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创物流(60396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中创物流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3-29  中创物流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之星2023-03-29

  中创物流(603967)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董事会聚焦主业、慎重决策,在深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业务发展,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好的完成了2022年度生产经营任务。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383.90万元,同比增长17.2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849.61万元,同比增长19.7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503.22万元,同比增长425.82%。公司持续被评为全国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并在2022年的评选中,位列中国民营物流企业50强第25名、全国货代百强企业(民营)榜单第三名。   2022年公司各业务板块业务量完成情况:货运代理板块完成进出口箱量1,352,065TEU;船舶代理板块完成船舶登轮代理865艘次、舱位代理358,313TEU;场站板块完成进出口操作量1,253,261TEU;沿海运输板块完成支线运输1,616航次、运输箱量374,204TEU;大宗散货完成保税混矿操作量4,287万吨;印尼散货完成铝矾土及煤炭过驳量312万吨;智慧冷链物流完成出入库操作量18.48万吨。   1、“一体两翼”开新局   2022年初,董事会根据国家双循环、双碳、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结合公司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发展战略:即以跨境集装箱物流为主体,以智慧冷链物流和新能源工程物流为两翼,全力打造新老业务齐头发展的新格局。   深耕“一体”,牢固根基   “一体”业务是公司的基本盘,是公司发展的立身之本,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2022年公司继续以货运代理业务为龙头,锻长板,扬优势,着力推进“一体”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1)服务功能方面:秉承全链贯通、内部联动互动的优良传统,以“货”为切入点,带动场站仓储、船舶代理、沿海运输等业务协同发展。2022年,随着件杂货港口分拨、铁路接卸、进出口零担货运配送等新业务功能日渐成熟和上海中心业务功能的不断丰富,公司可为客户提供更多功能、更长链条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有效增强客户粘性,奠定了公司传统基础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2)网络建设方面:公司相继在武汉、南京、南非增设子公司,加速长江沿线及境外的网络布局,业务辐射区域逐步扩展。总部和各口岸公司联动发展,统筹各地资源,攥成拳头统一谋划市场,进一步加强了直客和大客户的开发力度,提升单箱盈利能力。   3)业务创新方面:公司在印尼地区的散货资源过驳业务试点取得了成功,已投放的两条过驳船“坤甸和谐”和“三马琳达忠诚”运营效果良好,效益远超预期。公司正在积极筹备第三、第四条过驳船的购置、投产工作。第三条过驳船已于3月底抵达印尼,预计4月下旬投产。这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印尼地区的业务根基,为下一步海外资源物流发展做好铺垫。   拓展“两翼”,蹄急步稳   智慧冷链物流   公司在国内主要冻品进口口岸: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四港投建共计24.5万标准托位的智能立体冷库。2022年,天津和青岛一期冷库陆续投产,全年共计完成18.48万吨进境肉类、水产等冻品的出入库操作。凭借智能化操作、管理和服务以及四港联动的竞争优势,中创智冷已成为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厦门建发等龙头企业的合作伙伴,为公司在冷链物流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未来,公司将以智能冷库设施为核心,围绕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宁杭地区、青岛胶东城市群等区域,全力打造具备低温仓储、冷链产品加工、冷链货运、供应链贸易服务等功能的综合型冷链物流平台,形成“四港”统一、整体“联动”的格局,力争打造中国口岸冷链第一品牌。   新能源工程物流   2022年,随着车身更宽、适用于核电装备运输的SPMT(自行式模块运输车)和自航式甲板驳船的陆续投产,公司“车、船、码头一体化”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公司陆续在济南、上海成立子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布局国内海上风电及大型石化工程领域,为2023年工程物流发力做好充足准备。凭借良好的品牌积累和专业设备优势,公司成功中标并执行了三门核电AP1000项目的场内物流总承包服务、金风智利LACABANNA项目和智利Rihue项目、海装大连及天能中广核莱州风场设备运输项目、山核半岛南V风场设备运输项目、新疆羌若风电场设备运输项目、镇海炼化新材料等项目。一份份亮眼的“业务单”彰显了公司新能源工程物流的雄厚实力。   2、持续推进数智化建设,助力物流产业链转型升级   作为国内物流行业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的先行者,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自主研发,不断深化数智化与业务的融合,推动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操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022年,公司持续推进场站系统的迭代升级:接入智能调度修复归垛、进场卸箱垛位算法,上线了冷箱预检及修箱、危品大件返重预约、拼箱预约送货等模块,加速数字堆场建设,场站堆存能力及操作效率再创新高。大货运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网上订舱模块于2022年7月底上线,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操作效率。公司智慧冷链物流平台服务一经推出,凭借密钥控货、线上自主查询盘点结算、业务远程可视、信息实时推送等个性化、特色化的定制服务,获得客户一致信赖和好评。   3、压实风险管控责任,统筹安全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始终坚持压实风险责任,多措并举严抓场站、仓库、船舶等作业安全,定期组织综合性、专题性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透明,规范有序,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实应收账款管理,周报监控、长期拖欠账款追收责任、月度考核指标挂钩等全流程管理有效防范资金回收风险,2022年度公司现金净流入的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4、党建领航,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公司于2022年2月成立中共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党委会自成立以来,扎实推进党建基础工作,在公司重大事项决策、企业文化建设、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用,助力公司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领航定向,提供动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外贸进出口情况   2022年,受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以及俄乌冲突爆发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欧美国家消费能力减弱,购买需求逐步萎缩,社会库存升至高位,中国外贸出口订单缩减,出口额增幅不断收窄,稳外贸、稳外资压力持续加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一系列政策合力的保障支撑下,我国外贸和外资发展展现出较强韧性。在国际贸易增速大幅下滑、全球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   口6.52万亿元、5.65万亿元、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3.7%。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5%。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13.83   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19.4%。我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12.95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5%。   2、航运市场   2022年受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扰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活动普遍放缓,航运市场“高需求、高运价”阶段终结,行情震荡走弱。2023年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8亿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下滑1.9%;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2.9亿标箱,比上年增长4.7%。从国内八大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表现来看,2022年下半年出口货源持续疲软,9月、10月中上旬、11月外贸重箱吞吐量同比-10%、-22%、-10%,12月上旬长三角、珠三角外贸重箱同比-13%、-20%。由于空箱回落导致港口整体吞吐量波动相对平稳,但反映实际出口运输需求的外贸重箱下滑明显。   2022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自2022年2月触历史高点后快速下滑,在2022年末,CCFI综合指数、美东航线、美西航线和欧洲航线同比下降62%、49%、65%及65%;比2019年末变化+45%、+55%、+19%、+68%。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同比下降78%,较2020年末下降60%,较2019年末+16%,跌幅主要体现在2022年下半年,年末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2023年,高通胀、地缘政治等风险持续,全球经济衰退预期进一步加大,而中国随着相关政策变化,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综合来看,集装箱运输市场整体需求收窄、供给增加,运价上涨缺乏支撑,震荡走低。在此背景下,航运市场发展依然不容乐观,有专家预测2023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延续2022年震荡走弱格局,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有望迎来小幅增长。但仍存在班轮公司运力管控强化、船舶拆解加快、全球生产贸易格局变化以及“散改集”业务增加等变数。   3、新能源市场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全国新增并网风电装机3763万千瓦,同比减少21%,其直接原因是外部因素的冲击、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项目核准程序的滞后。目前,随着干扰因素的逐步消除,新增项目落地叠加上年存量订单释放,预计2023全年风机交货量可达到80GW以上,由于上年基数较低,装机量有望大幅增长。   4、冷链物流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升级创新和扩大内需给冷链物流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我国目前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等全面升级,对高质量、精细化、智能化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当前,冷链物流市场蓬勃发展呈现新特征,特别是在物流供给规模增大和需求多样化的带动下,不同品类、不同来源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细分加快,差异化服务增多。相关企业也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资源投入,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升级。   为加快推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明确重点,精准发力,自2021年年底以来,冷链物流领域相关政策持续落地:①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规划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称保障作用显著增强;②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作出系统安排;③2022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④自2022年初以来全国各省也陆续发布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冷链分拨配送体系更加健全,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将加速涌现。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4日,主营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务,为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提供基于国内沿海港口集装箱及干散货等多种货物贸易的一站式跨境综合物流服务。随着公司“一体两翼”战略的提出,公司将主营业务重新整合,划分为三大业务板块:跨境集装箱物流、智慧冷链物流和新能源工程物流。其中跨境集装箱物流是公司的主体业务和基本盘,主要包括: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场站仓储、沿海运输等围绕国际集装箱运输开展的相关物流服务。智慧冷链物流和新能源工程物流是公司基于传统业务的延伸和突破,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助推器。   公司网络布局主要集中在宁波以北,主要港口均设立口岸公司,配备专业的管理和业务操作团队,使得各口岸公司兼具多种业务功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经营网络。此外,公司还拥有专门的信息化技术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公司各业务操作系统,搭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坚持数智能化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应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经营模式   1、跨境集装箱物流   公司从事的跨境集装箱物流业务主要围绕国际集装箱海运展开,为进出口贸易商、同行业物流公司、船舶经营人、集装箱经营人提供包括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场站仓储、沿海运输、网络货运、铁路接卸等相关物流服务。   (1)货运代理   公司从事的货运代理业务主要围绕国际间货物进出口的班轮运输展开,为进出口贸易商或接受其委托代理的其他同行业物流公司提供货运咨询、代理订舱、辅助备货、签发提单、目的港服务等国际货运代理一站式服务。公司目前在青岛、宁波、上海、连云港、日照、烟台、威海、天津、大连、北京、西安、郑州、济南、武汉、南京等地均设有分、子公司,市场人员直接服务于客户,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变化,提供统一标准的优质服务。该模式确保了市场信息的及时性;保证了对客户需求的直接了解并快速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能够在公司统一业务系统下,按照标准操作流程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服务。   (2)场站   公司从事的场站业务是以堆场、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依托,为船舶经营人、集装箱经营人提供集装箱的运输装卸、检验维修和改造堆存等空箱流转服务,并为出口贸易商或受其委托代理的其他同行业物流公司提供待运货物的收发交接、拆箱装箱、运输配载、信息服务、堆存集港等重箱出口服务。此外,公司还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进出口货物仓库储运服务,如:理货、分拣、包装、堆存、拼箱及保税等专业化增值服务。公司一直秉承以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根本的理念,为客户提供货物港口前沿作业的管家式服务。   (3)船舶代理   公司从事的船舶代理业务是指公司根据船舶经营人的委托,办理船舶进出港的申报手续、物料伙食补给、航修和燃油计量;安排检疫、引航、泊位、拖轮及组织货物装卸等服务;为船舶经营人提供进口舱单的制作及申报服务,代船舶经营人向收货人提供换单、押箱服务并向发货人提供出口预配舱单的信息录入、提交申报等单证操作服务。船舶代理业务以华北地区为核心,网络辐射宁波、连云港、日照、烟台、威海、天津、大连等口岸。   (4)沿海运输   沿海运输业务是指公司根据自有或租赁船舶及舱位互换等资源制定合理的集装箱船舶运力或舱位安排,为国际大型班轮公司提供进出口货物在国内母港和次级港口之间的中转、运输等外贸内支线沿海运输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同时承接与国内贸易相关的货物沿海运输业务。公司的沿海运输业务主要以青岛、大连、宁波、烟台、日照、岚山、连云港、石岛、龙口、威海等北中国各沿海港口为支点,依托于密集的支线网络,为班轮公司的母船提供中转增值和支线运输的延展服务。公司依托内外贸同船运输的资质,近年来不断延伸业务链条,在传统的集装箱海上巴士驳运服务基础上,延伸形成了集散、件杂、内外贸物流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5)大宗散货物流   公司的大宗散货物流业务主要围绕国际间铁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开展,为矿石生产和出口商、贸易商、国内大型钢厂等客户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监装监卸、码头控货、保税仓库、混矿加工、中转分拨疏运等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国内,公司已与我国进口铁矿石重要枢纽港口:大连港、青岛港(601298)、日照港(600017)、可门港成立合资公司,着力借助港口的资源平台以及中创物流自身的行业经验,对外与海外矿山、贸易商进行商务、技术等方面的业务接洽;对内与我国海关、边检等口岸监管部门进行紧密对接,将港口的传统优势与服务升级充分的结合起来。国外,公司积极布局海外网络,围绕东南亚矿山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等展开业务。公司已成功布局印尼地区的散货资源过驳业务,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印尼地区的业务根基,为下一步海外资源物流发展做好铺垫。   2、智慧冷链物流   公司所从事的智慧冷链物流业务是指公司以港口智能冷库为依托,为客户提供低温货物的进出口代理、查验消杀、存储保管、分拣加工、分拨配送等冷链物流服务。公司先后在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四个国内主要冻品进口口岸投建共计24.5万标准货位的智能立体冷库,总面积达到20万㎡,总容量达到135万立方米。智能立体冷库采用AGV平面仓、巷道机立体仓、四向穿梭车密集仓、自动整形器、自动缠膜机、激光测量、光电感应等综合技术为一体的智能无人仓储模式,依托CCS、WMS、WCS、冷链管理平台系统,实现冷链物流仓储环节的数智化、无人化管控。管理上打造了“智能云仓”管理模式,实现多口岸、多企业、多货种、多仓库、集中化管理,形成“四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系统、统一服务标准,整体“联动”的格局,可为客户提供密钥控货、线上自主查询盘点结算、业务远程可视、信息实时推送等个性化定制服务。   3、新能源工程物流   公司所从事的新能源工程物流是指根据风电、石化、核电等客户超限设备的个性化、专业化物流需求,为客户提供的非标准化、非常规化的特种专业物流运输服务。站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公司重点聚焦国际风电运输、核电工程物流、国内海上风电运输、大型石化工程物流。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大型设备运输所需车辆和船舶的公司,配备有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法国尼古拉斯液压轴线车、自航式平板驳船及重吊等特种运输装备,依托车、船、码头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供综合多元的物流服务   公司以大货运为龙头,业务覆盖进出口物流链的各个环节,在国内主要港口以及重要的内陆城市布局网络,并逐步向国际延伸。凭借在跨境集装箱物流领域的多年深耕,公司与众多全球知名的船舶经营人保持深度合作,形成了互为客户、供应商,互利双赢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公司在内部生态与网络建设等方面一直秉承全链贯通、联动互动的优良传统,为客户提供多网络、多功能、长链条、一体化物流服务,有效增强客户粘性,奠定了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2、良好的结算信誉及资金优势,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公司采购海运运力服务需要向船舶经营人支付大量国际海运费、码头操作费等相关费用,而船舶经营人作为跨境综合物流的上游供应商,往往对公司的资金结算信誉、周期和综合实力有较高的要求。   公司通过在青岛等口岸多年的业务积累,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确保能够准确、及时的按协议要求支付船舶经营人各种费用,通过对资金支付周期的严格控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资金链,资金的良性循环使得公司既满足了开展两项代理业务的基本需求,又凭借良好的结算信誉在船舶经营人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渐增大,公司资金实力也随之逐步增强,有效的支撑了经营网络和客户覆盖的扩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   3、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信息化成就物流业的未来,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中创物流始终以信息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信息系统建设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培养了大量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建设了一支了解物流行业、熟悉操作流程、技术能力强的开发团队。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物流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各业务板块的网络化、透明化管理,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实时管控和风险管理,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查询和数据推送服务。近年来,结合业务实际操作场景,公司积极推进数智化与业务、管理的深入融合,通过自助收费、无人闸口、IPA智能识别等应用,使得效率、管理和客户体验都大大提升,为公司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多元的专业物流团队,奠定难以复制的优势   人才的凝聚力、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现代物流服务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国面临高端物流人才,尤其是胜任国际物流业务的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以员工为本,珍重人才”始终是中创物流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的基本理念。自成立以来中创物流通过建立骨干员工持股的股权架构,致力于引进、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才,加强产学结合的力度,完善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评和激励体系,激励员工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加强管理和技能培训力度,持续优化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努力营造人才高地孵化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公司已建立了多元、专业、稳定的物流管理团队,这使得中创物流具有其他竞争者难以复制的人才及团队优势。   5、长年累积的品牌优势,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完善的业务资质   中创物流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建立起良好的品牌优势,与物流链上国内、国外知名的上下游产业的公司均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公司和马士基、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中远海运等国际大型班轮公司常年开展合作,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海尔电器、山东电力、沃尔沃配件、金风科技(002202)、远景能源等众多知名客户及同行业其他物流公司均保持了良好的业务往来,长年累积的品牌优势与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关系,为中创物流的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业务保障。   公司的品牌优势还体现在完善的业务资质上。作为社会民生的基础行业,物流行业受到政府部门的重点监管,相关业务的拓展需取得政府部门的批准。公司目前已取得了全套业务相关资质证书,包括开展货运代理业务所用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表和无船承运业务备案登记;开展场站业务所用的港口经营许可证;开展国际船舶代理所用的备案登记;开展沿海运输所用的企业水路运输许可证;以及开展电力行业项目工程物流所用的电力大件总承包甲级资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大型货物运输(四类))等。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5,845.06万元,同比下降4.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83.90万元,同比增长17.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2,849.61万元,同比增长19.70%。公司总资产380,756.24万元,同比下降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9,604.80万元,同比增长5.33%。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二十大隆重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国物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成为畅通经济增长“主动脉”和“微循环”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推动力。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4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物流需求规模再上新台阶,实现稳定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同比增长4.7%。国家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适应市场物流需求变化,物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物流供给服务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1、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   物流产业在国际、国内严峻环境的多重考验下,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头部企业竞争力提升。2022年,规模企业逆势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扩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到2022年底,全国A级物流企业超过8600家。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入围门槛较上年提高20亿元。其中,多家企业收入规模超千亿元。   2、运输物流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了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畅通   多式联运业务加速发展,运输方式间的协同性提升。2022年,我国主要港口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量87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其中沿海实现约83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3%,内河实现约41万标准箱,同比增幅高达66%。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国际运输协同性、便利化水平均有稳步提升。国际物流不断开拓新赛道。2022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和10%;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发送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   3、物流与产业融合加速,协同一体化水平提升   近年来,工业、商贸企业采用供应链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的理念明显提升,特别是20年以来物流上下游协同合作的水平提升,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率为72%,显示专业物流服务的广度、密度、深度不断增加。同时,物流集成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实现产业、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产业链资源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推进。头部物流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2021年50强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收入合计增速在20-30%,明显高于运输、仓储等单一物流业务;供应链一体化业务首次为成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占比近4成)。   4、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实现现代物流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引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迈入新征程。   一是物流需求总体有望保持稳健。我国统筹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未来物流需求仍将处于增量扩张阶段。   二是物流市场主体活力依然强劲。2020年以来,物流供应链韧性明显提升,经受了需求冲击、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挑战。未来物流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供给增长弹性较强,物流市场规模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三是物流将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未来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着力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物流业将通过数字化改造等创新手段,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供应链协同、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等因素带动下,预计“十四五”期间,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物流费用水平平稳回落。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加强内部管控,增强品牌影响力   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适时调整原有组织架构,形成结构清晰的运作体制。同时,公司还将加强对业务各方面的控制和对内控部门的建设,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满足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规范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把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物流业内管理规范、受人尊重的一面旗帜。   2、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高效发展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社会对现代物流行业在效率、准确率、可视化、智能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从公司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企业的业务网络在不断增加,业务板块和服务范围也随之在不断完善。公司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将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内部信息系统的优化和完善的同时,加强对智能闸口、智能冷库、智能船舶、智能服务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实现内部管理“业务无缝对接、流程透明可溯、决策智能分析”和外部服务“数据即时共享、信息自动推送、服务过程可视”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以引领行业高标准的信息化应用,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提升服务品质,巩固并加强业务协同性   公司作为北中国领先的民营综合物流服务商,在服务上积极奉行“以客户为先,珍惜品牌。从点滴小事做起,彰显细致服务”的理念,坚持集约化经营、一站式服务、差异化竞争、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通过五大业务板块的联动、互动,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多网络的一站式现代物流服务。   货运代理板块是公司的传统基础业务,是持续发展的重点之一,在巩固和发展的同时,公司将继续围绕货运代理大力拓展场站仓储、船舶代理、沿海运输、项目大件物流等四个具有广泛需求前景的重点分类市场,加大对细分领域的投入,延长产业链布局,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和盈利能力,形成服务产品综合、链条完整、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4、加强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夯实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公司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珍重人才”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团队建设和储备专业化人才作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公司将继续坚持目标指向、价值取向、管理导向的引领作用,加强员工企业文化和业务技术的培训,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水平,激励、约束广大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体系,积极发挥导向作用,为优秀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完善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业务骨干的约束激励制度,保持公司管理层和经营层稳定。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将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一大批熟悉现代物流的专业化人才,为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积极慎重,多种方式并举,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未来业务发展、优化资本结构和改善财务状况的需要,公司将通过资本市场或与行业个人/企业投资者合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满足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   在优先满足当前生产经营所需要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围绕核心业务,公司将根据进一步发展需要及整体市场环境,在国内外重点区域和产业链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收购、兼并、投资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适时、稳妥地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收购或参股一些互补性强、成长潜力较大、市场前景较广、发展动力较足的物流企业,逐步完善公司国内外网络的覆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经营计划   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情况,通过以下举措实现上述发展目标:   一、跨境集装箱物流   1、货运代理   (1)加强以货运代理及订舱代理为基础的货运综合平台建设   继续深化、完善基于信息化及互联网基础上的、开放的、高效能的综合货运平台的建设,继续扩大利用规模与成本优势,增强订舱代理业务宽度与厚度,增加货运代理的业务量与市场份额,提升整体货运平台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支持公司相关板块的发展。   (2)完善国内货运代理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国外网络布局   通过自建、入股或者收购的方式,尽快完善北中国货运代理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南中国的网络设立,并适时进行国外网络的布局。通过先进的业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多站点的、统一标准的货运代理服务;通过各网络站点的协同,增强市场开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及影响力;通过合理的网络布局,扩大货运代理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   (3)整合货运代理业务资源,完善商业模式,推进供应链建设   利用公司的多功能、多网络的优势,充分整合物流节点,全力推进产品物流的发展;利用公司的业务规模优势及人才优势,充分整合客户资源及供应商资源。利用公司已有基础,实现从重点维护供应商到供应商和客户并重的结构性调整;利用公司现有条件,创新和完善商业模式,突出业务重点,盘活公司业务资源,提升公司在物流链中的议价能力。   2、场站业务   公司目前在青岛、天津、宁波的堆场和仓库业务规模较大,均处于各口岸业务规模前列,堆场和仓库的使用率和周转率较高,土地和仓库资源的生产能力处于饱和状态。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对未来业务规模的预判,计划充分利用公司的客户资源、信息化平台和管理服务等优势,采用扩大投资、合资合作、租赁改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青岛、天津、宁波现有的堆场和仓库业务规模,采取新设及合资合作的方式将业务向其他港口继续拓展。   3、船舶代理   公司船舶代理板块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形成了中创特色的从船代到货代,从船舶进口手续、报关报检到取样、控货、装车发货或者转水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丰富的操作经验、贴心的服务理念、团结的工作团队,为客户在船舶在港操作、货物安全可控方面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全方位代理服务。未来公司将在其他特种船舶代理业务上加大开发力度,除了继续做好做强集装箱船舶代理,公司还将加大散货船、液体化工船、油轮、海上平台及其他杂货船等代理业务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船东、贸易商、矿山乃至银行信贷系统的国际化沟通与联合,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4、沿海运输   近几年来,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所带来的港口挂靠成本上升以及对货量的迫切需求,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对国内一级港口至次级港口间的集装箱分拨及次级港口货物向一级港口聚拢的需求快速增加。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已成为北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公共外贸内支线运营商之一,已经在国际班轮公司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未来,公司计划利用多年沉淀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信息化管理优势以及内外贸同船运输的政策资质优势进行业务的复制和扩大,加密北方港口的航线及港口网络布置,并向南中国港口进行网络延伸、航线布局,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量。   5、大宗商品物流   随着国际铁矿供需关系和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环保问题被日趋重视,未来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加重。据此,船舶大型化、港口大型化以及进口铁矿石来源更加集中于三大主流矿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司已经对我国进口铁矿石重要枢纽港口大连港、青岛港、日照港、可门港进行战略布局。目前,公司已分别与上述港口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着力借助港口的资源平台以及中创物流自身的行业经验,对外与海外矿山、贸易商进行商务、技术等方面的业务接洽;对内与我国海关、边检等口岸监管部门进行紧密对接,将港口的传统优势与服务升级充分的结合起来,为大宗散货用户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监装监卸、码头控货、保税仓库、混矿加工、中转分拨疏运等一站式优质和高附加值的综合物流服务,充分利用各港口作为我国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铁矿石分拨及配矿基地的优势,结合公司与淡水河谷及伊藤忠等世界大型矿山及贸易商保持深度战略合作的背景,实施“将矿山前移至港口,将港口前移至钢厂”以及“打造矿石超市”的全新铁矿石供应链战略。   据此,公司将在整合港口、矿山、贸易商、钢厂资源,提供高品质的大宗散货港口物流服务的同时,针对中国钢厂资金紧张和沿江、内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日韩港口和钢厂在码头吃水和堆存腹地受限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节能、环保、高效的散货物流配送运输。通过采取“海海联运、海江联运”的配送分拨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同时,公司将积极布局海外网络,围绕东南亚矿山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等展开业务。公司已成功布局印尼地区的散货资源过驳业务,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印尼地区的业务根基,为下一步海外资源物流发展做好铺垫。   二、新能源工程物流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将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这也给以国际间门到门运输业务为主的项目大件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业务蛋糕。项目大件物流板块将依托于多年来积累的丰富项目经验,抓住机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上海全资子公司“中创工程”为核心,围绕重大件工程物流业务进行车、船、码头一体化的布局,进一步推动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闽、粤、鲁、长江为重点的发展计划,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专业的项目大件货物一站式物流服务。继续加大人才梯队储备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夯实公司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级团队;进一步完善严谨、科学的项目板块管理体制和制度,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积极布局海外网络,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市场中来,争取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项目大件物流承运人。公司计划着重开拓海上风电、石油炼化、海洋工程、核电、铁路、电力、化工、机械等相关重点工程领域,适时将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扩大市场规模,同时加大用于重大件运输重型设备的购置投入,目标是成为国内项目大件物流领域最专业、规模最大的特种设备物流承运商。   三、智慧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突出发力点。公司已先后在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投资建设智能无人立体冷库,四地冷库满载共计245,000托。公司建设的智能无人冷库注重科技赋能,坚持自主创新,采用AGV平面仓、巷道机立体仓、四向穿梭车密集仓为一体的仓储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CCS、WMS、WCS、冷链管理平台系统,将各子系统及各种智能装备进行群调群控、无缝融合,实现冷链物流仓储环节的数智化、线上化、无人化;打造“云仓”管理模式,实现多口岸、多企业、多仓库、集中化管理,为客户提供密钥技术控货、线上自主查询盘点结算、信息实时推送等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恢复常态化的形势下,冷库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将最大限度避免人与货物交叉感染的风险。未来,公司将以智能冷库设施为核心,围绕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宁杭地区、青岛胶东城市群等区域,全力打造具备低温仓储、冷链产品加工、冷链货运、供应链金融等功能的综合型冷链物流平台,形成“四港”统一、整体“联动”的格局,力争打造中国口岸冷链第一品牌。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及物流行业的发展,国际一流的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及长年累积的国际物流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同时,行业的繁荣吸引更多国有及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物流行业寻找商机。国内外物流公司及资本的加入,将大大加剧物流行业的竞争。若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持续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以提高公司竞争力,公司存在因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或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   2.人工成本上升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公司用工数量存在增长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信息化战略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整个服务链条的自动化水平,但总体人工成本仍然呈上涨态势。若公司用工成本持续增加且公司不能通过信息化或自动化措施减少用工数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一定影响。   3.物流信息技术系统研发、安全运作风险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系统可以有效整合、优化物流流程,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物流信息技术系统对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公司自行研发和购买的物流信息技术系统包括班轮代理业务系统、船代箱务管理系统、集装箱智能闸口系统、内支线业务管理系统、重大件道路运输自动探路系统等。若未来物流信息技术系统的研发不能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或者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及系统遭黑客入侵等风险因素造成物流信息技术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将会对本公司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4.业务区域集中风险   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青岛地区,虽然公司近年根据青岛地区积累的丰富经验,逐步将业务从青岛地区向天津、上海、宁波、大连、烟台、日照等地区拓展,实现全国布局,但青岛地区营业收入的绝对比重仍然较高。业务区域较为集中,一旦青岛港口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短期内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5.汇率风险   本公司外币结算模式一般为收取客户外币后,将约定外币金额支付给相应的供应商,结算周转率较高。公司采取及时结汇、维持外币余额在一定合理水平内等措施,以降低公司汇率波动风险。若未来公司以外币结算的业务量增长,汇率波动仍可能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6.应收账款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绝大部分为一年以内,公司与主要客户均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规范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和管理。但是,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若应收账款的回收不及时,存在应收账款规模进一步增加、公司资产周转能力下降的可能,从而使公司经营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