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桃李面包(60386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桃李面包的扩张遇阻:难攻的南方和失守的北方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3-30  桃李面包内幕信息

来源 :河南省资本圈2023-03-30

  深度挖掘北方、大力拓展南方,烘焙行业巨头桃李面包上市后制定了新战略目标,通过在南方市场不断拷贝北方成熟经营模式,进而业务覆盖全国。桃李面包重大业务变动备受关注,南方市场的成效牵动一众投资人的心。

  3月22日,桃李面包发布2022年年报,向投资者公布了近一年的经营成果。

  桃李面包年报出炉:营收增速7连降

  2023年3月22日晚间,桃李面包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6.86亿,同比上涨5.54%,实现净利润6.4亿元,同比减少16.14%。

  对于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桃李面包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受疫情及部分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限电影响,终端配送服务等成本费用均有所增长,加上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本次汇兑收益、理财收益减少,利息支出增加,并且购买商品期货合约产生投资损失。

  营业收入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相对于2016年28.95%的营收增速,桃李面包已连续7年增速下滑,同时,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

  桃李面包在年报中对2022年成本变动进行解释,营业收入上升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巩固营销渠道,提高配送服务质量以增加单店销售额,同时大力开拓新市场所致。

  利润下降主要由于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导致。成本上升则主要由于终端配送服务费用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促销力度增大。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桃李面包的面包业务毛利率近年来持续下降。2015年披露面包毛利率为34.6%,2022年降低至24.08%。

  根据公告披露,桃李面包的面包业务成本构成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外购成本、合同履约成本。

  直接材料是主要成本,公司对采购的面粉、油脂等大宗原材料实行集中定价的方式,并与供应商约定如果市场价格有较大变动,调整价格需要其至少提前一个月双方协商确认,进行成本对比得知,作为主要成本的直接材料近年来在成本占比中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9年的67.9%下降至2022年的51.9%。

  成本上升趋势较大的主要项目为外购成本和合同履约成本,2022年两项成本金额11.18亿,占总成本的22.67%,此项如何降低成为桃李面包整体成本控制的关键。

  南下扩张遇阻

  桃李面包诞生于沈阳,主要业绩来源为东三省及北京等北方城市。上市时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决定在深化北方市场大本营同时,把目光投向南方,进行全国化扩张。

  上市为桃李面包全国扩张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通过IPO、可转债、定增进行多轮融资,募资现金超20亿,进行大面积扩张。

  目前已在全国设立37家子公司,覆盖超40个主要城市,拥有22个生产基地,另有7个在建生产基地,在全国拥有31万多个零售终端,实现“桃李满天下”。

  光鲜之下暗藏隐忧,桃李面包全国化发展多年,整体营收结构未发生大的改变。据公告显示,2022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仍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占据总营收半壁江山。

  近些年大力开拓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增长偏弱,营收占比偏低,远低于公司整体增速。

  2022年,桃李面包南方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地区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7.32%、64.67%、70.6%、74.38,远低于公司平均产能利用率81.39%。

  对此,桃李面包解释称,主要由于江苏桃李、浙江桃李、海南桃李、四川桃李和武汉桃李投产时间较短,过渡期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所致。

  公告显示,2022年,桃李面包子公司包头桃李、江苏桃李、广西桃李、福州桃李、厦门桃李、银川桃李、海口桃李、太原桃李实现微盈。

  子公司成都桃李、上海桃李、武汉桃李、合肥桃李、河南桃李、东莞桃李、浙江桃李、青岛桃李、长春桃李、泉州桃李、海南桃李、新疆桃李、佛山桃李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

  据媒体采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桃李面包最大的一个战略失误就是大力开发华东、华南市场。

  华南地区的蛋糕和烘焙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桃李面包主要是通过商超渠道出售的,而华南华东的消费者喜欢去现制的烘焙点消费。

  桃李面包定位中低端,以桃李面包目前的品牌调性、产品的品质、产品的结构、与华南地区最早入局者嘉顿、曼可顿等品牌相比,并没有优势,导致桃李面包在华南等较发达的市场难以拓局。”

  创业故事

  1997年,三尺讲台奉献30余载退休的吴志刚虽已年过六旬,但人老心不老,并未选择安享清闲,而是在当时下海创业的潮流下,选择抓住改革开放的东风进行创业。

  吴志刚发现街上面包店众多,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当时市场上主要以保质期长的面包为主,于是打算另辟蹊径,选择从保质期短的鲜面包下手。吴志刚以保质期短的鲜面包当切入点,以少却独特的口味为特色,从家庭小作坊向早餐车供应面包起步,凭借着口味稳定、质量优良赢得了用户口碑。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吴志刚选择和儿子吴学群共同创建桃李面包的前身“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寓意一是自己教书育人三十载,桃李满天下。二是希望自己的面包品牌可以“桃李满天下”。

  依托产品的高性价比、庞大且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中央工厂+批发的经营模式,逐渐成长为东北地区的面包大王,在市场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中打响了桃李品牌。

  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历经多次股改,最终桃李面包形成以吴志刚及其儿子吴学群、吴学亮、吴学东,吴志刚妻子盛雅莉及其兄妹盛龙、盛雅萍、盛利为主要持股人的家族企业。

  2015年,桃李面包迎来企业历程的里程碑,以面包第一股头衔登陆A股,以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做扩张支撑,实现从北部地区走向全国。

  2019年,84岁的吴志刚辞去桃李面包董事长职务,其子吴学群、吴学亮接过接力棒,带领桃李面包走向新的征程。

  目前,桃李面包以超200亿市值稳坐东三省食品行业上市公司龙头,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浮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大比例减持、刀片面包、桃李面包如何脱困

  据悉,自2018年上市满三年,公司股东IPO股份解禁后,桃李面包实际控制人及亲属、高管以个人资金需求为因,累计实施了13次减持计划,合计套现金额高达47亿元。

  2023年3月22日,桃李面包发布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经董事会决议,公司拟向全体员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3323万元,占2022年净利润的83.31%。公司控股股东吴氏家族及亲属盛氏家族合计持有62.9%的股份,是本次分红最大受益者。

  不少投资者热议,在净利润持续下滑且大力拓展的南方市场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巨额分红、大额减持不太合事宜,将减持减弱投资人信心,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

  在食品安全方面,2023年2月,辽宁李女士在桃李面包中吃出一个2厘米的美工刀片,事件一经曝光在网上迅速发酵,将桃李面包推上风口浪尖。

  桃李面包就此事发布公告称,面包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使用该类刀片的环节,公司所有产品都需经过金属检测机检测方可出厂,排除生产过程中存在金属刀片的可能性,并已向公安机关报警并申请立案。

  至今时隔一月尚未见最终调查和处理结果。互联网冲击的浪潮逐渐消退,“刀片面包”却成为桃李面包抹不去的标签。

  2020年以来,疫情频发,消费下行,但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至2022 年,市场规模从1956.1亿元增加至2853 亿元,市场预测,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及餐饮消费结构调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将持续扩容。

  对比2022年A股主营烘焙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受益于刚需行业特性业绩表现均亮眼。力高食品、海融科技等,均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唯桃李食品净利润出现下滑。

  南方地区水土不服、增收不增利、分红减持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成为摆在桃李面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桃李面包目前的困境,朱丹蓬表示:“烘焙类企业行业内部赛道拥挤,桃李面包是中央工厂+批发模式,主要依托商超系统,没有独立门店。伴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顾客与其产品的接触率势必降低,企业亟须转型破局,积极开拓新渠道。”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