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数据港(60388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数据港研究报告:国资背景第三方数据中心头部服务商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20  数据港内幕信息

来源 :财是2022-07-20

  1. IDC 产业政策和标准

  伴随国内互联网产业及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元宇宙、云原生和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不断推进,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不断重视其有序、健康的发展,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2021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联合发布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 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 2025 年,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效率(PUE)降到 1.3 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 1.25 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 4A 级以上。在双碳目标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碳排放指标未来将会成为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十四五”规划”部署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等八个重点任务,并提出了 2025 年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2020 年的 7.8%提升至 10%的发展目标。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将为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2022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是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设计,按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充分利用西部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分配东西部数据互动,全国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

  2.我国 IDC 市场容量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大型以上数据中心规模增长迅速。按照标准机架 2.5kW 统计,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在不断增加,2021 年达到 520 万架,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30%,其中大型及超大型占比 80%。

  

  区域分布方面,2021 年,中国数据中心新增机柜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北三大区,合计占比达 85%。我国 IDC 业务市场已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发展格局,这些区域的客户需求仍然在日益增长,拉升 IDC 业务市场规模。另外,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迅速,年耗电量为全社会用电量的 2%,但其中大多数数据中心的 PUE 普遍大于 2.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节能低碳潜力巨大。为强化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工信部发布了绿色数据中心公示名单,2020-2021 年绿色数据中心公示数量分别为 60 个、44 个,其中互联网领域数量最多。

  3.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 IDC 市场主要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形成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及众多第三方 IDC 厂商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很大一部分作为保障信息通信传输和业务自用,市场商用部分的客户群体较为分散。而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经过多年深耕,业务高速发展,主要承接核心城市的数据中心需求,如互联网、金融、政务客户需求等,大多在需求潜力较大的一线城市布局。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报告,从 2020 年数据中心业务市场收入占比来看,基础电信运营商约占总市场规模的 54.3%,其中中国电信市场规模约占 23.8%、中国联通约占 16.7%、中国移动约占 13.8%。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市场规模占比为 45.7%,对比 2019 年的 40.7%,市场占比有明显提升。

  3.1.电信运营商

  三大基础运营商因自身业务需要数据中心支撑发展,在数据中心行业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在客户资源、网络及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资源掌握权和行业话语权。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保持行业第一。

  三大运营商未来发展策略各不相同,将逐步差异化布局 IDC 业务。中国电信围绕核心城市规模部署 IDC,同时着力发展政企市场中 IDC 和专线业务。中国移动持续优化“4+3+X”资源布局,促进 IDC 业务强基提质。中国联通则着力布局“5+4+31+X”新型数据中心体系。

  

  3.2.第三方 IDC 厂商

  第三方 IDC 厂商具有较深的资源背景,凭借能耗控制能力在碳中和背景下实现快速扩张。相对于基础运营商,第三方 IDC 厂商响应速度快,通过模块化、标准化机房设计缩短建设周期,可以更快速地满足企业需求。凭借多年运维经验,第三方 IDC 厂商还能有效降低机房能耗,保证机房稳定运行,整合基础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第三方 IDC 厂商正在快速崛起,凭借其自身优势逐步抢占市场份额。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报告,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市场存在龙头效应,头部企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但这一趋势有所减缓。2021 年,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数据中心机架规模 Top10 企业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约占第三方市场总收入的 40%,该数据较上年度的 50%有一定下滑。一方面源自部分头部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选择了轻资产转型,出售一定规模数据中心,导致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源自市场竞争加剧,数据中心市场吸引力大,行业新进入者增多,头部效应有所减弱,长尾效应有所增强。

  从综合规模来看,排名前五的公司皆为上市公司,头部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资金雄厚,盈利能力强,获利稳定。目前数据港位列行业 TOP3,作为国内新一代数据中心服务的领军者,近两年发展迅速。

  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营收整体增长良好,财务状况均处于较好水平。从营业总收入情况来看,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秦淮数据的总营收较高;从机架规模来看,万国数据一枝独秀,数据港、世纪互联和秦淮数据处于第二梯队。

  

  4.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期,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数据中心产业将迎来更大机遇,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布局逐步优化,区域协同发展。受市场内生算力需求驱动,及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我国数据中心总体布局持续优化,协同一体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在市场层面,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土地、电力等资源充足,但本地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市场需求旺盛,但土地、电力、人员等生产要素成本较高,东西部协同发展逐渐成为趋势。而随着网络质量的优化,中西部将不再仅是进行冷存储的灾备数据中心聚集区,也将承载更多的应用。在政策层面,我国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发展引导增强。同时,内蒙、贵州等地推出了电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有效帮助数据中心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未来,“东数西算”工程将进入到全面建设期,我国数据中心布局或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创新驱动,技术提升。作为算力服务中枢,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底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正逐渐突破传统机房运营模式的桎梏,产业发展逐渐由资本驱动迈向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将持续活跃。

  从基础设施角度看,数据中心是由“风火水电”构成的建筑,早期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参考建筑、电力、制冷、通信等行业的基建经验,并未专门针对数据中心环境进行创新优化。随着数据中心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智能运营等要求的不断提升,液冷、蓄冷、储能、高压直流、智能运维等新技术开始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中,以技术促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变革的趋势不断增强。

  从 IT 设备角度看,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中心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中心与云平台、网络、安全及运营之间的技术联接日益紧密,智能芯片、定制化服务器、分布式存储、SDN、智能运维等 IT 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数据中心服务能力。

  算网协同,高质发展。算网协同是实现算力服务泛在可达、灵活取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算力基础设施和网络设施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形态。当前,我国算网协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算网协同技术、运营机制及监管体制仍不完善,但算网协同是下一阶段我国算网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东数西算”工程的背景下,以算网协同为基础,通过算力调度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为推动全国算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未来,以“东数西算”为牵引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逐步建成,并实现泛在算力的灵活高效调度。

  

  赋能效应,支撑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数据中心产业赋能效应逐步深化。未来,数据中心对产业的赋能将主要体现在:(1)多样泛在的算力供给将逐步完善,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电力、石油、石化、制造等工业领域可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加速实现云边端协同,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2)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中心将与网络深度融合,形成算网一体服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 IT 基础设施支撑;(3)分布式计算、存储及云边端协同的技术不断成熟,可实现对泛在终端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从而支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4)计算、存储及网络等服务模式将逐步变革,算力可更为深入地融入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各个方面,全面赋能企业生产、运营及管理等环节。

  低碳要求,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将长期驱动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政策方面,我国数据中心政策对能效的要求日趋严格,能效考核指标以 PUE 为主,未来有可能会纳入更多新的能效指标。绿色数据中心将成为支撑各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引擎,绿色算力应用将全面赋能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助力精益生产和绿色发展。在产业实践方面,数据中心制冷方案供应商将进一步加强新型制冷方案的研究,氟泵、液冷、间接蒸发、自然冷源等制冷技术将变得更加成熟,制冷效率将不断提升。同时,光伏、风电、储能、锂电池等绿色电力和供配电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也将不断深入。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都将进一步发展。(以上为中国信通院总结内容,HTI 整理)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衡量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的重要指标。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 设备能耗,该指标越接近 1 代表 IT 设备的能耗在整体能耗中占比越高。数据中心的能耗主要由 IT 设备能耗与冷却系统能耗构成,PUE 指标越低代表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即能效利用率越高。

  根据 Uptime institute 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数据中心的年平均 PUE 为 1.57,相对来说,我国的 PUE 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的要求下,2021 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数据中心能效政策,鼓励重点行业利用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节能降耗,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 PUE 不超过 1.3,到 2025 年数据中心 PUE 普遍不超过 1.5。北京要求对年均 PUE 高于 2.0 的备份存储类数据中心逐步关闭;加快对年均 PUE 高于 1.8 的数据中心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计算型云数据中心 PUE 不高于 1.3,对未按规定完成改造的数据中心要按照政府部门要求逐步腾退。

  根据上市的头部IDC运营商披露的数据,2021年,世纪互联年度平均PUE1.37;秦淮数据年度平均 PUE 维持在 1.2;万国数据自建的数据中心年度平均 PUE 保持在 1.3 的水平;而数据港的年度平均 PUE 为 1.22,其中最低 PUE 可达到 1.09,公司是率先使用液冷技术的 IDC 运营商之一,目前在能效管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们认为,随着国家引导绿色、低 PUE 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市场中头部 IDC 处于有利位置,低能效企业和其他中小型 IDC 将普遍面临数据中心改造和淘汰的竞争压力。

  5.数据中心市场规模

  全球市场规模:2021 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 679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9.8%。预计 2022 年市场收入将达到 746 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中国市场规模: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国家政策促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我国数据中心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21 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收入达到1500亿元左右,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0.69%,随着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6.公司介绍

  数据港成立于 2009 年,是上海市静安区国资委投资控股的国有数据中心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港已经在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多项云计算数据中心核心技术指标已比肩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全球云计算产业巨头。公司在亚洲率先设计投资和运营了亚洲首个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的数据中心,2017 年获得行业国家顶级科技大奖“数据中心科技奖——科技杰出奖(能效)”,公司在数据中心核心技术方面的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6.1.公司发展历程

  

  6.2.公司大股东结构

  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市北高新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上海市静安区国资委 100%持股。二股东为上海钥信,是曾犁的控股企业。目前公司前十大股东共计持股 55%。

  6.3.公司主要管理层介绍

  罗岚,董事长。历任上海不夜城联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闸北区不夜城开发办公室副主任,上海不夜城新发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闸北区苏河湾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上海苏河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现任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犁,副董事长、总裁。历任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北京大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 EMC 公司全球总部产品经理、全球联盟经理、亚太区全球战略联盟总监、华东区渠道销售总监,美国 QUANTUM 公司北亚洲区总裁,美国 EMC 公司亚太区 OEM 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曾影,财务总监。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硕士研究生学历,注册会计师。曾任江苏界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等职务。

  王臆凯,董事会秘书。历任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专员,证券事务代表,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与投资者关系部副总经理兼证券事务代表,现任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证券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业务管理部总经理,证券事务代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7.公司业务介绍

  7.1.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截止 2022 年一季度,公司共计新增具备运营条件的自建数据中心 9 个,新增 IT 负载约 116.52 兆瓦(MW),累计已建成及已运营数据中心 34 个,IT 负载合计约 366.82 兆瓦(MW),较 2018 年末的 68.1 兆瓦(MW),运营规模增长了 438%,折算成 5 千瓦(KW)标准机柜约 73,365 个。从 IT 容量分布来看,公司在京津冀的容量为145MW,占比40%,长三角为166MW,占比45%,粤港澳的湾区为57MW,占比 15%。

  随着公司主营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近年来逐步实现了在华东、华北,华南三大区域的战略性布局,在此基础上,公司紧跟国家“东数西算”的数据中心布局规划指引,积极探索市场收并购等方式实现外延式发展,持续拓展与积累核心城市数据中心资源,快速拓展业务规模及挖掘潜在客户。2021 年,公司完成京云科技及其子公司 100%股权收购,获得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新兴产业示范区内约 50 亩土地使用权,以备在该区域开展数据中心业务拓展,进行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及投资。这是公司继北京房山、河北怀来数据中心项目后在首都经济圈的又一重要战略布点,有助于加速实现公司在国内一线核心区域战略资源储备。目前,公司有三个新项目,分别是河北怀来( 24MW ),河北廊坊( 43MW )和上海闵行项目(26MW),将于今明两年交付,为公司拓展新客户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7.2.公司业务

  IDC 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服务,根据客户规模和要求不同区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并形成以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为主,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为辅的经营模式。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系面向大型互联网公司或电信运营商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器托管服务。具体而言,电信运营商或大型互联网公司对公司提出具体的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和运营服务等级要求,公司按照要求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最终用户将其服务器及相关设备置于数据中心内,并由公司按照与用户协商达成的运营服务等级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 365×24 小时不间断的技术运行和运维管理,确保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处于有效安全的工作状态,保障用户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安全稳定持续运行,并按照服务器所使用机柜上电数量收取服务器托管服务费。零售型数据中心服务系面向中小型互联网公司、一般企业等客户提供相对标准化的服务器托管服务及网络带宽服务。

  IDC 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通过对主营业务进行延伸,针对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有较强的建设交付能力及运维托管能力,充分发挥公司技术、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从而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并将公司在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建设运维和提供增值服务等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模块化,以此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产品组合业务,如设计规划咨询、项目管理、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数据中心改造业务、第三方托管服务等;从而扩展客户群体,拓宽公司业务范围;综上所述,解决方案业务暨“端到端”地负责把业务需求转化为规划、设计,直至交付并为客户长期运营服务。

  数据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满足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以及低成本的要求并不容易,不是单靠某个环节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全面的、系统的考虑和评估、周密的实施和长期的优化和改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云服务业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 5G 应用的普及,下游客户对于 IDC 服务商的专业能力、服务范围、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积极探索产业链上下游,为进一步提高自身服务业务范围,公司搭建了云业务销售团队,并深入了解各云服务及产品的特性和适用性,最终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云服务的销售,并获取相应的销售收入。公司通过云服务,可为企业提供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新技术,以及“海量”的计算、存储、网络、CDN、BGP资源,联合生态伙伴帮助企业快速、弹性、安全、高可靠、低成本地发展自身业务。

  目前 IDC 解决方案占比很低,且波动较大,未来只是作为 IDC 核心业务的有效补充。另外,公司把云服务业务作为未来可能的第二增长曲线,但目前营收很少,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8.公司业绩

  8.1.主营业务收入

  2018 到 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9.097 亿,7.266 亿,9.097 亿和 12.058 亿元人民币,CAGR 为 10%。2021,公司录得营业收入 12.058 亿元,同比上年增长 32.55%,高于历年增速,主要系新项目交付产生的运营收入增加所致。其中,IDC 服务业 12.033 亿,同比增长 37.31%,IDC 解决方案 104.2 万元,同比下降 96.82%,云服务收入 147.27 万,同比增长 137.71%。我们预计,未来三年,随着公司新项目的投产(河北廊坊、河北怀来和上海闵行),公司客户将逐渐多元化,有利于主营业务收入进一步有效提升。

  

  从销售模式上看,公司主要以批发业务为主,2021 年,其收入为 11.6 亿元,同比增长 35.68%,零售业务收入为 4569.58 万元,同比下降 16.46%。从区域来看,北京和江苏的收入增幅最大,2021 年,达到 247%和 144%,而河北,浙江,上海和深圳是公司最大的收入贡献地区。

  2022 年 Q1,公司实现 3.42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相比上年同期,公司运营规模扩大,机柜上电运营增加导致收入增加,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8.2.毛利率

  2018 到 2021 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29.8%,36.5%,39.9%和 33.1%。2021,公司毛利率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主要原因为其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47.55%,系新项目交付后折旧等运维成本增加,其中电费增长 36%,房屋设备租赁及折旧同比增长了 71%。

  我们对公司未来 5 年进行了毛利率测算,预计 2022 年,公司将经历毛利率的历史低点,从 2023 年开始,毛利率有望触底反弹,年均增长 2-3 个百分点。

  8.3.运营成本(OPEX)

  2018 到 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分别为 0.4%,0.8%,0.2%和 0.3%;管理费用占收入比分别为 6.5%,8.2%,7.6%和 5.4%;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分别为 2.5%, 3.7%,4.4%和 4.4%;财务费用占收入比分别为 2.6%,8.1%,10.8%和 12.9%;

  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占比相对稳定,而管理费用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司财务费用占比逐年攀升,除历年借款额增加,相应利息费用增加外,2021 年,公司还执行了新的租赁准则,新增费用及项目转固定资产后贷款利息停止资本化,导致计入的财务费用增加,2021 年财务费用增长了 59.55%。我们预计,随着新项目的建设,公司借款金额仍将保持一定增速,财务费用也会相应增加,但占收比会逐步小幅下降。2022 年 Q1,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 20%,财务费用占收入比为 12.5%。

  

  8.4. EBITDA

  2018 到 2021 年,公司实现 EBITDA 分别为 3.32 亿,3.52 亿,5.41 亿和 8.16 亿元人民币,CAGR 达到 35%;2021 年同比增长 50.83%,明显高于公司收入的增速。公司 EBITDA 率分别为 36.5%,48.4%,59.5%,67.7%,持续快速提升,体现了公司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良好表现。

  2022年Q1,公司实现EBITDA 2.35亿元,同比增长36.09%,EBITDA率为68.6%,继续保持高水平运营。

  8.5.净利润

  2018 到 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286 亿,1.1034 亿,1.3636 亿和 1.11 亿元人民币,净利率分别为 16%,15%,15%,9%。公司净利率一直保持在 15%的水平,2021 年,因新投产大规模数据中心,造成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短期增幅较大,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 18.59%,净利率也相应下滑。

  2022 年 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8 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65.83%,依然系运营规模扩大导致的折旧成本大幅增加所致。

  8.6.经营性现金流

  2018 到 2021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 3.35 亿,1.90 亿,1.67 亿和 7.14 亿元人民币。2021 年同比增长了 327.25%,主要系加回的非现金折旧摊销大幅增加,且项目结算款增加所致。2022 年 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 1.746 亿元,继续大幅增长 372.23%。

  8.7.客户情况

  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稳定发展,客户范围涵盖华北、华东、华南 9 个核心城市,前五名客户销售额 11.44 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 94.89%。公司存在单一大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这是公司发展的历史因素,但由于公司大客户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业务发展十分稳定,且签约上架率留有足够的预置空间,所以我们认为,客户集中度问题在可见的未来不太会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发展。另外,随着环京的两个个新项目和上海的一个新项目将在未来两年逐步建成运营,预计占公司总 IT 容量的 20%,新项目着力发展新的大客户,深化与政企、运营商、互联网客户、云计算等各类客户的合作,届时,将有效缓解客户集中度的问题。

  

  公司业务以批发型数据中心服务为主,主要经营模式为:(1)电信运营商合作模式;(2)终端客户直销模式。目前,公司批发型数据中心终端客户皆为国内大型互联网头部企业,面向客户群体较小。

  公司商业模式(收费模式)包括含电模式和租电分离模式,并以租电分离为主。租电分离模式中,一种是电费过账模式,一种是电费不过账,即电费不算做收入,电价的波动不对公司收入产生影响。

  9.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公司为国资上市企业,未来在能耗指标获取,绿地储备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扩张方面,公司秉持有效扩张和有效储备,保证国资安全。

  (2)公司作为国资上市公司,在信贷借款方面具备优势,资金成本低。

  (3)公司 PUE 平均值 1.22,最低 1.09,能耗管理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公司是最早一批推进液冷技术的公司。

  (4)公司具备高质量运维水平,目前零事故,SLA100%。

  (5)公司为大客户批发型数据中心运营商,由于有签约保证,具有抗周期特点,内生成长性稳定。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