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专注于色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创立自有品牌“天外天”,拥有覆盖六百余种色彩的富春标准色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色纱产品。
作为国内领先的色纱生产企业之一,公司采用“仓储式生产为主,订单式生产为辅”的经营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自主研发染整工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服务,并于2021年顺利登陆上交所主板。
分业务看,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色纱、贸易纱销售及受托加工,色纱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色纱是将胚纱经过染整加工后,络成适合袜机、圆纬机、横机、梭织机等纺织机械使用的筒形纱线,广泛应用于服饰、家纺、毛巾等领域。
贸易纱是公司采购的胚纱、色纺纱直接对外销售。受托加工收入是公司接受客户委托,对客户提供的胚纱进行染整加工并收取加工费。2021年公司色纱、贸易纱、受托加工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9.74%、7.50%、2.36%。
分地区看,公司销售以内销市场为主,2021年国内销售额为21.59亿元,占主营收入的99.26%。
财务分析:需求疲软棉价下行,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近年来公司营收波动式增长,2017-21年收入由13.30亿元增至21.7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3.08%。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增43.57%至21.75亿元,主要系销售价格及销量增加所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增7.04%至16.17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下游需求疲软等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分产品看,色纱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色纱销售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主要系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带动色纱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贸易纱、加工费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71%、52.32%至1.63亿元、0.51亿元。
图5:2017-2022Q1-3公司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图6:2017-2021分产品收入(单位:亿元)
毛利率方面,公司综合毛利率主要受色纱业务影响。
2021年得益于棉花价格的持续上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8.54%,同增3.29PCT。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降5.65PCT至13.32%,主要系棉花价格震荡下行,公司下调订单价格,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费用率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56%,同增0.07PCT。
2020年以来公司销售费用率基本保持在1%以下,2020年销售费用率同降0.86PCT至0.58%,主要由于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将与合同履约相关的运输费调整至营业成本。
财务费用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银行利息收入增大,导致财务费用率同降0.05PCT至-0.10%。
管理费用方面,近年来公司管理费用率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2.5%以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率同降0.15PCT至2.08%。
净利润方面,近年来公司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技术持续优化、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带动净利实现快速增长,2017-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0.74亿元增长至2.3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3.21%。
得益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和费用的合理管控,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增105.39%至2.33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降13.8%至1.40亿元,主要系在21年同期高基数的背景下,22年局部疫情反复导致终端需求疲软,同时棉价下跌影响盈利水平。
存货方面,由于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公司产量增加、公司存货备货增加,近年来公司存货规模持续增长,22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货达4.52亿元,同增20.09%。随着公司产销规模的扩大,公司增加了主要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储备,以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交货速度,库存周转效率保持较高水平。
公司采用“仓储式生产模式”,因此存货除包含原材料、在产品外,还包括较高比例的库存商品等,近年来存货结构基本稳定。
公司治理:实控人持股比例高,管理团队专业且稳定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何培富家族,合计控制公司56.41%股权,其中何培富直接持有公司45.13%股权,并通过富春投资、勤慧投资间接持有公司1.44%的股权。何培富之女何璧颖和何壁宇各持有公司5.64%股权。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对公司管理、战略掌控能力较强。
管理团队方面,公司管理层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公司任职多年,管理团队稳定。董事长何培富、副总经理王腾飞和章位良深耕纺织行业多年,积累丰富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
行业分析:印染市场规模较大,竞争格局利好头部企业
行业空间:印染大行业、小公司,龙头成长空间大
印染行业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是纺织品深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
受生产工艺要求、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功能、风格等因素影响,纺织品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形成多样的印染方式,目前行业内以纱线染色、纤维染色、织物染色三种印染方式最为常用。
其中纱线染色即在织造前对棉花等原材料纺成的纱线进行染色,能够确保染料渗透性较强、色牢度较高,获得良好的匀染效果,同时使织物色彩立体感更佳、手感更蓬松丰满。此外纱线染色的起订量小、生产灵活,印染成本最低、污染相对较小。
纱线染色主要有筒子染色、绞纱染色、经轴染色三种染色方式。公司主要采用筒子染色,主要有以下优点:1)工序相对简单,绞纱染色后还需倒筒,工序较繁琐。2)节能减排,绞纱染色浴比大,耗水多,相比之下筒子染色用水需求量少,排放也相应减少,污水处理成本降低。
近年来在疫情、限电限产、原材料价格高涨等背景下,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
但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终端需求持续复苏的带动下,行业逐步修复。
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印染企业1709家,同比增加142家,增幅为9.06%;印染布产量407.16亿米,同比降低6.65%;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296.39亿元和89.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7%和1.07%。
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为33.18%,行业亏损面有所扩大;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亏损企业567家,同比增加159家,增幅约38.97%。2022年前三季度,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225.29亿米,同比增长9.04%。
在国际市场对我国印染产品需求增长的拉动下,行业出口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疫情影响下,终端消费疲软是印染布产量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电力、棉纱、物流运输等成本的明显上涨使中小企业经营愈发困难,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加快,集中度提高。
目前色纱主要应用于袜制品、毛巾、内衣等产品上,行业龙头富春染织的袜厂客户占比约90%,色纱行业的景气度与棉袜行业息息相关。
从出口情况来看,中国作为全球袜子主要出口国,近年来国内袜子出口金额以及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2021年中国棉袜合纤袜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分别为57亿美元、158亿双,同增26.67%、23.44%。据欧睿数据,2022年中国袜子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55.33亿美元。
假设①棉袜占袜子市场比例为40%、②70%的棉袜生产以色纱为纱线原材料、③制袜行业毛利率、成本结构近似于制袜龙头健盛集团,即制袜毛利率约为20%、色纱的材料成本占比为18.4%,那么对应国内色纱仅在袜制品领域的市场规模约6.4亿美元。
近年来袜子逐渐向时尚单品靠拢,潮袜爱好者追求的颜值、图案精细程度倒逼印染企业转向于前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提升供应链附加值环节,有望助推色纱行业渗透率的提高。
行业格局:环保趋严落后产能出清,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份额
棉袜用色纱细分领域龙头市占率绝对领先。棉袜市场竞争充分,富春染织作为棉袜用色纱最大供应商始终保持领军地位,公司产品在国内棉袜用色纱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50%以上,换算后公司产品约占到全球棉袜用色纱市场30%-35%的市场份额。
环保监管趋严、终端品牌客户力求可持续发展。
传统印染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其发展初期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造成中低端产能普遍过剩,环境污染及能耗问题较为严重的局面。
双碳背景下,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印染行业的环保监管进一步趋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等多部门先后推出多项政策规范印染企业发展,对污染物排放、智能制造转型、用水量等都做出一定要求。
此外终端品牌客户对上游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提高,2022年以迅销集团为代表的品牌商开始要求中游纺织供应商开展产品碳足迹数据盘查工作,提出力争实现原材料、面料生产、缝制环节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以及将服装面料替换为环保再生面料的规划。
因此终端客户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逐步完善,将对上游纺织供应链厂商提出更高的绿色、节能、环保、减碳要求。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集中度提升。
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下,行业准入门槛有所提高,部分污染重、技术低、盈利差的中小企业因不愿或难以承受环保和技术改造成本而退出,近年来印染企业亏损面、亏损额整体均呈上升态势,202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面为33.18%,亏损额总计24.46亿元。随着环保监管持续加码,预计行业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大企业则凭借技术、资金等规模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图22:规模以上印染企业数量及亏损户数占比图23: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情况
竞争优势:强研发投入打磨工艺,仓储式生产规模化降成本
公司聚焦主业,加强研发,形成较强的工业技术优势。公司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采用国际化标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制度。公司采用“仓储式生产为主,订单式生产为辅”的业务模式,通过规模效应控制成本。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优质的品牌形象,公司积累较为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
生产模式:合理库存+订单驱动,仓储式生产助力合作双赢
公司采用“仓储式生产为主、订单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仓储式生产即公司将已生产或研发成功的各类色纱的染料配方、助剂使用、生产工艺等进行标准化,并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对色卡中各类色纱进行预先生产备货,客户从色卡中挑选所需色纱后向公司下单。
基于多年的研究创新与色彩积累,公司成功自主研发出涵盖六百余种颜色的“富春标准色卡”,为独特的生产模式提供基础。仓储式生产实现客户与公司双赢,订单式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
对于公司而言,1)产品质量稳定,制成率高于同行。依托于色卡颜色进行标准化生产,公司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公司产品制成率达99%,行业内基本为95%-98%,远高于同行,此外公司产品一次成功率达98%,产品基本实现无陈差。
2)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前备货快速交期。生产部门能够依据各种色纱的历史销售数据,对市场未来需求做出预测,并指定合理库存和生产计划,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实现满缸生产、批量生产,保证公司的产量、销量、库存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有效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
3)公司通过多年积累,借助自身规模、生产优势建立色纱行业染色标准,从而掌握较强话语权。对于客户而言,仓储式生产能够直观展示公司产品的色彩与质量,帮助快速做出选择并下单,确保随时采购、随时发货,缩短其采购周期,提高存货与资金周转效率。
针对客户个性化订单需求,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即由销售部门对接客户具体需求,协同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联合进行工艺研发、打样试制,在确认合格后制定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技术优势:重视研发投入,工艺技术行业领先
公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专注于纱线染整相关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研发费用率基本维持在3%以上,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设备工艺方面,公司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印染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
研发团队方面,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同时通过与武汉纺织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积极提高自身研发水平。
得益于在研发创新与技术创新领域多年的深耕,公司在染色技术、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研究技术成果,截至2021年公司共拥有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
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积累,公司主要产品在色泽、匀染性、透染性、染色牢度等方面均达到行业较高水平,在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单位产量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公司自主研发的“富春色卡”已经基本取代原先日本的“三山色卡”,成为袜业用纱的行业标准。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曾获得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17项,安徽省新产品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新品类拓展方面,公司持续深耕印染工艺、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和研发团队建设。公司不断淘汰老旧设备、更新先进设备,荆州“6万吨高品质筒子纱建设项目”采用全球顶尖设备,并引入意大利、德国进口染色剂。
2022年公司从浙江梭织、针织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与外部产业链优秀专家合作,协同公司在印染工艺上做出相应开发和调整,并增加后端处理过程,逐步切入毛巾、家纺、色织布等新应用领域,技术应用不断成熟。
质量优势:质量管理贯穿全产业链,享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在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质量环节建立较为完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环节,公司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其交货周期、产品品质、信用资质、服务表现做出评价并及时更新名录。
公司质检中心会对胚纱、染料、助剂等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以保证较高的产品品质。
生产过程环节,针对不同产品,公司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并采取岗位自检和质控复检相结合的方式,复核相关工艺参数、质量指标,合格后进入下一生产工序,以实现对全流程的质量把控,增加良品率。
成品环节,在色纱完工后,公司质检中心将对该批次成品进行抽检,检测产品耐水洗、干摩擦、湿摩擦、棉沾色、色差、强力及织造效果等指标,合格后方可入库。
基于多年积累的质量控制经验,公司产品在色牢度、色差、强力等技术参数及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织造效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行业内少数通过OEKO-TEXS tandard 100认证和全球有机纺织品资格认证(GOTS)的企业。
公司“天外天”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并获得“中国质量信用AAA级单位”、“全国质量品牌诚信信得过企业”等荣誉称号。
此外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售后服务团队,以保障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凭借较高的产品质量与较强的服务能力,公司成功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优质的品牌形象,持续强化自由品牌建设,与头部袜业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如健盛集团、梦娜袜业、浪莎袜业、耐尔袜业等,建立较强的品牌认可度。
同时优质客户资源助力公司能够及时洞悉下游客户需求,把握终端最新发展趋势,制定相应产品开发计划与发展战略。
图32: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贯穿全产业链图33:公司主要客户图示
未来成长:新品类扩展助力腾飞,色纺龙头成长可期
量的成长:产能扩张品类拓展,打开成长天花板
公司上市后相继推进四大项目建设,包括年产3万吨高品质筒子纱建设项目、智能化精密纺纱项目、年产6万吨高品质筒子纱染色建设项目、年产3万吨纤维染色建设项目。
借助精密纺纱、纤维染色项目的建设,公司有望持续拓展新品类、切入新赛道;同时产能的扩张助力公司强化龙头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筒子纱产能持续扩张,打破产能瓶颈扩大规模体量。
近年来公司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处于饱和状态,自2020年来公司开始持续高品质筒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以有效突破产能瓶颈、扩大生产规模,据我们预测,伴随公司3万吨高品质筒子纱建设项目、年产6万吨高品质筒子纱染色建设项目陆续投产,公司产能有望保持稳健增长,于2023-24年分别实现产能约11.3/16万吨。
延伸产业链,强化规模化降成本优势。
2022年7月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10.42亿元建设智能化精密纺纱项目(一期),项目建设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24万锭紧密纺纱线产能。
公司传统主业为色纱生产,其所需主要原材料纱线均为外购,因此智能化精密纺纱项目的投资建设将助力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以完善产业链布局,实现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
印染工艺突破产品品类拓宽,打开成长天花板。
1)2021年公司开始推进年产3万吨纤维染色生产线,即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
2)2022年公司投资7.5亿元开展年产6万吨高品质筒子纱染色项目建设,预计于2023-24年相继投产。
传统主业:2023需求修复+竞争格局优化。传统主业方面,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终端消费需求低迷,行业中小纺织企业受到较大冲击而退出竞争,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预计2023年终端需求得到修复,原材料价格企稳回升,公司作为棉袜纱线印染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获取更多份额。
新品业务:规模化降低成本优势+低单位能耗成本助力公司抢占更多新品类市场份额。
得益于“仓储式”标准化、色卡化的模式,公司能够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实现满缸批量式生产,具有较强的规模化降低成本的优势。
此外公司能源成本逐年优化,长江取水+自建锅炉显著降低用水与用电成本。凭借成本端优势,公司能够适度让利于服饰、毛巾、家纺等领域的新品类客户,使公司切入更为广阔的纺织细分赛道。
据观研统计,2021年国内毛巾、家纺市场规模分别为426.48亿元、2937亿元,同比增长8.12%、8.50%,其中家纺市场规模近似于棉袜市场规模的3倍,空间广阔。因此较强的成本优势助力公司抢占更多的新品类市场份额,打开成长空间。
用水方面,公司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从长江直接取水,其他企业没有取水许可,只能使用自来水,近年来公司平均水价仅为0.08元每吨,且随着批准取水量的提高,长江水占比逐年提升,由2018年的83.8%升至2020年的98.7%,加权平均水价由2018年的0.6元/吨降至2021年的0.13元/吨。
公司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冷热分流”节水技术,采用清水处理系统分质回用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却水、冷凝水,大幅降低用水量,2021年公司每吨色纱用水量仅为64.3吨,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基准排水量80万吨。
用煤方面,2019年公司新建2台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使用后,燃烧效率高且对用煤的品质要求较低,公司平均煤价显著下降,由2018年的737.43元/吨降至537.18元/吨,煤费支出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也由2018年的2.23%降至2020年的1.78%。
用电方面,国家电网供电充足,公司制定错峰用电、节约生活用电等措施,整体用电成本稳中有降,平均电价由2018年的0.6元/度降至2020年的0.55元/度,用电成本由2018年的900.22元/吨降至2020年的723.24元/吨。
价的成长:棉价有所提振,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回顾2022年棉花市场,国内棉价大幅下行,年底维持低位震荡。
总体来看,国内方面去年抢收导致皮棉成本过高,年初棉花价格位于高位,随着国内疫情散发,需求端逐渐走弱、纺织企业累库、补库存意愿低迷,叠加“禁令”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行,最终维持低位震荡为主。
从加工及销售进度来看,2022年棉花上市进度较为缓慢。2022年国内棉花加工及销售进度有所放缓,截至12月22日全国收购皮棉加工率为67.9%,同降17.3PCT,较过去四年均值下降18.9PCT;全国收购皮棉销售率为15.4%,同降0.8PCT,较过去四年均值下降11.2PCT。
2022年由于国内疫情散发,人员流动、物流运输受阻,新棉价格及销售进度处于近年来低位,供应端承压。
伴随防疫政策优化,新棉加工、销售逐步提速,供应端压力逐步改善。
从下游需求来看,棉花消费端表现较弱。2022年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较去年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截至12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累计值共13003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6.06%,本年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持续弱于过去几年,棉花下游纺织品消费需求较弱。
从库存来看,新棉供应量低、纺企补库意愿弱。由于10月新棉上市,因此棉花商业库存环比大幅增长,但受到棉花加工及销售进度放缓的影响,相比于往年同期,棉花商业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
工业库存方面,由于下游纺织企业库存水平较高,补库意愿不强,因此棉花工业库存维持低位。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棉花价格对成本影响大。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为胚纱、染料、化学助剂等,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基本保持在80%以上,其中胚纱成本占比保持在70%以上,占比较高,胚纱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胚纱价格主要受棉价影响。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棉价急剧下滑,截至2022年8月国内328棉价已降至15984元/吨,较22年年初下滑28.02%,棉价的快速下滑促使公司下调订单价格,同时前期高价棉花库存仍有待消化,拖累毛利率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同降5.65PCT至13.32%,盈利能力承压。
展望后市,短期来看消费回暖预期支撑棉价上行,但国内消费进一步回暖趋势尚未兑现,叠加疆棉运输不断恢复,供应端压力逐步释放,我们预计近期棉价上行空间有限,收购成本上涨、春播种植意愿下降等因素将支撑棉价底部。
长期来看,防疫政策优化后,扩大内需政策逐步推开、服装家纺消费持续升温,2023年纺织服装内销市场回暖可期,纺企补库意愿进一步恢复,棉市需求进一步复苏,棉价有望于2023年第二季度后进入稳步上行通道,带动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总结
盈利预测及假设
我们预计:
1)收入方面,2022年受疫情影响,终端需求减弱,公司销量受到影响,因此公司收入段增速趋缓。2023年终端消费需求逐步修复,叠加公司2023-24年新产能陆续释放、新品类客户拓展顺利,收入有望稳健增长。
2)2022年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下跌,公司下调订单价格,毛利率有所承压。短期来看,棉花价格筑底企稳,伴随终端需求回暖,棉花市场基本面逐步修复,棉价有望进入上行通道,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
3)费用率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各项费用管控,费用率多年来较为稳定,因此我们预计2022-2024年期间公司费用率将持续处于合理水平。
综上,我们预计2022-24年收入为22.05/30.92/39.85亿元,同增1.4%/40.2%/28.9%,归母净利润为1.56/2.87/3.64亿元,同增-32.9%/83.6%/26.9%,看好未来业绩成长性。
相对估值:
公司主营业务为色纱,以及部分色纺纱等产品,下游主要面向袜业、面料厂商,可比上市公司包括百隆东方、华孚时尚、航民股份、新澳股份等,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EPS为2.30元,目前股价对应9.34倍PE,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2023年8.66倍PE,我们认为公司一方面凭借规模化降成本优势持续扩大袜子纱市场份额,同时新品类的拓展持续推进,有望切入毛衫、针织、毛巾等新领域,打开成长天花板,因此增速高、空间大,给予高于同业2023年平均估值12倍,对应目标价为27.6元。
绝对估值:
我们假设无风险收益率为2.90%、风险溢价率为2.34%、永续增长率为0.5%,通过DCF估值模型计算公司合理市值为40.28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2.65元。
估值结论:综上,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30.13元,公司短期业绩快速增长、长期空间较大。
风险因素
产能不能及时消化风险:公司拟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需一定时间,若后续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市场空间增速不及预期、产品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公司可能面临新增产能不能及时消化的风险。
行业竞争风险:若公司未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准确研判行业发展的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新产品市场需求未达预期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因竞争优势减弱而导致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公司产品主要成本为原材料胚纱、染料、化学助剂等,如果染料等产品价格大幅涨价,公司无法及时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向下游转移,将导致公司成本上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