研发团队。”
如今,凯赛生物掌握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生物制造核心科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5%,国际市场占有率接近50%。近年来,凯赛生物还实现了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尼龙的产业化技术,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
“‘碳中和’是人类的严肃课题”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凯赛生物展出的两款新材料产品引发行业关注。它们分别应用于纺织、工程材料领域和轨道汽车、风电、管材、电子电气、工业、消费品、复合材料及薄膜等领域。
“全面展现生物制造在衣用住行中的应用场景,是凯赛生物助力‘碳中和’的具体实践。”刘修才向记者解释说,其中的高性能纺织材料,生物基含量高达45%至100%,具有优异的低温易染、柔软亲肤、易吸易排、耐候耐磨等特性,还可有效减少纺织行业石油等化石基原料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谈到生物基产品与“碳中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时,刘修才说,生物基产品采用可再生的农作物作为原料,农作物生长过程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碳,再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出生物基产品。因此,生物基材料有望做到零碳甚至负碳,对降低碳排放有显著作用。
“生物制造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低碳新材料和生物能源,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刘修才认为,生物制造是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它可以在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材料、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轻量化以塑代钢等多个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实现在生物制造规模化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顺理成章成为刘修才带领凯赛生物攻关的新课题。
据介绍,凯赛生物正着力开发高效的生物质纤维的预处理、纤维素糖化等产业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目标是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生物制造原料,为生物制造所需的大宗原料开辟资源,真正解决原材料的来源问题。“我们以秸秆为原料做乳酸的项目正在进行中试,秸秆乳酸开发完之后,可用作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刘修才坦言,聚乳酸用作一次性包装材料的关键是把成本降低。
“我们不要把‘碳中和’做成一件赚钱的事,它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刘修才表示,未来,凯赛生物将致力于推动以生物废弃物为原料替代化石原料的技术革命,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