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佳华科技2024-04-25
佳华科技
ROCKONTROL
以场景化助力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近年来,数字重庆建设和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上,更在于它们所运用的数字化改革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对于推动数字化进程、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学习与探讨。
“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是手段,改革是核心;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制度重塑、流程再造;要创新探索“监管+服务”的应用场景,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生态环境业务方面,数字化转型场景有哪些?如何实现方法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以数据为基,全面保障数据质量
要强化数据治理,“让数据不孤独”“让数据更准确”“让数据可追溯”,要打破数据孤岛,规范数据治理和质量控制,做好数据加工关联,厘清数据的来龙去脉。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地方物联网设备数量较多,且不同类型设备对应着不同的第三方运维单位,运维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统一保障。鉴于此,针对物联网数据质量的问题,佳华推出“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平台将第三方运维单位的“人、事、物、行为”等进行整合,全面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运维操作全过程留痕,同步建立考核办法,实现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与考核,全面提升物联网数据质量。
同时,为实现数据的统一整合与管理,佳华科技构建“生态环境数管中心”。厘清数据家底,盘点数据类型,保障数据质量。做好加工关联,说清数据“来龙去脉”。构建智能搜索引擎,实现智能搜索。
以“定量”决策为目标,逐步实现“定性”到“定量”的升级迭代
要以“定量”为内核,构建环境管理中的“因果-优化-动态”三角架构。要解析看似不相关的观测数据背后的复杂关联关系,要不断探索优化管控措施,更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动态”条件下的最优策略。
以佳华的“大气联防联控管理平台”为例,平台创新推出“预测-溯源-管控”的模式,包含预测预报、成因分析、精准溯源、管控调度等模块,完成多个数据产品如预测预报、传输轨迹分析、源解析分析、小尺度溯源的业务化落地应用,真正做到“让每一次决策都能得到充分的数据支撑”。
同时,平台构建“措施库”与“案例库”等功能模块,沉淀历史管控经验,实现指标-规则-问题-措施-案例之间的高度匹配与关联,从而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重视机制创新,探索完善流程机制
制度创新和流程机制的完善是实现生态环境监管“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每一次监管模式的创新,实际上都植根于深层次的制度革新和流程优化。以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模式为例,这种模式不仅依赖于线上的信息化流转,更依赖于线下的机制保障。表面上,我们看到了硬件设施和软件应用的创新融合,但在更深层次上,这是对监管机制的革新,是对传统监管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城市网格化治理理念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以当前生态环境数字化领域比较热门的非现场监管的模式为例,各种创新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等技术的运用,其背后都需要有创新的监管机制来进行保障,否则将无法实现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当前佳华在非现场监管模式方面,一是创新探索小尺度溯源模型的应用;二是针对污染源监控数据“造假”问题,研发数据核验算法;三是构建联动机制,以监管方与园区之间的联动为例,按照指标发现问题、技术明确方向、机制保障闭环的路径,让问题线索推送更精准、让线上信息流转更顺畅。
不断探索“监管+服务”的应用场景
需要在监管的过程中,融入服务的理念,通过提供有效的服务来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监管对象创造更多的价值。
佳华以此理念为基础,探索实践“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和服务的融合,提升环境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监管对象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创造更多价值。第一,构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解决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内置监管模块,实时监控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合规性;第三,提供政策宣传与引导,更新发布最新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治理措施,同时为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
“数智化”转型需找到与“新技术”的结合点
近日,《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其中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无疑是当下的技术热点。目前,佳华以自研的微精灵大模型为底座,从环保的政策咨询、数据核验、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等多个场景不断探索大模型的落地场景,积极推动“新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应用。
展望未来,佳华科技将紧跟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工厂”体系,坚持以数据为中心,以“带着数据做产品,带着算法做服务”的模式,在智慧环保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场景,以创新实践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