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临床信息化龙头企业麦迪科技(603990)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净利润3356.05万元。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5051.34万元,同比大增40.17%,自身造血能力显著提升。据公司同日公布的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公司将使用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理财,显示出对未来业务发展的信心。
回顾2022年,麦迪科技以“医疗信息化+专病专科医疗服务”的战略发展为指引,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取得新发展,并成功入选2022年江苏省首批“专精特新”企业。
进入2023年以来,公司以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为切入点,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从专注“生命健康”到“生态健康”,促进公司战略升级,打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更好的回报投资者。
原有主业驱动行稳致远
2022年麦迪科技经营稳中向好,经营业绩主要由医疗信息化业务贡献。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毛利率为75.92%,提升2.43个百分点,经营质量得到提升。
作为急危重症医疗信息化领导品牌,麦迪科技聚焦麻醉、重症,急诊急救等细分领域,产品已覆盖全国32个省份的超过2100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甲等医院超过800家,获得了终端客户的广泛认可,行业领先地位持续巩固。
报告期内,公司陆续落地多个重大项目,包括如中山大学南沙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上海瑞金医院的“上海市航空医疗救援网络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等,此外,公司重点项目“长春急救中心院前信息系统”顺利完成验收。
2022年,国家卫健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为了提升我国的重症救治能力和资源储备,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同时,要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及其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病房建设,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鉴于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和自身的稳健经营,麦迪科技在机构交流会上表示对于医疗板块未来的发展持看好态度。一方面,方舱医院的升级改造工程存在公司业务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重症监护(ICU)临床信息系统作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产品之一,有望受益医院重症床位比例的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优势,麦迪科技前瞻性探索研究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加速构建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的产业布局,成绩斐然,在2022年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新增软件著作权56项。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8月,公司《面向高风险患者重症预警的智能化中央监护系统研发》项目成功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由公司研发的心血管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科研平台也于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落地,将助力实现科研影像数据的快速收集,以及人工智能科研所需的标注、清洗、存储、训练和验证等功能,未来有望凭借渠道优势快速打开市场。
另一主营业务辅助生殖板块表现亦不俗,2022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69.37万元、净利润1500.53万元。玛丽医院全年共计完成1302例取卵周期;共计完成1047例移植周期,较去年同期增长13.93%。
随着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优化人口结构成为被重视的问题,国家相继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助推辅助生殖行业发展,北京、四川、湖南等多省市卫健委相继明确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分析人士指出,麦迪科技辅助生殖业务有望分享行业红利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火力全开快速切入光伏领域
今年1月,皓祥控股成为麦迪科技第一大股东,公司实控人变更为绵阳市国资。
为进一步发挥控股股东在四川省内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和光伏资源等优势,麦迪科技把握市场机遇,瞄准光伏行业作为重要绿色能源的发展“新风口”,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打造业绩增长新引擎。
2月10日,麦迪科技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炘皓新能源拟与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8.62亿元。
知情人士称,绵阳市安州高新区光伏产业园项目火力全开加紧建设,一期9GW的TOPCon电池项目已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从签约到设备移入仅用不到100天的时间,充分展现了麦迪科技进军光伏领域的速度和决心。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9GW的TOPCon电池项目计划在第二季度出片,预计爬坡期3个月,有望在第四季度达到满产。
“双碳”目标之下,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大势所趋,光伏行业将稳居发展快车道。据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将达280-33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95-120GW。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技术占比将快速提升,TOPCon和HJT市场占比预计将达到30%左右。
专业人士指出,2023年至2025年为TOPCon电池扩产高峰期,预计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合计为1107亿元,其中2023年为359亿元。随着新技术导入及产能落地,相关设备厂商有望享受红利增厚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