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钼业在刚果(金)运营的TFM铜钴矿 | |
|
洛阳钼业旗下KFM公司生产的氢氧化钴产品 | |
|
洛阳钼业三道庄矿区 记者 王乔琪 摄 | |
|
在洛阳钼业三道庄矿区的智能调度中心,技术人员正坐在显示屏前,用手柄操控数公里外的矿用铲车 记者 王乔琪 摄 | |
|
洛阳钼业上房沟矿区进行土地复垦,种植成片的向日葵 | |
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因鸾鸟群栖而得名。据《水经注》记载:“世人谓伊水为鸾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元人修宋史,始写栾川,沿袭至今。
栾川生态优越,矿产种类较多,拥有钼、钨、金、铁、铅、锌等50余种矿产,有“中国钼都”之誉。丰富的钼金属矿藏,孕育出全球矿业巨头——洛阳钼业。
凭借着强大的矿山工程技术水平和高效的矿山运营能力,以及对行业周期的深刻洞察,洛阳钼业从一家县城小厂成长为千亿市值的世界矿业巨头,也是目前唯一掌握世界级金属贸易平台的中国矿业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突破千亿,达到了1028.18亿元,同比增长18.56%,实现归母净利润54.17亿元,同比增长670.43%,均创下历史新高。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驱车辗转于栾川县的大小山坳中,通过走访洛阳钼业采矿、选矿、冶炼生产环节,探寻公司稳健经营、跨越周期、绿色发展的故事。
智能采矿为成本能效领先铺路
走进海拔1500米的三道庄矿区,远方山体“1522-1498……1426”的梯度字样,记录着这一矿区从山顶逐级向下开挖的动态。站在观景台上,采场内不同颜色的矿卡在忙碌运转,无人机在矿区顶部巡飞。
“以往固定点位摄像头存在视野盲区,无人机飞行线路更灵活,拍摄角度更全面、清晰。”洛阳钼业中国区矿山公司副经理王洛锋介绍,无人机每两个小时巡查矿区,每三天完成一次测绘,根据测绘结果,系统会给矿区内的所有生产车辆分配工作任务,细致到每辆车的工作时长、行进轨迹。
三道庄矿区的智能化不止于“云端”。进入三道庄矿区的智能调度中心,技术人员正坐在显示屏前,用手柄精准操纵着数公里外的矿用铲车。“这还不是最远的距离,利用5G技术,司机曾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遥控操作无人挖掘机。”王洛锋骄傲地说,国内第一个数字矿山系统、第一条智能遥控露天采矿生产线、第一台绿色纯电动矿用卡车和纯电动无人卡车、第一座5G无人智慧矿山,均出自于此。
实际上,三道庄矿区是一座特大型伴生钼钨矿,开采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数十年开采,该矿区下部存在众多上下重叠交错的采空区。采空区带来的安全隐患,促使洛阳钼业不断探寻解决办法。
早在2006年,洛阳钼业便利用当时的采矿装备,进行远程及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建立了一套穿孔、铲装和运输生产设备智能化系统。从最初的50米、100米开外的近距离遥控采矿,探索到如今实现千公里之外的远程遥控采矿。
“自动化、智能化为资源的综合利用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既促进了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洛阳钼业董事长袁宏林介绍,运营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公司持续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区的数字化试点已见成效,未来全球其他矿区也将持续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实现效率优先。
技术创新将废旧资源“吃干榨净”
在前往洛阳钼业矿区采访前,已有多位矿业专家和业内同行向记者介绍:洛阳钼业多项采选冶技术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很值得去看看!
走进洛阳钼业中国区钨业公司,一幕幕变废石为生产资源的生动场景,正应验了这些专家们的话语。
“三道庄矿区虽然储量大,但白钨矿床品位较低,以往品位低于0.06%的矿石会被当成废石,直接扔掉了。”钨业公司经理龙锦介绍,伴生的钨资源由于没有技术的突破,导致巨量的钨资源被白白浪费。
通过技术创新和长达20余年的持续研发探索,洛阳钼业盘活了三道庄矿山巨量、低品位的钨资源。2003年,洛阳钼业和海外研究机构合作,突破钼尾矿中伴生低品位白钨矿的资源回收技术,实现了伴生白钨的回收利用。目前,洛阳钼业选矿规模配套建设了2个白钨回收选厂,实现了浮钼尾矿中白钨资源的大规模综合回收。
谈到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变化时,龙锦颇为激动。“正是我们多年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探索,把资源吃干榨净,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龙锦介绍,目前公司已将钨产业链延伸至钨化工,相关产品甚至实现向同行供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钨供给侧相对偏紧,钨价突破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近30%。洛阳钼业把握钨价上升的机遇,上半年实现钨产量402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43%。
对资源中的任何有益元素都不放过,是洛阳钼业追求的目标。袁宏林介绍,技术创新是降本增效的主旋律,公司已经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对资源的吃干榨净,洛阳钼业栾川矿区已由单一的钼采选冶企业,拓展到钼、钨、铜、铁等多金属为一体的采选冶及深加工企业。
据了解,洛阳钼业伴生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开创全球同类低品位伴生矿回收先河,伴生资源每年为企业增收超过数亿元。
复垦还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过去,由于落后、粗放的生产模式使人们一提到矿山,总会和“脏、乱、差”联系起来,如今来到洛阳钼业的上房沟矿区排渣场,入眼的竟然是一片片墨绿色的山岭。
“这是一个在用排渣场,海拔有1500米,想要在此种树种草,并不容易。”站在观景台上,洛钼中国区富川公司经理贾宝珊告诉记者,这里冬季寒冷,加上土层下面是废石,水分极易流失,栽种的树木生长缓慢,要采用定期浇灌、地膜覆盖保湿等措施,保证树木成活率。
从观景台向北眺望,一大片玉米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排排黄灿灿的向日葵向阳而生。不远处,还建有帐篷和露营基地。
据介绍,洛阳钼业中国区一直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先后投资上亿元,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仅上房沟矿区植被恢复示范园种植各类树木21万余株。一系列的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使这个曾经寸草不生的人工荒漠,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观光的好去处。
除了高颜值的绿色矿山,三道庄露天矿还建有生态养殖基地。“我们养的有鸡、鹅等多个品种,所产肉、蛋等直接供给食堂,既经济实惠又绿色健康。”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多年来,洛钼中国区生态恢复面积300余万平方米,两座矿山都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洛阳钼业的“绿色矿山”不仅限于国内。今年6月,洛阳钼业旗下TFM铜钴矿获得了全球铜行业广受认可的ESG标准The Copper Mark铜标志认证,成为非洲首个获得铜标志认证的矿山,也是全球首个获得该标志的中资运营矿山。在最新的摩根士丹利ESG评级中,洛阳钼业的ESG绩效继续保持AA评级,领跑国内矿业界的ESG排名。
对于绿色发展,袁宏林总结道:“可持续发展是洛阳钼业的内在基因,公司将继续致力于负责任的矿业生产和贸易,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践行国际先进标准和良好实践,与股东、员工、社区居民和东道国政府等各利益相关方共享发展成果,使矿业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