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东鹏饮料(60549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东鹏饮料市值千亿 机构抱团推高意为割韭菜?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7-10  东鹏饮料内幕信息

来源 :大公网2021-07-10

  作为行业细分领域的第一股,难免会受到一众人的追捧,但在追捧的同时也要理性想想其本身能不能撑得起如此高的赞美及市值。

  (图/摘自东鹏饮料官网)

  曾经被众多消费者戏称"高仿"红牛的东鹏饮料摇身一变,成了如今我们高攀不起的模样。

  自 5 月 27 日上市,将"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股"坐实以来,东鹏饮料股价就一路飙升,从发行价 46.27 元/股翻 6 倍多至 7 月 7 日晚间收盘时的 285 元/股,累计涨幅高达 515.95%。甚至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 16 次涨停,其市值更是从上市初期的不到 200 亿元,飙升至如今的 1100 余亿元。

  作为饮料细分领域的头部玩家,在被众投资者看好的同时更被诸多机构看好,截至 6 月 17 日,东鹏饮料已获 5 家机构共计超 11 亿元的买入,并且超 10 余家证券机构对东鹏饮料给予买入评级。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收获了如此之多,也难怪众多投资者会"膜拜"东鹏饮料。但资本市场的表现最终还是要业绩来决定,在巨大泡沫的"笼罩下"年营收 50 亿元撑起的千亿市值不知还能撑多久?

  【机构"抱团"买入】

  5 月 27 日,东鹏饮料正式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历时一年多的上市征程终于结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股"。

  据悉,东鹏饮料发行价为 46.27 元/股,5 月 27 日当天上午 9 点半开盘,开盘价为 55.52 元/股,最终以涨幅 44%、66.63 元/股报收,当天收盘总市值为 266.53 亿元。

  截至 2021 年 7 月 7 日,东鹏饮料已登陆 A 股 40 余天,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东鹏饮料完成了巨大的"蜕变",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平平无奇"的小饮料了。

  7 月 7 日晚间收盘,东鹏饮料已达 285 元/股,涨幅 9.7%,市值更是超千亿,一个月的时间从百亿直接大跨步进入千亿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7 月 7 日晚间收盘,东鹏饮料累计涨幅已高达 515.95%。

  (图/截自东方财富网)

  如此漂亮的"战绩",当然少不了投资者与机构的追捧。据了解,截至 6 月 17 日的龙虎榜,东鹏饮料公司买入位前五位均为机构专用,已合计买入 11.39 亿元,合计买入占当日总买入的 37.65%,与此同时,卖出前五位均为游资营业部,卖出合计 3.14 亿元,占当日总卖出的 10.38%。

  并且自东鹏饮料上市以来已先后 7 次登上了龙虎榜,但直到近两次,也就是 6 月 16 日、6 月 17 日才出现了机构专用位。

  此外,据氢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东鹏饮料已获 15 家机构给予"增持"和"买入"的评级,甚至不少投资者发出"这是卖饮料的还是卖白酒的"疑问。

  对此,我们不难联想到此前被"机构抱团"如今"跌跌不休"的美的以及被资本"抛弃"的良品铺子。

  作为行业细分领域的第一股,难免会受到一众人的追捧,但在追捧的同时也要理性想想其本身能不能撑得起如此高的赞美及市值。

  【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宣传推广费远远高于研发费用】

  据欧睿国际发布的《Energy Drinks in China》报告显示,2019 年国内饮料市场规模扩至 600 亿元。其中红牛在该市场占据了 57%的市场份额,而东鹏特饮的占有率只是红牛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也就是说,目前红牛占据着我国能量饮料的大半市场,而东鹏饮料的市占率仅为 15%。

  在此影响下,2018 年至 2020 年,东鹏饮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0.38 亿元、42.09 亿元、49.59 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6 亿元、5.71 亿元 8.12 亿元。

  而其大部分的收入则主要来自于主打产品"东鹏特饮",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 3 年间,东鹏特饮为东鹏饮料带来的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在 93%以上,分别为 94.99%、95.11%、93.88%。

  尽管近些年有推出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等新的产品,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 3 年间,东鹏饮料非能量饮料为东鹏饮料带来的收入都不及一成,分别为 3.28%、3.53%、4.86%。

  或许是东鹏饮料觉得东鹏特饮带来的效益已经足够了,也或许是东鹏饮料认为宣传比产品更重要。

  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东鹏饮料宣传推广费分别为 5.43 亿元、4.3 亿元、4.07 亿元,分别在当期销售费用中占 56%、43.74%以及 39.13%,在当期总营业收入中占 17.87%、10.22%、8.2%。如此之高的占比大大地影响了净利润的水平。而彼时的研发费用却仅占营业收入的 0.72%、0.67%、0.72%。

  在目前大批企业瞄准能量饮料的情况下,东鹏饮料仅靠东鹏特饮一款产品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众所周知,饮料,特别是能量饮料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且能量饮料目前同质化较为严重,诸多消费者表示东鹏特饮与红牛在口感上并无太大差别,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战马、统一旗下的够燃、乐虎等品牌均可以代替东鹏特饮。

  【销售区域较为集中】

  在东鹏饮料此前的投资者调研报告中有投资者问到,"广东的占比很高,省外拓展的空间很大,省内如何保持增长,省外如何提升品牌?广东市场的格局,未来能否还有空间"。

  这个问题可是问出了环绕众人心中多日的疑虑,数据显示,近三年,也就是 2018 年至 2020 年,东鹏饮料在广东区域的销售占比大大高于同行业分别为 61.1%、60.12%、55.74%,均在 55%以上,销售区域较为集中。

  对于以上问题,东鹏饮料也坦言到"东鹏目前广东市场占比 50%多,不好的地方是东鹏目前还不算是一个全国品牌,通常全国品牌在广东的占比大约是 20%-30%之间;好的地方就是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全国化过程中容易受渠道、团队、消费者习惯的影响,比如在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四川是第二梯队,而福建、安徽、河南、大西北地区是第四梯队,这些都是未来都是提升方向。"

  据兴业证券分析,目前,中国饮料行业规模近 6000 亿,近年来保持低单增速。其中功能饮料市场规模约 430 亿/占比 8%,近 5 年 CAGR 高达 15%,远高于饮料行业的平均增速,且以量增为主,近十年来价格基本稳定。海内外对比来看,中国大陆功能饮料人均饮用量和人均消费金额仅为香港地区的 50%左右,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占比约 10-20%,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在面对能量饮料这片蓝海诱惑时,先后下海的企业纷纷布局全国化,欲抢占尚未成熟的能量饮料市场,东鹏饮料想要全国化或许并不如其所说的那样"容易"。

  虽然,东鹏饮料已贵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股",但在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在面对巨大资本泡沫及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前路难免会坎坷,只希望年营收 50 亿人民币的东鹏饮料不要走"前车之鉴"们的老路。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