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阿里健康港股价格一路下行,截至收市跌幅超14.5%。每股价格为3.05港元,总市值缩水至412.3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81.36亿元。
与之形成对比,作为传统零售药业的龙头企业,益丰药房今日开盘虽有起伏,但收盘前回调收盘价为54.90元,仅比上周五交易收盘跌0.06元。
值得关注的是,益丰药房凭借396.22亿元人民币总市值,对阿里健康实现超越,这一局面让医药零售市场不甚唏嘘。背靠巨大的线上流量池,却被传统线下零售终端实现价值反超,此番反转不禁让人发出疑问:线上售药到底行不行?
#01
全新价值发现
实体零售迎来大反转?
随着两票制、带量采购、医保改革等政策持续落地,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设立等政策逐步完善、执业药师配套等政策的不断细化,均从各个维度支持院外零售市场发展,从而为线下实体零售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
行业生态转变,让实体零售获得的政策利好开始释放。在益丰药房此前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中,信息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有7.9~8.1亿元人民币,预计同期比增长15.94%~18.87%。
事实上,益丰药房的价值也能在门店扩展和盈利能力上有所体现。
根据益丰药房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益丰药房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河北、北京、天津十省市拥有连锁药店 9200 家,距离“万家门店”仅一步之遥。
报告期内,净增加门店 1391 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提升19.11%和 14.20%(含加盟店)。其中,益丰药房下7684家直营连锁门店中约有八成以上门店获得了各类医保定点资格。
与此同时,实体零售触网的“新零售”布局已然提速。据不完全统计,益丰几乎所有的门店都建立起了对应的网络销售平台(多为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网售配送平台),期内营收额约为87.5亿元,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约有6.4亿元,企业实现稳定盈利。
事实上,强监管时代已经来临,更高的药品销售和处方验证要求,将对专业规范的零售药店龙头更为有利。市场观点认为,医药院外市场虽大,互联网平台与线下药店持续角逐,实体零售终端“新零售”觉醒,其拥有的网络、社区、社群、私域流量等资源,一旦借助互联网工具高效盘活,将释放巨大的终端商业能量。
#02
模式单一
昔日线上龙头荣光不再?
与之形成对比,自2014年阿里健康上市以来,增长一直不温不火。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放大了线上医药服务需求,阿里健康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股价呈现拉升走强趋势,企业也在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下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健康市值也来到了顶峰每股价值约为26港元,总市值约为3515.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250.9亿元(汇率按照1:1.08计算,股份总数按照135.2亿股计算)。
然而,曾经的医药电商龙头阿里健康自2021年10月底达到市值顶峰后,股价瞬间变脸,走势一路下行,如今和巅峰时期相比,阿里健康的市值缩水近9成。
细看阿里健康的财报,2021年半年报就已经开始显露企业盈利压力。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期内亏损约为2.32亿元人民币。根据财报披露,亏损原因是因为集团一系列创新业务的资源配置增加导致。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医药电商因不需要店铺成本和在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的减少,加之较之传统零售店铺,只需要依托于网络平台,建立一支超强的运营团队即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着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先天优势。
话虽如此,阿里健康现披露财报显示2022集团依然难以扭转局面,竞争者的加速追赶,同样也让阿里健康难以高枕无忧。2022年上半年,阿里健康虽然宣称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179亿元,但京东健康的2022年中期财报医药自营收入数据已经快速逼近,细分赛道竞争呈现高度集中。
市场观点认为,医药电商毛利率下降、成本开支增长、增量不增利,似乎成为了影响阿里健康盈利和发展的重大考验。
除此之外,顶层政策也在大幅提升医药电商服务监管门槛。随着2022年9月《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颁布,以及12月新规即将实施,监管层面对医药电商平台的合规监管正在逐步趋严,也让资本市场进一步收紧了对线上医药服务“野蛮生长”的预期。
显然,规范线上药品销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零售药店“触网”,线上用药工具和平台也为传统零售药企赋能提供了可能。实体零售在快速提升服务水平迎合现代人快节奏消费习惯的同时,也在逐步削弱因疫情影响导致的客流下降和销售下滑,实体零售终端正在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