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头部企业龙蟠科技正在向电池回收领域布局,以寻求降本空间。
3月7日,龙蟠科技宣布,公司拟以1.01亿元收购龙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山东美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美多”)100%股权,并在收购完成后对其增资5000万元。据悉,山东美多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业内人士指出,正极材料企业积极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不仅有利于我国减少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趋势背景,而且对正极材料企业降低原材料成本、优化产业链布局有积极意义。
龙蟠科技方面也表示,本次收购计划有利于落实公司“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有利于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截至8日收盘,龙蟠科技报收9.41元/股,总市值53亿元。
正极材料龙头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公司最初主业为润滑油及发动机冷却液,后拓展至汽车领域内环保产业,包括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及车用养护品。2017年,龙蟠科技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A股主板上市汽车精细化学品企业。
2021年6月,公司出资8.44亿元收购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的全部股权,正式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目前,龙蟠科技已成长为以绿色新能源与绿色新材料为核心业务板块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30多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产品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22年龙蟠科技营业收入构成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占比87.0%,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占比12.53%。
此次拟收购计划是龙蟠科技锂电产业链的再次延伸。公告显示,标的公司山东美多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即通过回收废旧锂电池再经过拆解、浸出、提炼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硫酸镍等产品。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等领域,与龙蟠科技锂电板块业务具有较高的协同性。
龙蟠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未来会对公司整体有较大帮助。龙蟠科技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赛道的主要参与者,出货量在2022年排名前三,对碳酸锂和磷酸铁的采购需求较大。鉴于2023年碳酸锂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布局电池回收业务可以稳定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原材料采购,降低公司的原材料风险。此外,公司在汽车领域深耕多年,还积累了渠道及合作商优势。
据了解,山东美多2022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6.74万元、124.91万元。龙蟠科技方面也提示,山东美多目前尚未投产,虽然其已组建了相应技术管理团队,对电池回收相关技术进行研发,且实验室中试测试结果良好,但在科研技术转化为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仍可能碰到一系列问题,具体投产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公司的预期收益。
卓创资讯锂电分析师范文慧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从企业角度出发,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可以提高锂、镍等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并形成动力电池的绿色生产闭环。但是,回收动力电池的成本较高,且目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9月底,龙蟠科技资产负债率为73.49%,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升主要是由于2023年有较大的亏损,导致所有者权益降低。后续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行业会回到正常的利润空间,公司会有正常的经营利润。同时,公司也通过一级市场对常州锂源进行股权融资补充资本金,未来也计划在香港进行IPO融资,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业绩预告显示,龙蟠科技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5亿元至﹣9.95亿元;预计2023年度实现扣非净利润﹣13.26亿元至﹣9.88亿元。对于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龙蟠科技方面解释称,2023年度,公司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锂电池产业链处于去库存状态等因素影响,成本费用占比增加,导致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计亏损。
降本成为正极材料企业共识
事实上,龙蟠科技在降低原材料成本的垂直一体化布局上拓展已久,其中还包括碳酸锂、磷酸铁的产能建设。据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龙蟠科技碳酸锂加工产线已于去年8月点火,目前公司在山东一期5万吨磷酸铁和湖北5万吨磷酸铁均已投产。山东二期5万吨磷酸铁项目也处在调试试生产阶段,预计2024年上半年公司会进行山东三期8万吨磷酸铁项目的建设。
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打造,相对于同行,龙蟠有独有的碳酸锂资源,自供的磷酸铁。未来在原材料成本上,以及抗风险上都会有极大的优势。同时通过对碳酸锂和磷酸铁的差异化研发,可以使公司生产出更具差异化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更好地提高市占率和服务客户。
2023年以来,受终端新能源车市场增速放缓、电芯价格跌下0.4元/Wh、电池制造极致降本等多个产业链连锁反应传导,身处中游的正极材料企业盈利空间正在收窄,业绩承压成为普遍现象。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头部电芯厂2024年上半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招标活动中,中标价格均较低,加工费下行10%至1.3万元左右,对企业运营成本控制带来极大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降成本、促盈利逐渐成为锂电正极材料厂商们的主要目标。据高工锂电分析,目前正极材料企业主要通过生产方式降低能耗、合理进行产品布局,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布局三种途径进行成本控制提升利润。其中,像龙蟠科技这样从原材料端寻求成本下降空间,逐渐成为行业通行做法。
与此同时,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潮”将至,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正给正极材料厂商带来新的机会。根据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96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350万吨。
千亿蓝海市场在即,芳源股份、容百科技、湖南裕能等头部正极材料企业也相继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2月22日晚间,芳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及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项目。
2月20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此前,容百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锂电池回收产业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产业投资优势和多元渠道优势。
2月18日,湖南裕能在接受华创证券调研时表示,公司已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裕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电池回收业务,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电池回收利用是公司完善“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一体化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巩固公司的成本优势,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关键原材料供应能力,打造韧性供应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展望后市,卓创资讯锂电分析师韩敏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对于正极材料企业来说仍是压力较大的一年。在锂盐-正极-锂电池这一产业链中,正极材料是话语权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上游碳酸锂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下游锂电池头部企业市占率高、对于原材料采购价格话语权较强,材料企业为促进自身产销不得不进行让利。
该分析师预测,2024年碳酸锂价格预计围绕10万元/吨附近震荡运行,上下波动空间在2万元—3万元/吨左右空间,在此波动空间之下,正极材料产品价格调价较为困难,材料企业仍面临着因成本波动导致的亏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