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制造领军者,企业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
EPFC 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领军企业
公司前身利柏特钢制品有限公司于 2006 年成立于张家港保税区,2011 年经董事会批准利柏特有限公司改制重组为江苏中核利柏特股份有限公司,2016 年,公司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通过收购控股股东利柏特投资旗下的利柏特工程及利柏特建设实现了业务链的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也由单一的工业模块设计与制造业务拓展至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维保等各类工程服务,2021 年公司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深耕行业十余年,产业链布局与服务领域均不断延伸。
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06 到 2010 年为初创期,彼时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冷箱制造、预制管道以及其他小型模块制造,公司在该阶段的发展中逐渐意识到大型装置的模块化制造方式具备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系数及环境污染等诸多优势,对未来大型装置将呈现模块化制造的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2011 到 2015 年为公司业务的成长期,凭借在初创期积累的优质客户,公司开始承接化工行业大型装置的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业务,取得了巴斯夫、陶氏化学、液化空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可。
2016 年至今为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期,通过对利柏特工程及利柏特建设的收购公司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设计-采购-模块化-施工”(EPFC)的全产业链环节及一体化服务能力,公司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得到进一步增强。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分工明确。
截止至 22Q3,公司实控人为沈斌强、沈翾(沈斌强之子),前十大股东中杨清燕、杨东燕、陈裕纯、杨菁、李建平与沈斌强存在亲戚关系;公司第一大股东利柏特投资持有公司 40.85%的股权(沈斌强持有该公司 14.64%的出资额并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沈翾持有 30.00%出资额,杨清华持有 18.20%出资额,杨清建持有 15.46%出资额并担任监事,沈伟强持有 6.00%出资额,杨东燕 4.70%出资额);此外,截至 2022Q3 公司第二大股东振石持股比例为 16.09%。
新签订单增长迅速,业绩释放未来可期
2018-2021 年,收入/业绩整体稳中有增。根据公司招股书与年报数据,2021 年公司营收为 19.83 亿元,同比+31.7%,18-21 年 CAGR 为 11.4%;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09 亿元,同比+5.05%,18-21 年 CAGR 为 9.1%。
2021 年相较于营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的原因主要系公司分包成本上涨导致公司营业成本有所提升,其中工业模块设计及制造业务与工程服务类业务上公司的分包成本同比 2020 年分别+141.5%、+72.6%。2022Q1-3 受疫情影响公司近期在建项目进度有所放缓,同期公司实现营收 10.15 亿元,同比-27.89%;业绩 0.68 亿元同比+0.35%。
公司在手订单数量充足,23 年业绩释放在即。
根据公司已披露的中标信息,2022 年以来公司共有 7 笔大型的新签订单,合计中标金额预计达 40 亿以上。
目前公司的项目执行周期一般为 10 个月-18 个月,周期长的大型项目需要 2 年或 3 年,而 22 年中标的英威达 EPFC 总承包项目、JOGS 模块 M01、M02、M20、M40 和 M41 的施工分包合同与美国雅保年产 5 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均将于 2023 年年底完成。
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充足的在手订单可以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发展起到压舱石的作用,预计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弱公司产能将加速释放,考虑到 22 年疫情影响下公司收入确认有所递延的因素我们预计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3 年业绩有望实现集中释放。
公司工业模块化业务毛利率水平相对稳定,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分业务来看,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公告数据,近年来公司模块化业务占比提升较为显著,从 2018 年的 22%逐步提升至 2021 年的 27%左右,考虑到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模块化业务在披露口径上仍按照工程服务类项目进行披露,实际上模块化业务的占比可能会更高。同时公司模块化业务的毛利率水平也一直高于传统的工程服务类业务,自 2019 年以来公司两项业务的毛利率差值一直维持在 10%左右。
分地区来看,公司 2021 年内销收入为 16.48 亿元,毛利率为 13.4%。外销收入为 3.25 亿元,毛利率为 20.8%。
目前公司外销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业务,服务客户主要为行业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出口国为美国、韩国、新加坡、俄罗斯、阿根廷、尼日利亚等,其中美国客户的金额占比最高。
公司工艺模块应用场景广泛,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工艺要求。
公司工艺模块主要应用于化工行业,并已延伸到油气能源、矿业、水处理等多个行业。管廊模块以及管道预制件则是连接各工艺设备的桥梁,提供介质输送枢纽的作用,同样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公司的工业模块均为非标准化的定制化产品,具有一定的设计与生产壁垒,其中代表性的产品外观、特点及用途情况如下:
经营稳健回款良好,投资回报表现居于行业前列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人均创收再创新高。2022Q1-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17%、7.95%、1.72%、0.01%,同比+0.17pct、+2.27pct、+0.78pct、-0.02pct;同期期间费用率 10.85%同比+3.2pct。
随着公司订单的增长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和岗位结构,适时将技能要求较低的施工工作交给劳务施工单位进行,到 2021 年公司人均创收再创新高,达 57.55 万元,同比+21.5%,18-21 年 CAGR 为 12.6%。
公司现金流表现健康,净现比逐年提升。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公告数据,公司 2021 年经营性现金流为 1.50 亿元,与公司归母净利润之比为 1.37。
由于公司的客户以行业知名的跨国企业为主,客户资金实力雄厚、信誉程度较高,项目一般均有预付款,实施过程中有进度款,因此公司 95%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期均在一年之内,回款情况良好。
根据公司三季度公告,2022Q1-3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与净现比进一步大幅度增长,分别为 3.24 亿元与 4.77。
此次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系公司收到了高额的合同预付款,截止至 2022Q3 公司合同负债为 4.35 亿元,较年初的 0.43 亿元增长了 3.92 亿元。
模块化业务领域多元,未来成长可期
工业模块优势明显,应用场景多元化趋势显著
工业界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新趋势。从原理来看,模块化就是将一个复杂问题自上而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或者适合分项的单一结构,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最终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在建筑业中实施模块化的过程即模块化建造。工业模块的设计过程以大型装置所需达到的工艺用途为基础,根据其工艺设备、空间布局等因素将大型装置拆解成数个模块或将多个相关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及管路集成至单个大型模块,并对各个模块的结构、管路、控制系统、安全检测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
工业模块的制造过程需应用预制、焊接、拼装、检测、吊装等多项模块制造技术,而从具体的安装上来看模块化建造具有一定的安装逻辑与安装次序,十分类似于“搭积木”的过程。
相较于传统的建造方式,模块化施工具有很多优点。
从生产流程上来看,采用模块化制造的方式时模块可以在工厂内制造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进行简单安装即可生产,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建造方式模块化施工具有很多优点:
1)有效压缩建设周期,控制施工成本。
模块化可以实现不同模块间的同步制造,从而可以压缩项目建设周期,对业主抢占市场、收回投资都是助力。同时模块化也可以更好地对在建项目进行成本控制,这主要体现在工厂制造材料的利用率高,工厂不仅工人相对比较稳定,还可以更好的利用机械设备,技术上也更加成熟。
以中国石油承建的新疆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8 台 15 万吨乙烯裂解炉为例,相比现场安装模式,模块化在几乎各个环节均大幅提升效率,并节省了人员和场地设施成本,平均单台裂解炉建造施工成本减少约 260 万元。
2)有效避免恶劣的施工环境,提升施工质量。
石油天然气开采、矿业等行业对于大型装置模块化有着较高需求,主要原因为其项目建设地多为人际罕至的地区且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不适合大规模现场施工作业,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难度、周期和成本。
而采用模块化制造方式,可以把大型开采及生产装置设计拆解成各种具有功能的中小型模块,在异地制造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进行简单安装即可生产,有效地避免了恶劣的施工环境。同时由于模块可以在更优良的工厂环境中实施集中生产,工作内容相对固定明确,也可以起到提高制造质量的作用。
3)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采用模块化施工可以有效减少高空风荷下的组对焊接作业,减少高空吊装次数和难度与高空脚手架搭设数量,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隐患。
4)更有利于产线的升级改造和检修工作。
在升级改造或者生产线检维修时通常需要对整条生产线停工,而模块化方式建设的生产线可以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拆卸单个模块化装置实现整条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和检修工作,减少了停工损失。
欧洲化工产业链加速转移,模块化建造有望率先受益
欧洲是全球重要的化工品生产集中地,根据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数据,2020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总额达 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销售额占比达 45%排名第一,欧盟与美国的占比分别为 14%、12%,位列第二、第三名。
从能源消耗结构上来看,2019 年欧盟化工业共计消耗能源 50.8 百万吨油当量,其中天然气和电能占比较高,分别为 36%与 28%,热能、石油(不含生物燃料)、固体化石燃料的占比分别为 15%、15%与 5%。
欧洲对能源进口依赖度高,俄罗斯“断气”大背景下产业链或将加速转移。
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自2022年3月以来俄罗斯就不断出台政策以减少对欧洲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在此大背景下欧洲的能源价格一路高涨。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是化工企业完成产业链迁移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推动欧洲部分化工产业链迁移。
化工市场的“热土”,我国在全球化工品市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预测数据,到 2030 年我国化工品在全球的销售占比将达到 48.6%,相较于 2020 年将提升约4%。而到2030年欧洲(27国)化工品在全球的销售占比则将下滑至10.5%,相较于 2020 年约下滑 3.9%。
整体来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化工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整个化工行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已居于全球前列。
作为化工市场的“热土”,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新建化工工厂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如稳定优质的能源供应、产业链齐全、良好的政策引导等,未来有望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提升全球份额。
外商整体投资情绪乐观,我国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占比在全球占比持续增长。
根据商务部数据,近年来外资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额提升迅速,到 2022 年对我国的投资额已达 1891 亿美元,同比+9.0%。
而从化工行业来看,根据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数据,2021 年我国与欧洲在全球化工行业资本开支的占比为 48.4%与 11.8%,较 2011 年分别变化+8.6pct、-2.0pct。
整体来看,我国化工工业在全球的资本开支占比主要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而欧洲的化工工业资本开支占比则自 2010 年开始有所下滑。
在俄欧天然气合作停滞等因素的催化下海外龙头化工企业开始逐步转移相关的产能。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投资 100 亿欧元在湛江建造一体化生产基地;精细化学品制造商亨斯迈完成上海聚氨酯工厂二期扩建,产能扩大到年产 40 万吨,接近其全球产能的二分之一;英国石油公司 BP 集团与浙江石化在浙江舟山合资建设年产 100 万吨醋酸工厂;陶氏化学公司在湛江投资 2.5 亿美元建设华南特种化学品制造基地。这些项目也给国内工程企业带来了机遇。
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大型化工工程逐步采用模块化方式进行建造。
从施工建造方式来看,化工装置的模块化技术能够将化学品生产中酯化、羰化、精馏等各项化学反应所需的工艺设备预制为各类工艺模块,并根据生产的不同需求对模块进行相应的选择,将各类模块通过标准接口按照工艺流程相连接,实现单体模块制造到大型装置的集成。
模块化制造在工厂生产可以缩短施工周期,且模块化制造项目在工厂的维修与技改升级中更具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选择模块化制造方式进行项目建设,我们预计模块化制造在化工工程项目中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并逐步成为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
立足化工辐射多元,模块化业务多点开花
油气能源方面:海洋油气储量丰富,是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 34%,探明储量约为 400 亿吨。同时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也显示世界(不含美国)海洋中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为 548 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为 78.5 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 47%和 46%。许多油气公司逐渐将目光聚焦于潜力巨大,开发前景良好的海洋油气资源。
LNG 供需缺口即将形成,相关交易量逐年上涨。
根据壳牌《2022 液化天然气(LNG)前景报告》,2021 年全球 LNG 交易量达 3.8 亿吨,高于 2020 的 3.6 亿吨。
根据壳牌的预测值,未来全球 LNG 产能增速将小于 LNG 的需求增速,预计到 2025 年之前较明显的供需缺口就将形成,到 2040 年该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增大。
海上油气开发将进入上行通道,LNG 新增产能进一步提升。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球陆地钻机与海上钻机数量均陡降,自 2021 年以来,随着疫情形式的好转与石油量需求的增加,海上油气开发也随之进入上行通道。根据 Baker Hughers 数据,2023 年 1 月全球除北美外海上钻机达到 226 台,同比增长 15.9%;北美地区海上钻机数量则维持稳定,陆地钻机数量逐步上升。而目前在供需出现缺口的情况下 LNG 方面目前也有很多新增产能出现,如俄罗斯公布的亚马尔 LNG 与北极 LNG2 项目,两个项目的投资额分别为 270 亿美元与 213 亿美元。
随着液化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和投资增长,模块化技术凭借高效、环保、定制化等特点也逐步应用于液化天然气、FPSO 等相关的大型装置中。
采用模块化技术建设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或储油卸油船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成本和缩短建设周期,还可以预留升级改造的空间,因此工业模块在液化天然气和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等相关建设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 2022 年 4 月公告签定《为 YINSON FPSO 提供模块 M01、 M02、M20、M40 和 M41 的施工分包合同》,合同金额 3150 万美元,后续随着 FPSO 持续放量亦有持续接取该类订单的可能性。
水处理行业方面:行业景气持续,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长。
我国《“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25 年要达成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 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等明确目标,2022 年 2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同样指出到 2025 年要完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2000 万立方米/日的目标。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2021 年全国县城及城市再生水利用量与污水处理厂座数分别为 176.1 亿立方米和 4592 座,同比分别+19.2%、+6.1%。
在政策引导与水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水处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再生水利用量与污水处理厂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水处理行业发展至今,除了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外,对占地面积,施工周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传统钢混的建设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建设污染等问题,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
模块化设计和制造可以极大地缩短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周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维成本,水处理装备模块化将成为水处理行业建设的主流趋势。
荷兰林堡省(Limburg)于 2016 年 12 月建成的 Simpelveld 污水厂成为全球首例以模块化建造的水处理厂,模块化建造使其能更灵活地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工艺做出调整。公司已与富美实签订合同,为富美实提供“Los Patos Water Treatment Plant Project”所需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服务。
空分行业方面:工业气体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工业气体在钢铁冶炼、石油化工、焊接及金属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及运输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主要应用的气体则包括氧气、氩气、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等。由于工业气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先导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020 年全球与我国的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分别为 1348 亿美元与 1542 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给出的预测值,2020 到 2025 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的 CAGR 将达到 8.6%,高于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同期的 5.4%的复合增速。
空分设备大型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模块化制造方式有望受益。
在我国“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碳排放逐渐趋严促进工业企业将老旧设备置换成单位耗能更低的大型、特大型设备。
据中国工业气体协会测算,专业大型空分装置(制氧量>5000N??3 /h)的单位生产能耗仅为小型装置(制氧量<1000N??3 /h)的 1/2-1/3 左右。
在总制氧量相同的情况下,购建一套大型空气分离设备与购建多套中小型空气分离设备相比,可以节约设备投资、减少占地面积、降低产品能耗和运营成本。随着空分设备的大型化趋势,相较于其他的建造方式模块化制造有望凭借其在成本、工期以及维护等各方面的优势而更获青睐。
矿业行业方面:矿业设备的模块化是根据各类矿业业主的建设目标,将工艺流程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将传统的厂房、设备建设安装替换为各类矿业功能模块,然后将这些具备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按照工艺流程联接起来,形成一座集开采、选矿、运输、精炼等功能为一体的工厂。
2014 年,矿业设备的模块化已应用于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项目,由福陆(Fluor)的合资企业 FASTJV 提供模块化制造技术。
国际主要矿企如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ion)和力拓集团(Rio Tinto)所拥有的矿山多位于人迹罕至的地区,建厂条件差,大规模现场施工作业困难。
如澳大利亚已探明的 90%铁矿石资源位于人烟稀少的澳大利亚西部,需要以模块化制造的生产式将大型矿业设备拆分成数个模块,在厂内预制后运至矿产现场进行组装后进行采选及矿石运输,降低了条件恶劣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和成本。
此外,由于模块化装置拆分简便,可实现矿山资源枯竭后将已投产的大型装置的回收循环利用,大幅降低成本。
德勤在《2019 年趋势追踪推动未来矿业转型的十大要项》指出矿产开发未来将持续建构在物联网基础上进行智能化转型。全球矿山逐步由浅开采向深层开采,为适应复杂的工作场所和危险性,矿山采设备将用规范化后的功能模块以远程制作、现场拼接的方式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大客户+区位优势助力公司实现业绩释放
技术完善资质全面,公司模块化设计制造壁垒高筑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大型工业模块设计能力的企业。
公司在工业模块的设计过程中主要由工艺设计、总图设计、管道设计、动静设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电气仪表设计、暖通设计、消防及给排水设计等数个设计科室参与。
各设计科室以大型装置所需达到的工艺用途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客户各项规范及标准,综合应用结构设计、三维建模、总装、管道应力计算、吊装运输等多项设计技术将大型装置拆解成多个模块或将多个相关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及管路集成至单个大型模块,并对各个模块的结构、管路、控制系统、安全检测等进行详细设计。
设计过程中则采用 SP3D、PDS、PDMS 等多项先进技术软件对大型装置进行仿真绘图,体现出基础结构设备、管道、电缆、仪表托盘等位置关系,从三维模型上避免互相之间的碰撞的同时考虑模块制造后运输条件、吊装、现场施工环境、投产后改造升级及维保等多项因素。
在大型工业模块项目的执行上公司具备领先的制造技术和科学控制的流程。
从模块制造阶段来看,该阶段主要涉及焊接反变形控制技术、模块分层施工技术、模块高精度预拼装和分离技术、模块吊装技术等多项制造技术。
同时公司基于工业模块项目的特点以 ERP+PCMS(生产条件监控系统)管理系统为支撑,对生产过程实行工序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控制。
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采用二维码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检查及放行等节点进行流程控制,实现 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各阶段控制的无缝衔接,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之余还规范了公司设计、生产、项目管理、采购、安全环保、质量检验和服务等多个环节。
公司拥有在国际及国内开展相关业务的所有资质。
资质方面,在国际市场公司拥有国际通行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U”、“ASME S”资质认证证书,大部分国家对相关产品适用或参考该认证。
此外公司还拥有欧盟焊接质量管理体系 EN 认证、加拿大焊接协会 CWB 焊接体系认证、韩国气体安全公社 KGS 认证等国际认证资质,能够覆盖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工业模块的准入要求。
在国内市场,公司拥有《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及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等相关资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
从竞争格局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企业在一些核心工艺、专利技术和设计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而我国在技术工人的数量和成本、大型建造场地及设施的齐备性、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性等诸多模块制造相关条件上具有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模块化项目选择在中国执行,而国内也已经出现少量具备大型装置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企业。
大客户合作优势显著,公司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设计-采购-模块化-施工”全产业链环节、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具体而言,公司 EPFC 全产业链环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工程总承包(EPC)、工程设计(E)、工程采购(P)、模块化(F)、工程施工(C)和工程维保等五个环节。
通过全产业链环节服务,公司能够在每个参与设计、模块制造及施工的项目中积累经验。如通过设计为模块制造及施工的经济性、功能性提供保障。
利用模块制造及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形成反馈,为未来其他项目设计提供经验和指导,减少变更工作,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及设计成果。
与不具备全产业链环节服务能力的企业相比,公司在设计、模块制造、施工各单独业务环节、客户开发以及产业协同效应上更具竞争优势。
依托公司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目前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工程阶段的单独或组合服务。
根据招股说明书,从 2016 到 2020 年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整体上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我们认为更为多元化的服务将有助于公司增加与客户间的粘性,为公司后续订单的获取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具备化工、能源油气、矿业、水处理行业的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项目业绩以及化工行业的各类工程服务业绩。整体来看,公司项目经历丰富,客户资源优质。
大客户合作历史悠久,公司先发优势显著。
国际知名企业对于项目的交期、质量、安全方面要求非常苛刻,对于已经完成认证并合作过的供应商往往不会轻易更换。
基于以往项目形成的口碑及合作粘性,公司与巴斯夫、林德气体、霍尼韦尔、科思创、优美科、陶氏化学、液化空气、英威达等数十家企业均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拓展了科慕公司、富美实等知名客户。
生产基地区位优势显著,毗邻大额项目有望率先受益
张家港基地占地面积较大,主要定位于模块化制造与总装。
公司于张家港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其中位于张家港保税区内的工厂占地约 105,000 平米,主要定位于模块配套的压力容器、管道、钢结构以及小型模块制造。另一个生产基地位于张家港重装园区,占地约 150,000 平米,主要定位于大型模块的制造和总装,能够制造的最大单个模块可达 70 米*50 米*35 米,重达 8,000 吨。
张家港重装园区生产基地的投入使用使得公司大型模块的制造和总装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公司工业模块和制造业务也因此获得了显著增长。
新建的湛江生产基地则位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毗邻巴斯夫正在投资建设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占地约 50,000 平米,主要定位于大型工业模块的制造和总装以及管道预制。
目前位于湛江的化工产业园已吸引了包括巴斯夫、中科炼化、宝钢在内的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基础建设投资,根据湛江政府公布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2019-2022 年)发展规划》,预计钢铁和石化两大产业相关项目将拉动投资 5,000 亿元以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依托湛江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华南地区工业模块及管道预制件产品需求的配套生产及快速响应能力。整体来看,公司湛江生产基地区位优势显著,更有望受益于广东地区的一系列大型投资计划。
公司生产基地临近码头或港口,全球发运条件良好。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公司于 2018、2019、2020 年的外销收入金额分别为 1.55、3.29、2.38 亿元,主要来源于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0.85%、23.30%、15.88%,外销收入中来自于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业务的比重分别为 100.00%、100.00%和 99.97%。
公司生产基地临近码头或港口区域,更为靠近出海口,能够充分满足公司大型工业模块的全球发运需求,大幅减少公司模块出口前的发运时间及成本。
目前公司模块化业务在海外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重工;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下的胜科海事以及东南亚也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船厂或是模块厂。
我们认为公司的工业模块设计和制造业务中海外收入占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原因主要系海外的人工成本较高,预计未来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海外的销售收入有望持续走高,为公司业绩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作为国内的模块化制造龙头,拥有行业领先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兼有“设计-采购-模块化-施工”的全产业链环节、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
在公司多元化服务的优势下公司积累了一大批如巴斯夫、林德气体、霍尼韦尔、科思创等数十家资金实力雄厚、信誉程度与付款能力均较高的优质外资客户,通过前期的项目积累及合作与这些客户形成了较高的黏性,预计随着这些企业在华投资需求的逐步增长,公司作为其上游供应商有望持续获益,预计公司 2022、2023 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 1.01、2.08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7.9、18.4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