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龙蟠科技(60390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龙蟠科技二度冲刺港交所 全球第四却由盈转亏15亿元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16  龙蟠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IPO参考2024-05-16

  近日,A股上市公司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蟠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主板IPO招股说明书,这已是该公司自2023年10月招股书失效后,第二次尝试在港交所上市。若成功登陆港股市场,龙蟠科技将成为“A+H”两地上市公司。

  作为成功转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龙蟠科技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面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放缓、上游锂盐价格下跌以及行业供需结构调整等因素,龙蟠科技在2023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龙蟠科技选择上市,无疑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整个行业正处于下行压力之中;另一方面,业绩的严重下滑也将对其冲刺港股造成阻碍。

  作为汽车环保精细化学品生产与销售的领军企业,龙蟠科技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2016年,该公司营收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并于次年顺利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后,龙蟠科技传统主业所处赛道已进入瓶颈期。于是龙蟠科技将目光投向了与汽车行业搭界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

  2021年5月,龙蟠科技出资成立常州锂源,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次月,龙蟠科技通过常州锂源向贝特瑞集团收购天津贝特瑞纳米及江苏贝特瑞纳米,开始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进入2022年,正极材料成为增长势头较为迅猛的黄金赛道之一。2022年,龙蟠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40.72亿元,同比激增247.15%。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为该公司创下122.42亿元营业收入,占到总营收的87.41%。

  在行业爆发前精准跨界入位,龙蟠科技市值一度激增10倍,真正体验了一把“一夜暴富”的感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2年龙蟠科技在中国内地车用尿素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第三大制造商,其市场份额达到11.5%。同时,该公司在中国内地冷却液市场也具有重要影响力,作为第三大制造商,市场份额为4.6%。

  更为重要的是,龙蟠科技在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中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作为第三大制造商,其2022年的市场份额高达8.6%。

  在此期间,龙蟠科技接连收获宁德时代、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欣旺达、天津力神、江苏正力等一批国内主流电池生产制造商的订单,风头一时无两。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宜春时代达成合作。根据协议,龙蟠科技收购了宜春时代所持有的宜丰时代70%的股权。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碳酸锂生产工厂,该工厂将由宜丰时代拥有并负责运营。此外,宁德时代还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和参股21.92%的时代闽东间接入股龙蟠科技。其中,问鼎投资目前持有常州锂源6.385%的注册资本,而时代闽东则持有常州锂源6.97%的注册资本。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也不负所托,带着龙蟠科技彻底起飞。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龙蟠科技的最大客户即宁德时代贡献的收入分别为11.60亿元、74.87亿元及26.48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28.6%、53.2%及30.3%。

  伴随着业绩的增长,龙蟠科技开始瞄准海外市场。2023年7月,龙蟠科技宣布投资2.9亿美元,启动位于印尼的锂源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这一项目旨在规划建设总产能为12万吨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从而使龙蟠科技成为国内首家在海外部署并扩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的企业。

  不过,龙蟠科技的“过山车”似乎在此时已经到了顶端。受国内锂电池价值链供需失衡的影响,过去电池厂商为整车厂“打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受此影响,龙蟠科技的业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数据显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12.87万元/吨降至2023年的6.25万元/吨,原材料价格“腰斩”直接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2023年,龙蟠科技实现收入87.29亿元,净利润为-15.14亿元,业绩开始跳水。进入2024年龙蟠科技依然未能扭亏,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29.24%至14.74亿元,并产生7804.5万元的净亏损,同比收窄64.96%,龙蟠科技表示主要系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利润减亏所致。

  龙蟠科技业绩下滑的原因除了碳酸锂价格暴跌外,还与其高价囤货导致的损失有关。在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之前,龙蟠科技曾以较高价格采购了大量的原材料。2022年末龙蟠科技的存货金额就已超过30亿元。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存货的可收回金额相应减少,从而导致龙蟠科技业绩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龙蟠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存货可收回金额减少,因此于2023年确认存货减值亏损拨备5.55亿元。

  在这种背景下,龙蟠科技毛利率出现了急剧下滑。报告期内,龙蟠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6.64%、17.29%和-0.66%。2023年,龙蟠科技已经陷入了卖多少就亏多少的困境。

  与此同时,龙蟠科技来自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的收入暴降。招股书显示,2023年龙蟠科技从宁德时代获得的收入仅为26.48亿元,与2022年的74.87亿元相比,差距相当明显。

  业绩的骤降也让龙蟠科技的财务问题凸显出来,自跨界以来,龙蟠科技负债率逐年走高。报告期内,龙蟠科技负债率分别为58.8%、61.8%、75.7%。

  在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也受到了影响。前两年,龙蟠科技的产能利用率一度高达106.9%,但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降至54.7%。

  尽管面临困境,龙蟠科技对未来锂电产业的发展仍然持乐观态度。在此次IPO中,龙蟠科技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支付印度尼西亚工厂二期的部分开支,以期解决当前的财务困境。

  龙蟠科技所面临的压力远不止于此。在业绩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龙蟠科技的行业地位也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2022年的数据,龙蟠科技在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为8.6%,名列第三,但到了2023年,其市占率下降到6.5%,排名跌至第四。

  当前磷酸铁锂市场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的问题持续困扰着整个行业,市场情绪相对低迷。浙商证券预测,到2025年,仅国内磷酸铁锂产能就将达到575万吨,而机构预测全球磷酸铁锂需求量仅为约267万吨,产能将超过需求量300多万吨。

  根据Wind数据,自2021年以来,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呈现出“八”字型走势,2022年底达到高点后便一路下滑,紧随碳酸锂价格的波动。截至目前,磷酸铁锂价格已降至4.2万元/吨的低点,与2021年初的水平相当,较2022年的最高点下跌了超过70%。

  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过度饱和和激烈竞争的现象,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头部企业纷纷转向海外市场,以避开激烈的国内竞争环境,寻求新的合作机会。龙蟠科技此次赴港上市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加速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提高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龙蟠科技近期与韩国LG新能源公司(LGES)签订了一份超过70亿元的大额订单,预计将在2024年至2028年间向其销售1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这份合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帮助龙蟠科技恢复市场份额并改善财务状况。

  在行业爆发期过后,锂电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锂电行业的IPO审核也将变得更加严格。随着市场和投资者的逐渐回归理性,只有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龙蟠科技此次能否顺利登录港交所,IPO参考将持续关注。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